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玉
一、案例背景
《磁场磁现象》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中的一节内容。这一节是全章知识的预备,为后面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奠定基础,是使学生建立对磁理论的学习兴趣的第一堂课。
二、案例描述
本节课内容所涉及的磁场与磁体是建立在认识电磁场之上的。通过研究发现,磁体的四周有一个磁场,虽然看不见,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并且磁场会影响着置于磁体中的物体。通过一根小小的磁针,我们就能了解到磁体的磁力分布,可通过磁体所引起的磁力作用来反映出磁体的磁场。
三、教学成果
(一)新课引入
小明的爸爸在播种的时候看到房子里有一些野草的籽。不过,这两类种子外表看起来很不一样,农作物的种子比较光滑,不易吸附细小的颗粒,而杂草的种子有较多的绒毛,可以吸附周围的细小粒子。小明想用物理方法将种子和野草的种子分开,这里面有什么物理学原理?由此引入新课程。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磁场概念。
活动一:下面是两个形状一模一样的铁和铜,小组讨论,如何区分两者?
活动二:小组发表意见,并提供各种方案。
结论:将其放在一个磁铁附近,看看有没有被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没有被吸引的是铜。
活动三:把条形磁铁悬挂在一根细丝上,让它在平面上自由地转动,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
教师总结,具体如下:
1.在磁体的各个位置,其磁力强度存在差异;
2.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是磁极,北极(N)为北方,南极(S)为南方;
3.该磁体的外部磁场方向为从北到南。
活动四:教师根据图片给学生演示,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实验的看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所说的问题进行讨论。
总结:名称相同的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极互相吸引。
实验探究:为了得到条形磁铁磁性两端较强而中间较弱的性质, A、B、C和D,4名学生分别进行了实验。
A将实验中的条状磁体向三个小铁珠移动。
B在实验中使两个条状的磁体彼此移动接近。
C把实验中的条状磁性体从悬挂着的弹簧之下往右边移开。
D把一组大头针放置于实验用的条状磁体上然后提起。
生:条状磁体磁性两端最强,中间最弱,为了判断这种特性,可以用两端和中间部分吸引其他磁性物质来判断。
四、评价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一种以问题情境引入的方式,要求学生对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原因進行剖析,从而引入这节课的磁性。但是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难点:磁场的概念,磁场是看不见的,却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磁场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