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学困生,是指部分学生因兴趣不足、方法不当、認知不足等原因造成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针对化学知识内容多、知识零碎、有一定的抽象性的特点,要挖掘化学学科的价值,发展学困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困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转化。
一、促进学科理解,重视学困生素养提升
教师不仅要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还要增强对学科的理解能力。化学教师要清楚化学学科的理解对象是基于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对于物质性质和变化描述。教师要运用化学的思维与方法去认识物质的变化,要建立知识间的关联,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知识变得结构化。教师要将化学知识、化学思维与方法融合在一起,让学困生获得系统化的认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困生科学的方法,还要挖掘化学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要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尊重学生发展,落实因材施教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潜能,教师要尊重学困生的认知基础与学习能力,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关怀,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与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且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困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优势,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准。
学困生因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归纳能力,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部分学困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依靠记忆难以学好化学,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通过他们的自主思考、分享交流、互学互助,帮助他们形成深度的理解。
三、落实“双减”政策,合理安排学生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化学作业的布置要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教师要布置少而精的作业,选择具有代表性、发展性、创新性的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作业布置要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要对学优生予以及时表扬,要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激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实现共同进步,从而能让学困生得以顺利转化。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困生的顺利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