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于陈其钢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2023-09-07 13:43朱双
电影评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作品民歌

朱双

陈其钢是一位旅法华人作曲家,曾拜师于现代派音乐大师梅西安。陈其钢凭借《梦之旅》与《源》荣获德国及意大利国际作曲比赛大奖。随后,陈其钢先后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逝去的时光》《二黄》等。2005年,陈其钢获得了具有“法国诺贝尔音乐奖”之称的“交响乐大奖”。在陈其钢创作生涯中,衍生出大量經典流传的音乐作品,其在电影音乐领域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陈其钢曾为《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影视作品创作单曲,彰显出个人独特的音乐魅力。本文主要分析陈其钢电影音乐创作中民族元素的应用,及其电影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民族文化的表现方式。

一、陈其钢在电影音乐作品中民歌旋律的再创作

民歌作为我国历史悠久与传承价值极高的传统音乐文化,陈其钢在其电影音乐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民歌旋律,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江南小调《无锡景》、民国时期的《渔光曲》以及河北民歌《小白菜》等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旋律,人们在影视作品中听到此类熟悉的音乐会萌生思索,感受音乐作品的意识形态。

(一)基于民歌旋律的《无锡景》再创编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核心配乐《秦淮景》随着玉墨为主体的风尘女子形象贯彻电影始终。这首歌曲改变自《无锡景》,原曲即兴填词,歌曲表达的内容可以反映出无锡一带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俗,歌曲曲调婉转秀丽。《无锡景》演唱者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唱出旋律,令听众听来柔和婉转,并与江南地域特征有机融合在一起。陈其钢在原曲基础上将其扩充为弦乐队和民族乐器的融合使用,改编后的曲目速度比原曲更慢,但可用方言演唱,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交相呼应,不仅体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还迎合了电影中的叙事情节,犹如用歌曲辅助演员完成表演。《秦淮景》在影片中多次改变节奏,各个时间节点所使用的音乐器材不同。比如,歌曲中坠入爱河是通过弦乐演奏长音做铺垫的方式弹奏,结合琵琶后曲调更加饱满。曲目中临别的嘱托出现在风尘女子中,风尘女子想要代替女学生接受日本人的“邀约”,此时陈其钢将其设计为二胡独奏,与电影背景交相呼应。在艺伎齐唱部分,人声与琵琶结合,体现了风尘女子对往日生活的追溯。曲目中多次变换节奏,强调《秦淮景》的情感基调,让整部作品与电影情节融为一体。陈其钢采用不同的音色处理方式,体现了人物形象的差异性,不仅塑造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同时还加深了电影作品的情感共鸣。歌曲《秦淮景》经过改变后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就成为秦淮女子的一种象征,电影音乐和人物形象之间有着默契的配合。[1]《秦淮景》一曲讲述了抗战时期风尘女子保家卫国的事迹,曲目中起伏的音调让观影者一次又一次从心底产生共鸣,体现了陈其钢在作品民族化处理方面的深厚功力。

(二)基于民歌旋律的《渔光曲》再创作

电影《归来》中,陈其钢在《渔光曲》的基础上将其改变为电影主题曲。原曲是上世纪30年代电影作品的主题曲,由民间五声调式组成。陈其钢对该作品进行改编后,原作旋律发生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特色。改编后的曲目化繁为简,伴奏采用基础柱式结构与分解和弦的方式。曲目除了伴奏使用离调和弦之外,未作其余改变,这和影视作品中的情感起伏相对应。影片中冯婉瑜生病之后,陆焉识在家里弹奏《渔光曲》,迎接去车站“接自己”的冯婉瑜回家。冯婉瑜在楼道里听到陆焉识的演奏,激起了主人公对昔日时光的回忆,不禁泪流满面。经过短暂的相拥后,女主人公仍然认不出眼前的他。整首歌曲是角色情感的碰撞,是新旧时光的象征,激起了冯婉瑜对陆焉识喜欢弹琴的记忆。

《渔光曲改编2》与首次改编相比,音乐乐器的编配从之前的钢琴独奏改变为人声和弦的方式一同完成。在曲目之中,如果搭配乐器作为乐段分割的标志,可将整首曲目分为3个部分。首先是女高音独唱部分,搭配弦乐伴奏;其次是小提琴演奏部分;最后是和其余弦乐组伴奏。这部分的旋律声部加入了加花①处理。小提琴悠长的旋律与影片忧愁的思绪相契合。作品在离调和弦处理后,小提琴和大提琴一同演奏,旋律在大小提琴之间反复交替。最后一部分的标志是人声再进入,a段由女高音哼唱,搭配弦乐伴奏;b段采用大提琴独奏的方式,搭配弦乐伴奏。前一段的中心部分,女高音哼唱旋律和第一部分基本相同,是对整部作品第一部分的复现。单纯使用乐器演奏的b段节奏发生了变化,弦乐组这时演奏的旋律即便可以听到原作影子,对原曲的主题有所继承,但整体上与原曲天差地别。该乐段可以看出改编后的作品是一个变奏式发展的过程。曲目最后消解和弦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打破传统的做法让听众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与影片的开放式结尾相对应。

歌曲末尾,日子回到了第5日,在旋律的衬托下,男女主人公来到车站,冯婉瑜一点都不知道。冯婉瑜与陆焉识之间的爱情犹如《渔光曲》一般,既平凡又不平凡。陈其钢在改编《渔光曲》时,加入了中国传统音乐技法,经过改编的乐曲的和声部分更具表现力,传统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碰撞为听众提供了极具冲击力的听觉体验。大段的单音旋律写作,像钢琴的耳语,推动了情节与情感线的联结。[2]此外,即便改编后的曲目中加入了大量变调及转调,但是始终不离原曲基调。陈其钢创编的《渔光曲》既让电影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又使电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得更清晰,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视听体验。

(三)基于民歌旋律的《小白菜》再改编

电影《归来》的主题曲《我的家》在影片中出现多次,其以《我的家1》和《我的家2》的形式出现。陈其钢创作的《我的家》搭配的乐器极为柔和,旋律与和声由弦乐组演奏,采用点缀高音吟唱或钢琴独奏的方式呈现作品旋律。管弦乐队在现代和声的衬托下,旋律十分悠长,曲调中弥漫着忧伤的情感。陈其钢创编的《我的家》取材于《小白菜》,歌曲开头和《小白菜》音乐动机的音阶组合基本相同,包括2个纯四度框架三音组,考虑到内部存在大量的二度和小三度音程连接的问题,曲目中可体现出五声调式的特征。

经过陈其钢巧妙的设计,体现出乐曲背后影片故事的悲剧性。陈其钢引用我国民歌元素将歌曲展开,选择民歌前一两个乐句的音乐动作作为素材,通过改变原曲节奏,扩充节奏的自由性,将忧伤的情感注入其中,体现出主人公悲剧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他保留了民歌中纯五度和小三度、大二度的音程组合方式,整首曲目从这些音程展开。在音程的提示与变化下,曲目中的旋律、和声极具特色。陈其钢在改编过程中将中国民族音乐三度音程和二度音程加入其中,让曲目的配乐更加完整。《我的家》配乐虽然简单,不存在复杂的谱面,但是陈其钢在节奏方面进行了创新,使用自由延长音及变换节拍,或是加入散板的方式让曲目调式更加丰富。虽然陈其钢对原曲进行了二度创作,但改编后的曲目并未脱离民歌旋律,在听觉上更具随性与即兴的特点,作品更具流动性。

《我的家1》首次在电影作品播放四十分钟处出现,陆焉识平反回家后,冯婉瑜因失忆不记得眼前的陆焉识。李主任将可以证明陆焉识被平反的材料交给冯婉瑜查看,但是并未唤醒冯婉瑜的记忆。陆焉识回家后无法待在家里,冯婉瑜将眼前的陆焉识认成了方师傅,不让其待在家里。在这个部分,电影情节和陈其钢创编的作品形成强烈的反差,冯婉瑜看到公函后心情极为复杂,陆焉识在自己家门口不能回家而百感交集,均被陈其钢用简捷的旋律刻画了出来。在影片播放到陆焉识给冯婉瑜读信时配乐第二次出现,这段旋律中陆焉识为冯婉瑜念完了一封信,陆焉识和冯婉瑜有着不同的心情,二人四目相对。陈其钢借助配乐表达出电影作品中的人物特性,其秉持着大繁至简的原理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氛围,促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我的家2》中从第48秒开始,陈其钢对传统民歌《小白菜》的主题动机进行改编发展,通过融入不协和和弦、离调等技法,让音响效果更加饱满,和质朴的中国传统民歌形成对比,打造出更加复杂的听觉体验。陈其钢在民歌旋律创作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融入变化节奏;第二种是在原有旋律发展变化后回归到原有旋律上,作为发展出的不同于之前的旋律。陈其钢创编的《我的家2》属于第二种改编方式。曲目中采用柱式和声与分解和弦作为伴奏。柱式和声让旋律清晰简捷,和声部分更加鲜明。从2分15秒开始,歌曲转化为分解和弦的织体,陈其钢对这段配乐和声的处理是本首歌曲的亮点。现代和声让曲目饱满且新颖,搭配钢琴音域宽阔的演奏,以及变和弦、离调和弦等处理方式,让乐曲拥有十分丰富的和声效果,既体现了西方音乐思维,同时也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陈其钢建立足在电影基础上的民歌旋律再创作,为中国传统民歌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曲目创编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山楂树之恋》电影配乐的创作

陈其钢创作的《山楂树之恋》电影配乐旋律清晰且结构简单。这首音乐作品以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作为核心,例如电影开头部分即以古筝的单音弹拨开始,随后在不同场景的背景音乐中,古筝的音色频繁出现[3],让古筝色彩贯穿整部影片。古筝在配乐中的大量使用让曲目中的民族韵味十分浑厚。陈其钢将民族元素和西方技法相结合,中西方乐器交相呼应。在影片中两人骑自行车的桥段,陈其钢使用古筝和钢琴对话的方式营造旋律,增强影片画面感,古筝和钢琴犹如影片主角的关系,既浪漫又温柔,在钢琴旋律响起时,古筝围绕钢琴的旋律伴奏,优美而清晰。陈其钢在《山楂树之恋》中选择了最简单的挑、拨等古筝演奏技法,化繁为简,令主题音乐的旋律更显柔和、宁静。《山楂树之恋》音乐创作所用乐器演奏的选择体现了曲作者陈其钢对男女主人公情感独特的理解,集东方特有的含蓄与典雅为一体的古筝,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二、民族元素在陈其钢电影音乐作品的创新性应用

陈其钢创作的电影音乐作品在音响构造及结构设计方面,均和我国民族音乐密不可分,不仅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技法,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陈其钢的电影音乐作品经常取材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从中提取中国音乐元素,并融入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从而形成极具风格的电影音乐作品。陈其钢的电影音乐作品具有结构清晰、风格简朴、表达直接等特点。

陈其钢在《秦淮景》创编中以《无锡景》作为基础,在《归来》主题曲创作中以《小白菜》作为基础,这让我国传统民间民歌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眼前,借助和电影作品情节的互动让民族音乐文化产生新的魅力。电影音乐作品可以在电影作品情节发展中发挥推动作用,以此为传统民歌注入新的要素。

陈其钢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电影音乐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魅力。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文化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民族元素的应用和发展也得到了提升。作为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重要创作者之一,陈其钢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陈其钢的电影音乐创作中充满了各种亲切而新鲜的民族元素。他运用了广东音乐、越剧、京剧、少数民族音乐等多种乐器演奏和多样化的歌唱形式。在作品创作中,他将汉、蒙、朝、藏等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音乐创作中,并成功地为影片烘托起舞台剧的氛围。陈其钢电影音乐创作中融入民族元素的创新在于,他不仅将民族音乐的元素应用于作品中,更将其与创作主题、人物性格、场景氛围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了独具成效的表现手法。

陈其钢的电影音乐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这些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为电影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其作品中民族元素应用的分析和探讨,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也可为推广中国音乐文化、促進跨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陈其钢作为优秀的作曲家,其创作的电影音乐作品均显露着西方作曲技法的表现力与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是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有力体现。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不仅要具备特殊的能力,还需具备观察与领悟传统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创作出不落俗套且我行我素的音乐作品,才能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陈其钢在创作中不满足于传统与文化,而是站在变革的角度审视民族元素与西方技法的连接点,在赓续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让民族音乐更具时代属性,使其更容易被当代人接受与认同。

结语

华人作曲家陈其钢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涉及的作品均是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蓝本或是以中国传统音乐音调为核心素材。[4]本文对陈其钢电影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应用进行分析发现,陈其钢创作的电影音乐作品融入了民族民歌创作手法,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音乐技法的交汇,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陈其钢在电影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元素,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也彰显了中华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万志文.对电影《金陵十三钗》音乐艺术的赏析[ J ].电影文学,2014(14):135-136.

[2]陈星.且看,那琴声中的柔光——从陈其钢《归来》电影配乐中的钢琴单音说起[ J ].乐器,2014(10):38-39.

[3]左言宝.电影《山楂树之恋》原声音乐赏析[ J ].电影文学,2011(23):136-137.

[4]郭茹心.话语分析——不同研究视角下的陈其钢[ J ].中国音乐,2021(06):148-158.

【作者简介】  朱 双,男,浙江海宁人,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音乐艺术和音乐表演研究。

①音乐中的加花手法是以原有音乐材料为骨干音,用不同的音对骨干音进行装饰,使其更为丰富的曲调发展手法。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音乐作品民歌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藤县水上民歌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