基于创新生态观的企业科技管理模式

2023-09-07 08:31马羽洁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3期
关键词:科技管理模式

马羽洁

[摘 要]我国科技进步程度不断提升,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科技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水平,不断创新的技术不能投入到社会生产的实践中,科技发展呈现出“孤岛”的趋势。文章从企业的视角对企业的科技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提高企业科技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生态观;科技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27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3-0095-04

0     前 言

当前,我们经常能够从各类新闻媒体中看到,我国不断获取了各类多元化技术创新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许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并没有被真正地运用到产业推进工作中,而是将产业推进与科技推进分开,这就是科技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最大难题。相关研究表示,创新指的是创造,它指的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发展方向和责任,利用已知的条件,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具有价值的结果,而创新生态观是以创新为基础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在科技管理方法上,并没有实现质量与发展协调推进。在中国,有很多重要的技术和重要的设备都有很好的发展条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用科学的科技管理方法,而以创新生态思想为导向的科技管理方法,能够将其创新、生态和科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提升和转换。

1     创新生态观的具体意义

1.1   生态系统的含义

生态系统的提出,对每一个产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网络中,全部的生物都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彼此依赖、彼此联系、彼此影响的,然后才能形成生态网络,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1]。

1.2   创新生态观由生态系统的理论衍生而来

我国许多企业仅仅是扩展了创新推进的管理方式,而没有从创新生态理念入手。而如今,各大企业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技术创新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个良好的创新工作并不只是完成一项任务,它还包括了合作伙伴、高校、公司、竞争目标和科研部门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它需要所有的参与人员共同运用创新生态概念,采用最合理、最标准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2]。

1.3   创新生态的具体构成

创新生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生态、产品创新生态以及产业创新生态。第一,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一种新产品诞生的必要条件,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技术创新的方式最重要,它的作用就是促进相关企业的共同发展。与技术相关的设备、所需的知识以及实用的管理手段等,是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在创新生态中,产品要实现创新,必须要有技术的优化,但这并不能只看技术的创新方式,更重要的是,技术与产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而产品的优化则是其中的核心,两者都有各自的重要性。第三,在创新方式下的产业创新,随着科学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技术就像雨后春笋,不断地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产业都能够严格按照创新方式来发展,很多新兴产业还处在发展和探索阶段,他们更加注重技术和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企业的生产建设,因此,以创新方式为基础的科学和技术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2     我国科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唯技术论”下的创新低端化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了很多的非技术因素,包括了管理活动、政策氛围、风险投入、市场变动和竞争、知识系统、人才队伍等。当地政府在工程立项、中期评估、结项等全部过程中,都会引进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但是,在大多数的科技工程评审过程中,政府没有意识到只有技术才是主导的意识形态。而这些专家经常会忽视工程的工业化过程,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理论手段的价值上,因此评估结果只注重了理论的创新作用,却不能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应用水平,科技主管机关疏忽对技术结果的评估,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最终的成果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即使发展到了市场上,它也是一种低级的产品”[2]。

2.2   自主创新的发展缺乏柔性

从国外工业化推进的模式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创业公司尤其是传统加工生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将开发和技术工作的投入结合起来,从而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创业公司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资金,而是利用风险投资和国家基金进行技术开发。即使是对于一些领域的主导者来说,在资本投入比率中也要严格保持一定比例和阶段性管控,以防止创新无法实现。因此,应科学借力,如何落实自主创新规范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汽车工业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开发投入水平低、人才储备不足、创新激励制度不完善等实际情况,从生产网络、汽车零部件开发、采购网络等多个角度开展自主创新,打造与西方同行迥异的重点技术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也会带来更大的市场和安全风险。因此,可以在发动机燃油评估、高效动力网络、动力电池集成和管理等少数几个方面的工作中,增加开发的力度,创造出更好的功能优势。此外,还需要并购国外开发部门,借鉴西方知名车企的资源优化、彼此连接的优点,借助标准化的流程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较好的竞争能力。

2.3   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动偏离实践

“在我国的国家创新网络中,拥有着庞大的人才队伍和技术水平的高校、科研部门以及少数的垄断巨头,它们是最重要的科研承担机构,而私营企业根本就不符合入选的条件,因此,大量的先进技术都是由高校和科研部门研发而产生的,但是,其工业化的程度依然任重道远”[3]。其原因包括:一是大部分研究人员研究标准仍停留在应对其在高校发展的科研评估网络上,他们掌握着大量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工程,在SCI中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获批专利,这些都是他们升迁和提升福利待遇的途径,虽然在理论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准,但是存在着教学的针对性倾向,缺乏应对现实难题的技术,没有从实验室中产出好的成果。二是由于对知识产权的维护程度不高,一些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有一些新的发明,人们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将其发表在学术论文上,而没有考虑到对其进行专利的保护和申请,这在随后的研究和成果轉化中经常会产生负面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挖掘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并通过复制一些研究部门的技术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发展质量,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在技术上投资。而科研人员的优势体现在:他们可以进行科学的研究,但是他们和公司的谈判能力比较弱,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或者平台来帮助科研人员将成果的转化。三是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脱节,许多科学研究成果来自大学实验中心,而非企业生产部门,对科学创新成果并未应用到实际中,仅通过小试、中试、大试等方式进行实际评价。因此,企业生产人员拿到技术方案后,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在应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问题非常普遍。

3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系的创新生态化变革路径

3.1   大力提升开放式创新水平,营造开放式创新生态

系统

在20世纪末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开放的软件工作在软件产业中应运而生。该工作试图通过促进源代码的開放、信息交流和自主使用,让更多对Linux程序比较精通的程序员加入到开发、优化和创新的工作中,从而创造出一个开放性创新的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对公司内外的创新资源和内部的各项商业工作进行改进,公司向市场发展,进行技术转让和资产分配,以及向开发机构了解市场信息的发展导向,通过顾客和使用者的追踪信息,进行对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该方式是公司对内部和外部的知识研发、知识保持、知识使用的一种方式。开放是创新生态网络的现实准则,它要求通过对内部因素进行全面的优化,并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来提升其发展水平,建立起一个多样的国家创新网络,加强企业、科研部门和高校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增强政府的公共政策与日益增长的整体社会创新需求的匹配程度,这是我们未来在开放创新中更好发展的关键。要把提升开放创新程度作为一项主要任务,与科研部门、高校建立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提升创新程度增强对工业系统的控制力度。

3.2   科技管理体制应向主导集成创新转变

企业不仅要在关键的核心技术上有所进步,而且要把国际标准融入到整个行业体系中去。自主创新有别于自己创新,它需要从一种竞争与整合的发展角度来对外部力量进行合理运用,并通过资源优化让企业运用,既能在重要核心技术中实施垄断,又能获取竞争优势,达到产业系统主导的目的,也能完善产业系统中其他的外部优质资源。例如,由于国内制造业面临的环保问题,尤其是国内造纸厂无法引进和发展先进技术,清华大学科威技术有限公司首先引进了欧洲的“无污染酸性草浆”技术,然后委托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攻关。身为科技主管机构,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转变观念,逐步增加对公司技术引入和二次开发融合的资金和体制支撑,特别是在工程立项和审核中,加强此类工程的立项水平,不能过于注重自主创新,否定集成创新的关键;二是要领导建立区域间的科技专线,实现与世界各地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科技孵化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等的网络链接,建立起一个很好的创新联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为区域内企业营造一个共同的网络创新环境。

3.3   重视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商业化进程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要经历一个高校科技成果提升水平不高的历史时期,但是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已经通过制度优化的方式进行了理性的处理,逐步提高了科研部门的技术商业化能力。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2年成立了德什潘德(Deshpande)科技创新中心,一是鼓励一些有天赋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新的方式推广到其他领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二是鼓励一部分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具有较强的跨领域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来担任指导者的职务;三是通过团队和项目的形式,促进创意的生成,提升创意的质量,重点关注如何评价一个新兴技术的商机,并通过公开实验室、交流会等形式,对新兴技术进行预见性的研究。这一实例对于提升中国科技产业化程度具有重要启示:第一,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不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技产业化体系,更要建立起更多标准的科技产业化团队,要积极鼓励专利转化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参与到科技产业化进程中来,建立起标准的“技术转移中心”。第二在制订该领域的发展计划时,应摒弃以论文、项目、专利等以学术成果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生态,而是以大学教师、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与当地企业交流创新的效果和频率为依据,将外来因素的比重纳入大学科研中心的业绩评价中去,从制度上鼓励系统的研究单位吸纳优秀的投资商和企业的志愿者,为学校的研发工作做出贡献。

4     结 论

从创新生态理念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科技推进并没有建立起一个规范化、全方位推进的管理方法,而是过分注重技术的推进,忽略了市场的引领效能,将自主创新理解为自己对技术的分析,从而造成了“孤岛”问题的出现。因此,要从创新生态观念出发,对当前的科技管理方式进行再评价,将科技优化与工业化促进相结合,提升科技发展,提升科技管理质量,促进该领域的协调发展。综上所述,在我国的科学管理工作中,围绕着创新的生态学观念,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要想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技术结合起来,就一定要把企业的技术优化和产品产业的优化结合起来,并且还要满足其保护专利的基本准则。要把这两个方面的共同推进结合起来,在我们未来的科技管理的工作中,就一定要注意保持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科技推进的高度一致,从而将科技推进与维护生态环境统一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到我们的行动当中。只有运用这样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绿色创新的程度,更好地促进创新生态体系的健全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岳欢.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学,2016,7(14):126-127.

[2]柳卸林,孙海鹰,马雪梅.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18-27.

[3]阳震青,彭润华.创新生态观视角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业绩评价研究[J].市场研究,2014(9):61-63.

猜你喜欢
科技管理模式
小议精细化管理及其在水电厂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科技管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有效运用科技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的途径探讨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针对加强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探究
关于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