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枕联合辰巳时循经点穴按摩干预在痰浊中阻证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

2023-09-07 08:52葛晔玉龚海燕耿翠琴杨静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7期
关键词:药枕点穴汤剂

葛晔玉,龚海燕,耿翠琴,杨静艳

(昆山市中医医院 江苏昆山215300)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发病率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占比高达25%,以眩晕、肢体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具有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理论将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纳入“眩晕”范畴,并且以痰浊中阻证型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最高,燥湿化痰、健脾和胃是临床针对该证型脑供血不足进行治疗的关键。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脑部供血水平及减轻临床症状,但受病情易反复特点的影响,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极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进而导致临床干预效果欠佳[2]。中医在脑供血不足诱发的眩晕症治疗中具有丰富经验,分为内治及外治,其中内治主要应用中药汤剂,但是汤剂味苦,患者接受程度不佳,难以长期治疗[3]。外治手段较丰富如针灸、穴位按摩、耳穴埋豆、推拿等,但上述干预手段并非全部适用于痰浊中阻证型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且治疗效果尚无统一的定论[4]。2022年9月1日~2023年2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40例痰浊中阻证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实施中药药枕联合辰巳时循经点穴按摩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痰浊中阻证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45岁者;②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痰浊中阻证的相关诊断标准:眩晕伴头重如蒙或急剧眩晕,患者感觉景物或自身旋转,耳聋耳鸣,恶心呕吐,食少多寐,胸闷身困,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者;③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6]中关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诊断标准:以头痛、头晕、头重等为临床表现,存在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或脑灌注动脉血管杂音表现,影像学(CT、MRI)检查结果显示无器质性血管病变,脑循环检查结果显示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灌注动脉闭塞/狭窄者;④意识清醒、可配合完成相关调查、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脏器功能损伤患者;②对本研究干预措施、治疗药物不耐受者;③合并脑卒中、脑出血、颅脑占位性病变或其他颅脑器质性疾病患者;④合并皮肤感染、破损者;⑤入组前2周存在其他治疗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5~69(58.53±6.43)岁;病程11~19(15.52±2.15)个月;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21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11例,动脉粥样硬化7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6~72(59.05±6.54)岁;病程10~20(15.39±2.22)个月;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28例,高脂血症20例,糖尿病15例,动脉粥样硬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辰巳时循经点穴按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后调整自然舒适的姿势,放松全身肌肉及调整呼吸节奏,操作者以拇指或示指指腹用力推拿气海、中脘、丰隆、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推拿频率120~160次/min,保证每个穴位按摩1~2 min,以按摩处出现酸胀感为佳。按摩时间要求7:00~11:00,每周辰巳时循经点穴按摩干预3次,按摩1个月为1个疗程,接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症候积分 在干预前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患者肢体麻木、眩晕、猝然发作、面色苍白症候进行评估,其中猝然发作、面色苍白症候评分0~3分,肢体麻木、眩晕评分0~6分,评分与症候表现程度呈正相关。

1.3.2 眩晕症状评估 在干预前后应用眩晕残障调查量表(DHI)对患者眩晕症状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患者活动能力、生活感受等5个方面,满分100分,分值与患者眩晕症状程度呈正相关[8]。对患者进行1个月随访,统计眩晕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

1.3.3 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为自理能力(洗澡、洗漱、进食、穿衣、如厕)、括约肌控制(大小便控制)、转移(床椅转移)、行走(行走、楼梯行走)4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DHI评分及眩晕状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DHI评分及眩晕状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由脑部供血血管发生狭窄、硬化等病变导致脑部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供应不足,进而诱发脑部区域性代谢障碍。眩晕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常见临床症状表现,患者自觉周围环境或自身发生旋转、站立不稳、眼前黑蒙,可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在中医理论中,风、火、痰、淤上扰清空、精亏血少、清窍失养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在证型上具有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肝阳上亢、肾精不足之分,由慢性脑供血不足诱发的眩晕症主要为痰浊中阻证型[9]。王晓霞等[10]应用苓桂术甘汤为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干预,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效果理想。但是中药汤剂治疗属内治范畴,汤剂味苦、煎制复杂,长期服用依从性较差。中医外治在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中,具有丰富的经验,针灸、拔罐、推拿、耳穴埋豆等均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但是其在痰浊中阻型患者中并不完全适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眩晕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药枕联合辰巳时循经点穴按摩可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眩晕症状。中医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主张“治痰为先”,本研究药枕内容物中药组成取自半夏白术天麻汤,该方剂属于祛痰剂[11]。吴正刚等[12]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应用药枕,有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及脑部血液供应水平。本研究将方中天麻、半夏、郁金、白术、明矾、胆南星等中药研磨后制成药枕,在使用前进行加热处理,通过热量传递、呼吸吸收、皮肤渗透等原理发挥药效,有效规避了患者服用汤剂依从性欠佳的弊端。虽然,将汤剂成分制成药枕进行干预可能存在药效作用缓慢,但依从性较好,长期使用可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且加热处理后的药枕对颈部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在一定限度内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水平。

在中医理论中,痰浊中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位在清窍,以患者胃、脾功能失调为主,治疗以调节脾胃功能、止眩升清为主。本研究按摩穴位气海(具有健脾益气,补中和胃之效)、中脘(胃经之精气所汇聚之处,有健脾胃、助运化、调升降之功)、丰隆(祛痰要穴,可健运脾胃)、足三里(泻之则能升清阳,降浊阴,引胃气下行,助胃气水谷之运化)、三阴交(健脾滋阴、益气养血、调理气机,使清气升,浊气降)、阴陵泉(祛痰除湿,明目止眩)均为调理脾胃功能的主要穴位,选择上述穴位进行按摩,具有对因、对症干预之功[13]。人体代谢、激素分泌水平存在明显的时间节律,中医理论中人体脏器功能的兴衰与时辰存在紧密关联,其中辰时(7:00~9:00)为足阳明胃经当值之时、巳时(9:00~11:00)为足太阴脾经当值之时,选择此时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摩,对脾胃功能具有理想的强化效果,促进水湿代谢恢复正常,限制痰浊化生,脾胃健则气血运行畅通,病症自可转愈。本研究采用辰巳时循经点穴按摩,符合中医“天人合一”的观点,在特定时间选择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患者脾胃功能,获得理想的舒经活络、驱邪扶正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药药枕联合辰巳时循经点穴按摩,能够减轻痰浊中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眩晕、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表现,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药枕点穴汤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外治疗法
——药枕疗法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葵花点穴手
使用药枕要讲究什么?
使用药枕有什么讲究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自制药枕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