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23 线贺州段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2023-09-07 05:30肖永剑
南方自然资源 2023年7期
关键词:公路沿线稳定区危险区

◎肖永剑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地貌特征独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同时,全区范围内降雨丰富,气候多变,暴雨、山洪频发,社会活动多样化,这些因素导致了广西地质灾害频频发生。近年来,广西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结构与运输效率,但其中伴生的地质灾害防范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对国道323 线附近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及危险性进行研究,并提出防治建议。

一、公路地质环境概况

(一)地质背景

贺州市总面积为11 753 平方千米。研究区以山地为主,在该区域中占比五分之三;其次为熔岩地貌,在该区域中占比五分之一;其余地区则以丘陵、平原等为主,在该区域中共计占比五分之一。

国道323 线的起点为江西省瑞金市,终点为云南省临沧市清水河口,全长2 915 千米,途经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江西省。其中国道323 线贺州段公路,东起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骝马滩,西至贺州市钟山县清塘镇观音,路线全长128 千米,道路等级为二级,设计速度为每小时40 千米。该研究区域包括该公路的路线及向南北两侧各延伸1 千米的缓冲带。研究区域的面积为145.92 平方千米。

研究区处于贺州市东北部,公路走向为东西向,途经茂密的山丘群。贺州市处于南岭山中南区域,区域范围内山地较多。整个地形特征呈现出中部低、四周高的态势,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倾斜。

(二)气 象

贺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降雨充足,全年气候温和。在夏季主要刮偏南风,温度和湿度都较高,气候闷热多雨;冬季主要刮偏北风,干燥少雨且温度较低。全年平均温度在19 ℃ 左右,降雨量最低为1 500毫米,最高为2 012 毫米,全年日照时间为1 500 小时左右。该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以冰雹、干旱、高温等为主。

(三)水 文

2022 年贺州市汛期降雨量为1 200~ 1 600 毫米,较历年同时期偏多一成左右。贺州市前汛期(4 月—6 月)降水量为900~1 100毫米,平桂区、八步区降雨相对集中,与常年同时期相比偏多一至二成。5 月—6 月贺州市降雨相对集中,出现区域性、阶段性的暴雨、洪涝灾害。

根据贺州市气象部门预计,2023 年贺州市年平均温度为20.5~21.5 ℃,较常年偏高0.5 ℃,夏秋季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全市平均年总降雨量为1 500~1 700 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少一至二成,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大部分地区的暴雨集中期出现在5 月—6 月,可能出现暴雨、洪涝灾害。

2023 年前汛期(4 月—6 月),贺州市平均总降雨量为667.5毫米,前汛期各月降雨量与常年同时期相比:4 月八步区、平桂区偏多二成,前汛期出现了3 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其中“龙舟水”降雨集中期(6 月22 日—26 日),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平均降雨量为257.3毫米,较常年同时期偏多3.5 倍。

二、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复杂环境中的地质灾害受不同因素影响。影响因素不同,对应的作用机理也会存在差异。笔者采用影响因素叠加法来评价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1.因素1:地形条件。在地表形态中,地形坡度较为常见。地貌特征与坡度相关,坡度又与地质灾害关联,坡度越大的地形,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所产生的危害越大,反之产生的风险和危害也就越小。坡度对应的地表形态、土质岩性等均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对地质灾害产生影响。

2.因素2:降雨。降雨量会诱发地质灾害,尤其是短时强降雨或者暴雨。在地质灾害衡量中,暴雨是主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3.因素3:岩土类型。岩土性质决定着岩土的稳定性。在公路修建中,岩土性质决定公路的稳定性,需要对衍生性质予以区分,确定岩土性质的属性。岩土性质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坡度不变的情况下,岩土属性越好稳定性越强,可以更好抵御滑坡的发生。

4.因素4:人类活动。工程项目施工时会对周边的土质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土地稳定性;灌溉不合理同样会诱发地质灾害,尤其是水位下降出现岩土下陷等;不合理的施工也会破坏地质环境。

三、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

通过灾害危险性评价,笔者对国道323 线贺州段公路地质灾害等级予以划分,共细分为4 个等级,分别是稳定区、不稳定区、危险区和极危险区;对重点区再次细分,划定子区段共计18 个(见图1)。极危险区为A1 区、A2 区、A3 区;危险区为B1 区、B2 区、B3 区、B4 区、B5 区;不稳定区为C1~C10 区;其余部分为稳定区。

图1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区划

1.极危险区。A1 区、A2 区为黄洞瑶族乡黄洞村(桩号为K665+500 至K668+900、K662+200 至K664+700),A3 区为黄洞瑶族乡十字潭寨(桩号为K653+400 至K657+500)。该区域造林活动频繁,复杂而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特殊气象加大了地质灾害风险。近年来台风、暴雨等极端气候条件增多,特别是汛期暴雨和持续性降雨多发,极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类区域共计10.10 平方千米,面积占比6.92%。其中,A1区人工切坡大、岩土类型条件较差,为泥岩地质类型区域;A2 区岩性并不稳定,处于河谷地带;A3 区地处断裂区。这些区域工程安全施工条件苛刻,后续维护难度大,成本高。

2.危险区。B1 区、B2 区为黄洞瑶族乡黄洞村公路沿线,B3 区为黄洞瑶族乡十字潭寨公路沿线,B4 区为大宁镇岭脚寨至云庆寨公路沿线,B5 区为大宁镇周公垌寨至木岭寨公路沿线。该类区域共计29.68 平方千米,面积占比20.34%。这些区域与极危险区比较接近,属于过渡带,也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

3.不稳定区。C1 区、C2 区为国道323 支线与国道207 的并线望高镇,C3 区为羊头镇黄石村,C4 区~C8 区为莲塘镇至大宁镇,C9 区为除大宁镇公路沿线过城镇路段的公路沿线,C10 区为除桂岭镇公路沿线过城镇路段的公路沿线。该类区域共计40.06 平方千米,面积占比27.45%。这些区域没有太多的居民和人类活动,而且地质相对稳定,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不稳定性因素较小。

4.稳定区。该类区域位于城镇路段及地势平坦路段,共计66.08 平方千米,面积占比45.29%。该类区域地势平坦,而且区域内没有人工切坡等现象,所处区域地质较为稳定,极少受到自然灾害因素影响。不稳定区和稳定区地质相对稳定,这些区域只需做好公路日常维护即可。

四、建 议

(一)极危险区

1.预防与处置。对位于黄洞瑶族乡黄洞村、十字潭寨公路沿线易发生和常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路段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议修建挡土墙,增强抗灾能力。增设和完善公路地质灾害防护设施。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的构造和排(防)水设施进行综合处置。在地质灾害隐患路段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示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

2.加强林业管理。科学规划造林、育林及砍伐管理,提高公路边坡土质的紧实度,强化抵抗降雨、大风的能力。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植树造林,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借助根系较深的植物对土壤松软易塌方区域进行稳土固石,有效减少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3.开展日常巡检。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巡逻和检查,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在汛期和雨水频繁期要加强巡视,做到一日一巡视;发动群众力量,在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居民区安排群众作为日常监测人员;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和汛后核查,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险情,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同时加强监测,保证车辆通行安全;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路段,加密部署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和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确保安全出行。

4.发挥科技防灾作用。结合实际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实时监控,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监控与识别。当边坡发生较大位移或滑坡、坍塌已发生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公路维护人员进行救灾。

5.做好应急保障。完善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严密、科学的应急工作流程,形成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救灾资金、物资、设备、车辆、人员等储备要求,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灾情发生后,根据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先通后畅的原则,在灾害路段及时设置指示牌、警示牌等交通标志,合理安排绕行线路,帮助疏导交通,并立即进行抢修或修筑临时便道、便桥,全力以赴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二)危险区

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通过无人机测绘、地质探测和实地巡查等方式,对地质构造、人类活动开展深入的调查,明确发生灾害的确切原因,为后续防治工程提供依据。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的风险情况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风险程度评价,并关注特殊气象因素,如短时强降雨、可加强持续降雨等。

2.积极落实防治工程。开展搬迁避让、工程治理、专业监测网点建立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方案和治理经费。实施人防加固工程,以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中心,在半径3 千米的范围内进行山洪或泥石流调查,对必要的区域实施水流疏通或改道。在半径1 千米范围内禁止实施破坏性的挖掘、开采等活动。

3.加强规划管理。需要实施新建工程时,应尽量避开危险区;加强城镇单元详细规划(包括村庄规划)、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相关部门和责任主体应根据评估结论和建议,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重点关注人口密集乡镇。

猜你喜欢
公路沿线稳定区危险区
晋能控股集团参编的两项国家能源行业技术标准正式实施
安徽省山洪危险区动态化管理技术研究
变速旋转圆柱薄壳动力稳定性研究*
云南省公路沿线充电桩建设之我见
低真空度下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稳定区的数值计算
基于InVEST模型的岩溶山区公路沿线生境质量时空变化
公路沿线文化遗产影响评价探析
公路沿线文化遗产影响评价初探
Mathieu方程与束流冷却对同步运动的影响
中长期大震预测方法及中国大陆未来10年大震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