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注重达标”向“聚焦提升”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转变

2023-09-06 12:49张文超
科教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评价教师

张文超

摘要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重物的信息化,轻人的信息化”的典型问题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中也有突出体现。“注重达标”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中显性与隐性问题突出,并未真正聚焦于教师发展,需要向“聚焦提升”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进行转变。因此,文章分析了现有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问题,凝练了以关注教师发展的内隐指标替代部分外显指标,注重教师信息化影响力维度在评价体系中体现,构建可跟踪式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评价体系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2.034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然而,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逐渐进入深水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应用不充分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2]。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发展的背景下,智慧教育、数字校园等产生的大量数据对传统的教育体系发起了挑战,信息化领导力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能够具备较高的信息化领导力的教师将有助于辅助学校高效而又快速地走向发展的快车道,走在新时代教育的最前沿。然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重物的信息化,轻人的信息化”的典型问题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中也有突出体现。教师是教学现场中,解决教育信息化问题的实践一线代理人,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逐步提升才能满足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注重達标”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中显性与隐性问题突出,并未真正聚焦于教师发展,亟须改革。因此,分析了现阶段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显性与隐性问题,提出向“聚焦提升”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转变的思路与建议。

1“注重达标”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显性与隐性问题

1.1显性问题:与传统信息化管理行为指标重叠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同时包含教师领导力的所有内涵,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了情境要素的变化,即信息化的情境要素[3]。正因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这一融合性特征,使得现有的大部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中模糊了信息化领导力与传统信息化管理行为的区别,简单地引用与借鉴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行为作为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外显指标。导致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维度与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行为间存在较大的重叠区域,弱化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特殊性,以及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作为“人的因素”的重要意义。此问题容易让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陷入仅以“行为”“成果”等外显指标来片面评价教师内在能力的评价误区,削减教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打击教师主动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任务的积极性。

1.2隐性问题:缺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隐指标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教师职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是以往教师领导力的引申与提升,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领导力的新表现[4]。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教师以信息技术为中介,影响与引领追随者、礼仪相关者实施组织变革,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5]。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发展性的能力,而非一时性能力,其形成的过程是非线性的,而螺旋上升式的。然而,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并未体现出发展性的特点,缺少了教师个人特质(才能、品格等)、教师领导风格、教师影响力等“以人为本”的内涵性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的体现。可以说现有评价体系更偏向于以外显的行为指标,从教师是否达标的角度进行能力诊断式的评价,忽视了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内在本质的系统化考量。既难以符合教师能力发展的真实情况,也难以体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同时,缺少内涵性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也难以做到对每位教师进行个性化、跟踪性的能力提升评价,无法切实聚焦于教师真实的能力提升。

2“聚焦提升”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转变建议

2.1以关注教师发展的内隐指标替代部分外显指标

2.1.1融入教师心理资本要素

心理资本是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6]。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心理资本是一种动态资源,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并得到维持。并且,教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自身发展也离不开心理资本的支持。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坚韧性等)对信息化领导力有直接且正向的作用效应。融入教师心理资本的评价维度可以从教师内在心理的角度评价教师对信息化的态度、信心程度等,从更内隐的视角审视教师的内在信息化意识。

2.1.2细化教师个人能力特质

有大量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中已表明教师多样的个人能力特质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现有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中忽视了教师的领导方式(专制式、民主式、仆人式、授权式)、教师的品格(事业心、责任感、组织认同感等)等教师的基本能力特质。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中体现并细化教师的个人能力特质,不仅能够更细致地了解教师的内在能力情况,也有助于后续针对不同能力特质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方案,并实现动态化的能力提升跟踪。

2.2.3扩展教师薄弱能力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已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热点词汇,关于此类新技术的教学融合与应用逐渐成为评价新时代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让教师们“头疼”的“短板”。传统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中关于引领教学的信息化改革的内容主要还停留在传统多媒体环境的建设以及应用中,与信息化时代的浪潮略显“脱节”。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中扩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教师薄弱的却又是时代需求的能力指标,既能体现教育信息化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也凸显了教育管理者对于教师薄弱能力提升的重视。

2.2注重教师信息化影响力维度在评价体系中的体现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影响力,该影响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职位权威影响力与非职位权威影响力[7],两者有机融合才能形成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对个人、组织、学生、教学等的影响力。注重教师信息化影响力维度在评价体系中的体现是将评价体系的焦点回归信息化领导力本质的体现,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职位权威影响力在评价体系中的体现。教师的职位权威影响力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该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教师所处的职位以及行使职位权力的方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一些身处领导职位的教师领导力水平低下,职位与领导才干不匹配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中体现对教师职位权威影响力的评价,以便了解身处领导职位的教师是否具有符合相应岗位的领导才干,遴选出正在胜任相应领导岗位,并能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二,注重非职位权力影响力在评价体系中的体现。教师的非职位权威影响力在教学现场的信息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教师个体本身,不受个体职位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人格魅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其实质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引发了被领导者的主动追随,从而调动相应人员主动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之中。传统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中忽视了教師的非职位权威影响力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仅重视教师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等专业化能力,淡化了教师人格魅力在引领个人、组织、学生、教学等信息化变革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虽然每位教师都有成为信息化领导者的可能性,但并非所有教师都具有主动性、责任感、感召力、吸引力等凝聚学生、团队、组织等追随其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人格魅力。注重非职位权威影响力在评价体系中的体现,不仅能更有效地从人格特质的视角判断现阶段的某位教师是否胜任某一领导岗位并产生影响力,还能够对教师的人格特质进行“查漏”进而“对症补缺”。

2.3构建可跟踪式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评价体系

至今为止对于教师群体的测评,大多是一时性地测量教师是否达标,而缺少长期性动态跟踪式的测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方面亦是如此。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伴随着教师成长的所有过程,并非一时性固定性的能力,它会随着教师的发展阶段、职位职务、所处组织等的变化而产生动态变化。实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动态跟踪式测评,是将评价的焦点重新聚焦于教师发展之上,是教师评价体系从“注重达标”向“聚焦提升”转变的必要手段。具体的测量间隔,可以依据教师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对教师在新入职阶段,成长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分别进行测量,或者每隔2―3年对教师进行一次测量。

完善教师电子档案一体化,是实现教师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从“关注达标”向“聚焦提升”转变的重要保障。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融入教师电子档案之中,不仅丰富了教师电子档案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对全区教师能力评价的数字化转型。长期性动态式跟踪的测评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非数字化、非系统化、非智能化的评价数据管理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只会让评价又陷入“为评而评”的恶性循环中。可尝试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测评作为教师电子档案的子模块,将每一位教师在不同阶段或不同年份测量的数据以可视化形式呈现,能让区域教育管理者动态追踪、记录、管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助力遴选、培养符合相应区域或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的教师成为信息化领导者。同时,也能让每一个教师从更客观的视角了解自己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 t20180425_ 334188.html.

[2]董玉琦,毕景刚,钱松岭,等.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审视与战略调整[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4):50-58.

[3]孙祯祥,张丹清.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生成动力研究——借助场动力理论的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5):105-112.

[4]孙祯祥,张玉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内涵与理论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39-45.

[5]闫寒冰,郑东芳,肖玉敏,等.信息化变革中校长角色的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5):112-118.

[6]赵磊磊.心理资本视角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研究——基于SEM的实证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5):45-51.

[7]杨晓宏,李策.影响力视角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本质及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7):34-40.

猜你喜欢
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大山里的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