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昕
小学数学学科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的学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多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强化意识
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是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吸收知识的量与质,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多将理论性的知识贯穿到实践活动中去讲解,这样学生既学会、理解了理论性的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使用知识,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课堂信息也由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交流。一堂课学生的吸收情况如何,也要看教师与学生合作。这样,就不会只是强调知识的掌握,学生业有了兴趣、能力、掌握了方法等,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和准确、幽默的语言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其次教师要为了课堂教学所做的课前准备,如准备教具、学具、投影等。教师的用心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最大程度地被发挥出来,能力和素养也能得到充分增强。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学生一定能易学、乐学、爱学。
三、把握课堂,创设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构建生动具体的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安排目标明确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且差异性明显,如何在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既能提升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升基础相对弱的学生的水平?教师要试着将教学过程情境化,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散思维,并将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实践中,促成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應用知识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优化教学
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学。学期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师学生先对本学期所学内容有个了解,目录页是最好的导学内容,然后圈出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便可以根据内容制订明确的目标。
(二)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会对讲授的某一个知识点有自己独立地认知或判断。如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有关“倍”的知识》,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这时,我们就可让学生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理解倍的意思。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个几”,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图片中所呈现的倍数关系,通过启发,让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运用,从而学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重点内容。
(三)提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提炼所学知识,通过旧知识解决新知识,全面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厘米、米的认识》,学生了解了“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就用厘米作单位”。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中我们又进一步学了毫米和分米这两个单位,这就需要学生联系旧有知识理解毫米和分米这两个单位长度。
(四)升华。所谓治学,需要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并尝试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发散思维)解决问题,不仅要知道对与错,还需要知道对与错的原因是什么。如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在“笔算除法”中,除数除被除数的每一步,都应该让学生明白其意义是什么,这样会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评价。评价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每一个题目进行正确评价,可以独立发现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这是正确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这也是锻炼小学生运算能力的一种方法。
(六)总结。知识点的讲授结束后,学生需要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让知识和技能可以相互转化,最终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六个方面,每节课可以视内容而增减。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主动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断地在主动思维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意志品质,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教学方法上持续进行探索、改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