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思
村庄规划作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指引乡村产业布局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村庄规划大多以单个村庄村域为单元进行编制,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存在整合性不强、资源调动不充分、竞争同质化等问题,从多村联动的角度去思考产业空间布局,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有积极的作用。笔者以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石子岭村、罗屋坪村、陆屋村和陆东村为例,从多村联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业发展要素,构建产业发展场景,提出多村联动产业空间布局的建议。
项目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中北部地区,距灵山县政府47 千米,紧临陆屋镇区,项目范围包括陆屋镇石子岭村、罗屋坪村、陆屋村和陆东村4 个行政村、56 个自然村,总面积为38.28 平方千米,总人口为4 312 户18 058 人。项目地处低纬度区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春季有间歇性寒潮入侵,年平均气温为21.7℃。项目范围内地形地貌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有钦江和旧州江,未来依托钦江和旧州江建设平陆运河。项目范围内农用地以耕地为主,面积为16.59 平方 千米,占规划范围面积的43.35%,主要分布于钦江两岸地势平坦的地区,耕地整体质量高,是重要的粮食及糖料蔗生产区。4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依靠土地出租,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和农业收入。大部分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业收入占少数,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向钦州、南宁、广州等城市。
1.区位优势
项目范围所处区位优势明显,周边交通主要有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及运河,其中,铁路为南北向黎钦铁路,在项目范围西侧设有陆屋站;高速公路为南北向六钦高速公路和东西向清凭高速公路,六钦高速在陆屋设有出入口且直通罗屋坪村;干线公路为国道242、国道359、钦灵公路、县道304 及县道375,其中,国道242 和省道310 东西向穿过区域,钦灵公路南北向穿过陆东村;运河即平陆运河,从项目范围东侧穿过,未来可成为广西重要的水运通道之一。
2.自然资源
项目范围主要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较高的地方主要在陆东村南部和石子岭村北部。钦江水系流经区域内,中部地势平坦,有大片高质量高标准农田,周边拥有石龙、南风麓和勒菜垌等多个水库,水资源环境优越,同时,陆东村内有一处矿山生态修复地。区域内有较多的古树,且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式开发,整体上保护价值较高和观赏性较好。
3.产业基础
第一产业方面,4 个村种植业以种植水稻、甘蔗、中草药为主;部分村域兼顾发展果蔬种植,但面积不大。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瓜果等,目前以私人承包土地种植及农户自家种植为主,缺乏企业入驻带动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养殖业以私人承包地块建养殖基地及家庭散户养殖为主,主要为养鸡、养猪兼少量鱼塘养殖。项目范围内,罗屋坪村养殖业较具规模,目前有15 个养猪场,每个猪场规模为600 头,面积为900 平方米。
第二产业方面,4 个村有小部分小型初级加工厂,如石子岭村有小型制衣坊、玻璃厂、不锈钢厂,陆屋村有茶叶加工厂、木板厂、钢管厂等,罗屋坪村有收废品厂,陆东村有木板厂、石材厂,无知名企业入驻。
第三产业方面,4 个村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丰富,但受众多因素影响,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石子岭村黄屋垌水库旁有一个生态山庄,受疫情影响目前处于停业状态,村内服务业涉及较少,主要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小卖部等商业服务设施。
4.历史文化资源
项目范围所处区域历史人文深厚,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独具特色,跳岭头、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村落内有遗留下来的宗祠建筑。
项目范围内最重要的影响要素为平陆运河工程。平陆运河是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大战略项目,它的建设开通将对4 个村的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1.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一是提高农产品对外销售率。平陆运河流经灵山县,建成后利用钦州湾便利的内河和沿海水运交通优势,可为周边村域提供大运量、低成本的运输通道,并充分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和广西北部湾港的内向和外向优势,将种植的荔枝、龙眼、沃柑、坚果等农副产品运往各地。
二是提升农业灌溉条件。运河为陆屋村、陆东村、罗屋坪村、石子岭村工业取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便利条件,能有效解决当前因工业发展、城市扩张等带来的水资源紧张问题。
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一是促进产业转移。运河建成通航后,将进一步深化产业转移、产业配套等合作,提高家电制造、电子信息、家具制造(加上智能家居)等轻工制造产业的承接能力。
二是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形成。借助运河通道效用,发挥节点优势,形成依托运河建设而发展壮大的现代物流业。
三是加强与周边各市、县之间的产业关联度。运河开通后港口经济辐射能力将直接加强,加强陆屋村、陆东村、罗屋坪村、石子岭村与各乡镇及各市、县之间的产业关联度,有利于产业布局和经济分工的纵深发展。
3.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平陆运河直接沟通西江和钦江水系,运河开通后,可将沿线诸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水路进行串联,可加强内河水运和地方文化、旅游特色的融合,创新旅游产品;探索跨地区中长距离水上旅游客运航线开辟的可行性,丰富内河邮轮、游艇航线和产品,以及内河水上旅游形式。
秉承多村联动的思维模式,打破多村行政界限壁垒,加强区域整体统筹,充分释放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有机融合方式,打造现代生态农业、港城延伸产业、旅游融合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场景构建的目标依托规划区田园山水资源禀赋特质和临近河、港、城的资源优势,调整优化规划区现状产业结构和布局,以现代生态农业、港城延伸产业、旅游融合发展为主要方向,推动产业“量”与“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利用科技创新“点亮”智慧农业,强化产销一体商业模式,实现农业升值增值。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精品水稻、茶叶、中药材、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多样的产业发展载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统一服务,带动普通农户走上现代农业生产轨道。
二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建立农业产业基地和乡村风貌示范区,以城郊融合为导向,充分利用陆屋镇区各类配套资源,形成城乡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格局。
三是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创新发展复合型产业,促进产业生态循环,充分利用产品生存空间与生长周期的不同,形成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将生态循环经济理念贯穿整个发展过程。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结合本土文化和生态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展农业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消费和相关产业集聚,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形成以精品农业、临港配套、文创旅游为特色的本地化产业的集聚,创造区域特有的商业模式,按照“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加工仓储物流+康养研学”等进行综合性布局,合理布局各类业态,充分利用好规划区优越的农业文化、田园文化、运河文化、矿山文化等隐性资源,有意识的引导特色文化形成具有规模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文化附加值提升产品吸引力和经济效应。
一是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平陆运河港区、临港产业园、陆屋镇区的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是发挥平陆运河六钦高速、清凭高速、国道242 等区域交通的优势,加强区域产业、旅游业功能分工与协调,实现功能互补,变竞争为合作,打造运河经济带上的乡间经济增长极。
三是充分利用平陆运河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把握时机,提升农业精品度、知名度,加强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关联度,带动规划区经济发展。
四是进一步提升靠近港区、园区的优势,以临港产业园和港区为基点,规划重点发展补充配套的乡村小加工业、仓储物流业、农旅电商服务业等新型业态,辐射带动规划区的发展。
以实现场景目标为导向,跳出村界束缚,综合项目范围内各类资源要素,坚持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临港带动的思路,充分利用各村特色优势,以平陆运河建设为契机,串联整体区域的发展,最终形成多村联动的产业空间布局。
该区依托石子岭村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以村庄北部黄屋垌水库为核心,以稻鱼共养、精品茶叶种植、有机蔬菜种植、健康肉类养殖等现代化生态农业为基础,打造生态休闲公园,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同时新建文旅服务中心,整合农户资源,拓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康养基地、民俗街区等设施,提升和丰富游览体验,带动规划区蓬勃发展。
该区重点依托平陆运河港区与临港产业园区,充分释放乡村建设用地潜力,补充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布局临港物流、临港产业配套、农旅电商服务等新型业态,为陆屋镇临港产业落地提供空间保障。同时,作为最靠近临港经济的片区,对外输出的路径更为便利,应持续加强片区基础产业如水稻种植、苗木培育、中药材种植等,并配备布局农副产品加工厂、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等产业,持续推动片区第一产业规模化、第二产业深度化、第三产业途径化,全面助力规划区的乡村振兴。
该区主要以罗屋坪村原有的养殖业和种植业为基础,将各区域分散的小规模养猪场与分区内较大规模养猪场集中起来,与原有不成气候的林果木种植结合在一起,延伸各类林下经济,利用乡村临港振兴区的农旅电商服务与信息交互优势,将更多规模化、科技化、量产化、无害化等技术投入到生产当中,促进产业形成循环经济效益,为规划区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资源。
该区以平陆运河航道生态水系为轴带,最大限度保护两岸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充分利用河流两岸平坦地势造就的大片农田,营造稻香芬芳、野趣宜人、乡村特色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氛围,将精品农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以稻田、民俗、文创为抓手,在片区打造大面积的稻田风光景观。同时以宝鸭塘打造美丽村屯示范点的契机,进一步改善分区建筑环境质量与服务设施配套,并建设诸如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滨河休闲农庄、房车露营基地、影视拍摄基地、文旅服务中心等设施,延伸旅游消费产业链,提升游览多元性和可玩性,以景观促进旅游,以旅游巩固农业,让保护与发展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以在进一步发展规划区经济的同时巩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航道安全。
该区以陆东村的地形地貌为基础,以平陆运河的航道风光、临港经济、科学技术、商贸服务等优势条件为依托,充分利用南部原有的规模化有机茶种植和丘陵水库诗情画意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形成具备生产茶叶、研发工艺、科普教学、游玩体验、展览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茶“产学研游销”全产业链,做大、做精、做细生态有机茶产业,打响知名度,扩大本土茶叶品牌影响力。另外,通过矿山生态修复,打造矿山地质公园,并以此为核心,串联丘陵、水库、田园、茶山、林地,打造独特的地质文化体验游,同时增加观景台、民宿、垂钓中心、研学基地、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提升分区内的旅游服务体验和特色文化氛围,进一步挖掘规划区的特色资源,为产业提供别具一格的发展路径,形成区域错位互补发展。
该区与陆屋镇区紧密相连,应促进城乡资源配置双向流通,以城镇的优质基础设施配套资源提升乡村地区生活质量,解决乡村地区零散的设施配套需求,进一步释放乡村地区土地潜力,并以乡村的土地资源打造“菜篮子”工程反哺城镇供给,推动规划区形成城乡融合、共享共荣的良好发展局面。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正逐渐将人们的关注点导向农业农村发展,以产促乡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采用多村联动的方式进行产业规划,有助于调动更广泛的资源统筹产业布局并减少同质化竞争,以及形成更丰富更具规模和特色的产业业态。多村联动的产业规划应当深入分析发展资源条件,跳出单一村庄规划的思维,从全域的角度对产业发展的目标、策略、布局等进行统筹,从而更科学地引导村庄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