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强
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不同于其他学科,从整体上来看,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教學设计策略十分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小学数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的难度较高,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尤其是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增加,知识难度的持续增加,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分析能力,部分学生都相对较弱。针对这一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讲解的内容,结合对学生的了解,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将他们带入到自己相对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进而使他们提升对知识的认知。通过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此门学科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能力,发展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消化更加轻松。
比如,在学习“克和千克”时,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到与概念类相关的内容,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讲解完成基础部分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们平时逛超市时有没有注意到零食包装袋上的重量标注呢?家里的一袋盐是多少克呢?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几个问题虽然都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但是却没有太大的难度,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抽象的“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掌握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
二、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方面,要保证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内容的设计都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各个方面的考虑,设计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困难,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图形的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运用语言的方式描述这两个图形的特征,就算学生当时可以记住,在课堂结束之后,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并且后续还会遗忘,或者出现混淆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四人一组的小组,为他们发放相应的图形教具,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将这两个图形的特点纪录下来,为他们提供探索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学科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不难发现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且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对于难度较高,或者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具象的呈现。比如,以图片的形式、视频的形式等呈现知识,将知识点立体化、直观化,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可以设计与之相对应的课件,并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视频时间不能过于长,控制在五六分钟之内即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大大缩短难点内容的讲解时间,使“难点”不再“难”,且所取得的效果十分良好,这种手段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接受度较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设计科学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十分重要。对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设计内容的合理性、知识性,还需要考虑内容是否具备趣味性,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对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优化、更新以及改进,在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同时,为学生的学科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