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堂荣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政策落实,家校共育成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尤其对初中教育来说,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和成长期交叠时期,要立足“服务学生、服务教育”支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現家校共育效果最大化。本文意在立足初中教育实际,探讨深化家校共育的实践路径。
一、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家庭、学校、教师,构成了家校共育中的三个关键要素。首先是家庭。家庭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现代家庭与学校是同时诞生的,可以被称作“教育家庭”。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次是学校。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家校共育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最后是教师。在家校共育过程中,教师是一种主导性教育力量,可以整合和联结家校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优质教育生态圈。
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其情感和心理处于未成熟状态,需要学校和家庭引导。《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明确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有效促进家校共育。
二、提升家校共育的有效性
(一)畅通沟通渠道
家校共育要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家庭和学校之间高效的沟通机制,注重沟通内容的全面性和增强沟通的实效性,做到倾听家长需求、及时反馈学生动态,实现家校“双向反馈”。
除了现在普遍的建立家校群、开家长会、成立家委会等沟通渠道,“家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有助于建立家校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沟通体系。根据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历,怎么做好家访,抓住三点:家访常态化、家访针对性、家访闭环制。1.常态化家访,家访活动是学校的“常规动作”,教师应当不拘泥于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动态情况,开展常态化家访,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对话交流,搭建家校共育的基石。2.针对性家访,以家长需求点为纲要,以班级学情为主轴,重点关注特殊问题学生情况,教师科学制订家访方案,形成要向家长反馈的情况提纲和要向家长了解的问题清单,做到准确高效沟通。3.闭环制家访,建立家访活动记录制度,家访结束后,及时分析总结家庭教育现状、学生具体情况,形成档案记录,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家访的时效性和延展性。家访活动,凝聚家校共建的教育合力,增强教育实效。
(二)拓展合作形式
家校共育当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家长需求,与时俱进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完善管理方式,实现家校合作共赢。在高效沟通基础上,不断创新家校合作模式,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以家长沙龙、家长课堂、主题座谈会等作为载体和依托,形成家校之间彼此信任、互促共进、和谐融洽的教育关系。
(三)发挥家校合力
学校、家庭发挥合力,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紧紧抓住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增强对学生的课后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教育实践。比如,学校全面铺开“5+2”课后服务托管、开设免费托管冬令营、医护子女营等活动,家长参与志愿服务、家长学堂、家长督学活动,多维度丰富家校共育。
教育最好的合力是学生的努力、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支持。我们要以“双减”政策为契机,在教育进程中不断探索建立家校共育的良性循环和互动,系统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