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珍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发展的现实需要。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或者说是直观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是直观的、可感的,必须是让幼儿亲历的、体验的、操作的、参与其中的。而且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游戏的精髓是什么呢?是让幼儿自由、自主、主动、专注地投入到过程中,并且积极调动幼儿的思维参与游戏活动。基于以上认知,我觉得要想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游戏化,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让教师们充分认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幼儿园要采取集中活动、研讨交流、行动研究等办法,让教师们充分认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引导幼儿找到在游戏中活动的快乐和美妙的感觉,让教师成为幼儿乐玩、会玩的陪伴者和参与者,并善于引导幼儿们在游戏中获得有趣的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们的成长与发展。幼儿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甄别、评议能力,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积极通过多样的游戏方式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否则游戏将寸步难行。
二、让活动内容与游戏形式完美统一
集体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开展游戏要与集体教学的目标充分融合,这既是目标的有力体现,又是目标的达成经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活动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深度挖掘、分析揣摩,认真思索可以创设什么样的游戏,采取什么样的游戏方式,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同时,还能够使集体活动的目标顺利达成。这是我们在实施游戏之前重点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对于活动内容的深度思考,仅仅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只会是表面热热闹闹而效果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无法使幼儿实现真正的發展和成长。因此,在创设和选择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参与进来,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并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来更好地创设游戏的方式、过程,制订规则等,让游戏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三、利用好教育环境,激发游戏热情
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亲身经历、参与、体验操作的过程,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材料。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来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并准备丰富的材料,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既有资源,慧心巧用,使游戏的准备变成是巧妙安排的过程而不是耗时、费力的过程。而且,在环境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幼儿参与到材料的收集、积累、布置和如何运用中来,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这个过程比游戏本身对幼儿的发展有更大的意义。
四、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游戏效果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如,校园资源、社区资源,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在设计游戏、游戏材料的收集、游戏环境的创设等方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进来或者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让幼儿把喜欢的游戏延伸到家里去,让回到家里的幼儿还能进行游戏,使家长能够和幼儿一起互动起来。这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亲子情感,而且,可以对集体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起到很好的巩固和深化作用。
总之,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集体教学游戏化,是以活动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依据,加强对幼儿玩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满足幼儿教育的要求。总之,其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朗读游戏活动中,教师将抽象的文字通过扮演人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从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应注意创设发现问题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到游戏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