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现实重大事件二维码教学资源包的设计开发①
——以“重庆山火扑救”为例

2023-09-07 07:42◎孙
中小学德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孙 曙 张 帝

大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常态化机制化”“以重大纪念日、历史事件为契机”,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2]学校、课堂是课程实施的终端,如何以重大事件为载体,发挥“大思政课”教学资源的育人价值,是保障《方案》落地的关键。为此,设计开发“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包,挖掘现实重大事件中的思政元素,依托教育数字化平台使用和更新教学资源,有利于激活思政教育的主体性作用,让思政教育更加“走心”“共情”。

2022年8月,重庆在短时间内多地发生10余起森林火灾,党和政府科学组织,各地专业队伍火线驰援,烈火英雄逆行而上,普通市民挺身而出,终将肆虐的山火扑灭,守护了万家灯火,让国人为之动容,赢得了世界赞誉。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紧扣这一现实重大事件的鲜活素材,联合相关学校,从主题确立、内容组织、课程设计、生成共建等方面,精心制作“奋斗成就梦想 做了不起的中国人——‘重庆山火扑救’”大思政课课程资源包,为教师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应用案例,探索以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共建、共享赋能铸魂育人。

一、萃取思政主题:明晰资源包开发的育人导向

价值取向是思政课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它决定了开发的方向。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3]因此,从实践中蕴含着的庞杂教育资料中萃取恰当贴切的思政主题,清晰地彰显课程资源包的育人价值导向尤为重要。

首先,体现高度的引领性。“奋斗成就梦想 做了不起的中国人——‘重庆山火扑救’”大思政课课程资源包汇聚了此次事件中发生在重庆人身边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诸如逆行者的英勇无畏、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市民们的团结一心、同袍同泽的守望相助和感恩图报等,都极富教育动能,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导引。这些精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呈现,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备素养。主题的萃取注重用朴实的语言激发师生共鸣,结合山火中的“我之作为”内化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其次,体现强烈的感召力。“奋斗成就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个体的担当。通过党和政府的科学组织、消防队员的专业灭火、摩托骑士的志愿行动……这些发生在身边鲜活的真实素材,彰显了新时代众志成城的精神内核。“这群娃儿立功了”“山火一天不灭,我们一天不回”“和你们并肩作战,是我们一生的荣耀”……这些满含豪情的话语是对思政主题的贴切呼应。由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4]

二、搭建内容结构:系统组织资源包的教育素材

课程是一个集成系统,教学资源的素材需要根据思政主题进行内容选择与组织,建立起谋划周密、设计缜密、逻辑严密的结构,纲举目张。“重庆山火扑救”教学资源包的结构包括导语、教学素材、课程方案、成长展示、互动交流等(见图1)。

图1 “重庆山火扑救”教学资源包结构图

导语部分:以简洁通俗的语言,概述“重庆山火扑救”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情景,阐释主题,介绍内容概览、学习目标和使用建议,引发思考,统领方向。

教学素材:对整个事件进行全景呈现。“重庆山火扑救”分“掠影”“自救”“托举”“决战”“情深”“相约”六个版块,系统组织素材,以火灾发生到被扑灭的时间为序,具有清晰的脉络。图片、文字、数据、视频等资料丰富,既有官方及媒体发布的权威信息,也有一线志愿者拍摄的真实现场,还有来自专业机构的科学分析材料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选择。

课程方案: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落实实践、体验、探究等教学方式。资源包围绕主题、依据目标,针对幼儿园到高中不同学段,综合考虑教学对象、课时分配、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各学科教材链接点、教学准备、教学环节、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资源运用、评价点评、教学地点、教学建议等,分别设计了教学实施过程方案。对于不同学段教师而言,资源包的设计框架可以“拿来就用”,也可以结合他人提供或自己收集的素材进行更新完善,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区域的学生特点,从学生视角创设能引发兴趣的话题,通过展示、演讲、辩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同时,资源包教学素材的每个版块内容也为教学实施提供了思路,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个版块就是一节专题课程设计,以“掠影·灾情危机”版块为例:第一部分是“封面”,精选的图片和统计数据可以起到引起兴趣的作用,文字部分则以问题为驱动引发思考;第二部分是“现场”,立足具体事件或典型人物,着力还原或展现真实的经历,带动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第三部分是“链接”,延展视线,深化思考,引导师生剖析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

成长展示和互动交流,则通过记录师生的学习经历,搭设分享展示相互启发的舞台;专门设置教学讨论、使用评价等栏目,为教师设计课程、运用资源、教学实践搭设了交流平台,以此推动共建共享的成长共同体形成。

三、资源开放共享:协同联动资源包的生成机制

互联网的平台存储和技术开发优势对于资料的有效使用提供了简便灵活的载体。教学资源包根据内容结构分板块整理各类资料信息,灵活组合、多样呈现。从资料到资源的过程强调符合国家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体现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进阶性等。同时,我们注意画面清晰、时长适中、使用便捷等操作层面的细节,明确建设技术标准(见表1)。

表1 资源包建设素材技术标准

二维码的结合使得教学资源包使用更加便捷。扫一扫,即可呈现教学资源包的事件、人物等所有内容,再结合手机投屏、电脑多媒体播放等,既方便即时呈现,又丰富使用媒介。此外,其具有的表单功能,便于收集、反馈信息,通过API还可以与其他平台进行数据连接,从而实现多元教学主体互动。

在二维码资源包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资源管理的机制,是建好、用好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撑。教学资源包最终要实现开放共享,这就需要有协同联动的保障机制和更新机制。

首先,建立资源包质量保障机制。此次资源包的研发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包括亲历火灾扑救的北碚区朝阳中学、远离市区的城口县咸宜镇中心小学、母城渝中区的大田湾小学、重庆科学城的双福第三小学等不同类型学校的众多优秀教师,对标开发,相互借鉴。同事,依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雄厚的教研力量和西南大学等高校专家,组建审查委员会,对资源的政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严格审查和指导。

其次,建立资源包动态更新机制。“互联网+”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推动了教学模式改革。[5]“重庆山火扑救”资源包的建设,鼓励开发者和使用者将相关的生活经历与发现融入其中。因此,教师、家长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其中的材料,也可用自己的所历、所见、所感补充或代替材料的展示。同时,在“互动反馈”部分,开通“资源评价”“资源提供”互动通道,使得资源包在运用过程中可以不断有学校、教师、家长出谋划策或者提供资料。例如,有的家长提出增加与消防人员的互动版块;有的学校提出增加山火起因的科学描述;甚至有教师在教学时增加了小朋友在后方声援救火的视频,促进学生思考“我也能做些什么”……这些内容的动态调整、模块的灵活组合,使得思政资源包在互动中不断动态生长,形成“使用-建设”回路,增强大思政课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四、多方激活创生:教学资源包运用的深化拓展

优秀的教学资源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迪,激活创造的力量。教学资源包既要重建设,更要重运用。“重庆山火扑救”思政资源包的教学运用给人以精神鼓舞,产生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2022年9月开学前后,“重庆山火扑救”资源包每天访问量超过5000人次,各校老师结合本地情况,综合化实施,体验性感悟,使学生们从中汲取了众志成城、英勇救火的伟大民族精神,进而激发他们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团结无畏精神。这一资源包自推出以来,重庆市教委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点赞“为孩子上好这人生重要的一课”。中国新闻网、华龙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纷纷予以关注和推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为资源包的建设不断注入新的动能。此外,资源包对学校课程开发也产生了积极影响。部分学校以此为蓝本,结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庆冬季抗疫”等开发相关课程,如“奋斗成就梦想”“新时代十年”“向逆行者致敬”“疫路有你”等,以视频、绘画、征文等形式解读和彰显时代精神。

这一教学资源包突显了引领性、全景性、操作性、生成性等特点,在共建共享、开放互动中,呈现出个性化的共创共长的生动场景。让“大思政课”春风化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沉淀了厚重致远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