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3-09-06 00:19陈放
科教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现路径现代学徒制

陈放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有企业的参与,有利于企业岗位需求成功对接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有利于企业生产过程成功对接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仍处于理论研究和试点阶段,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历史进程、试点工作现状,发现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缓解校企合作压力、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等职业学校;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3.022

1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历史进程

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也是现代学徒制的开端。

1.1传统学徒制的变革与终结

我国传统学徒制历经六十多年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变革阶段:一是旧社会学徒制改造政策阶段,二是传统学徒制改革政策阶段,三是传统学徒制走向终结政策阶段。旧社会学徒制改造政策阶段:1950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使师徒关系趋于平等,保障了学徒的基本权益。传统学徒制改革政策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人民物质需求快速增长,各类商品供不应求,劳动力市场需要大量的各行业人才,出现了人才紧缺的问题,导致学徒的培训时间缩短、质量降低。1957年,学徒制制度化提出了学徒年龄、学习培训时长要求、工资待遇等问题,保证了学徒的质量,维护了师徒工资待遇的公平与平衡。传统学徒制走向终结政策阶段: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基本原则。企业招工目标群体转变为毕业的学生,各级政府、用人单位、职业学校也开始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2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创新

我国现代学徒制经历了理论萌芽、试点改革、全面推广三大阶段。理论萌芽阶段:2010年前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由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转变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2011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第一次站在国家层面上提出现代学徒制,谈到《现代学徒制破解东南沿海“用工荒”大有可为》的相关问题。试点改革阶段:2010年,江西省新余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现代学徒制,颁布《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2015年1月,经过5年左右的理论探索、招考制度改革等前期准备工作,教育部出台了《现代学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8月出台《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将理论层面的改革有效付诸实施。为保证试点单位的质量,2016年跟进了首批试点单位的备案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推广阶段:首批试点单位工作总结、验收成果的同时,分别在2017年、2018年开启了第二批、第三批试点工作,三轮试点单位总计562个,推进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积累了大量经验。2019年国家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全面推广,不断加强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政策支持。

2我国三轮试点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制订的校本制度包括招生与就业相关制度,学校与企业建立双主体合作式的育人相关机制,教育教学目标、标准与内容协商建立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培训、开发相关制度等。

2.1结合各专业特色的试点方案

中职学校将试点企业需求与中职学校专业特色相结合制订试点方案,为企业培养专业性强、技能扎实的技术型工人。卿利军、唐涛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试点方案,根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课程体系系统性缺失、学生成长规律与牧医专业的契合空缺、教学系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制订了“三种能力、四个环节、八个阶段、五个学习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

2.2不同企业不同的校企合作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与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其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层面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专业背景等,企业层面的专业对接精准度、企业所属地区、企业规模大小、用人需求量等。谭春霞、戴欣平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小型企业合作的现代学徒育人模式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方式的试点情况,基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规模有限、用人需求量小以致难以展开订单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一对多”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包括“一个专业对接多个企业”“一名学徒对接多个岗位”“一门课程对接多个场所”“一套标准对接多元评价”。

2.3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和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因素,试点的职业学校主要做出两方面改变:一是师资队伍重新构成,开展思政育人相关课程,提高校内理论教师和校外企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校内理论教师和校外企业教师互相学习制度,即校内理论教师到企业去下厂实践,校外企业教师进校园强化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二是师徒关系的改变,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特征包括多重关系、平等关系、共生关系,呈现出单向型师徒关系、任务型师徒关系、流动型师徒关系、异己型师徒关系、边缘型师徒关系。

3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中职学校在落实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障碍

中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缺失,进行试点工作时会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實践性,对部分操作性问题关注度不够,缺乏完整性。例如,校企合作制度如何执行,如何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可能性;面对新的概念和形式,如何使教师接受现代学徒制并参与其中,如何引进校外企业教师并与校内理论教师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的负责人如何对接、如何推进试点工作、以什么样的关系和责任体进行;学生与校内外教师如何分配、如何负责;校内外专业课与实践课的编排与衔接;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等。

中职学校试点工作效果有待提高,经过多年的试点与推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X”证书模式等概念已进入中职学校,但其真正含义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效果未达到预期。例如,学校虽积极实行“双主体”教学方式,但在实践中仍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由校内理论教师代劳。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学生无法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缺乏必要的实训机会,导致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实践能力缺乏。校内外教师交流学习未真正实现,甚至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存在脱节,而在这种脱离现实、背离社会需求的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3.2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X”证书模式等。大多数是一二年级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训课程,三四年级到学校合作的企业实践。这种模式存在着两个分离状态,一是学生先学理论后学实践的分离状态,二是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分离状态,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学校仍然是培养人才的单一主体,企业的主体身份体现不足。学校仍然是培养理论型人才输送到企业,并没有起到学校和企业双教育主体的作用。

3.3试点成功案例出现难推广的现象

试点经验在推广过程中出现试点成功案例难推广的现象,有些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夭折。例如各地区发展的环境差异、学校专业设定的不同、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学校投入的力度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企业用人需求的差异等多因素导致试点经验不能很快地凸显效果。

4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实现路径

4.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国家政策支持,为职业教育发展和现代学徒制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从而有利于消除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歧视。各级政府给予一定政策倾向为参加现代学徒制活动的企业提供一定便利和优惠政策,并促进其与中职学校开展合作,激励其对人力资本方面进行大胆投资。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职学校招生、教师培训、职工福利等,鼓励学校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

4.2缓解校企合作压力

建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经费由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承担比例根据双方实际情况协商设定。当企业教师到学校学习培训和校内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时,适当发放一些补助或其他奖励机制,以促进双方教师融合,减轻教师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中职学校可购买企业生产的零件设备供学生学习使用,或者低价收购企业报废的机器设备进行教学工作。例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可购买报废的不再投入使用的地铁,建立轨道交通实训室供课堂教学和实践使用。

弱化招生和招工标准的差异,即提升招生计划与市场发展的匹配度,建设“招工招生一体化”模式。中职学校申请专业建设,培养对应专业的学生,是为了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反之,人才培养是要根据国家工业发展需要,将专业建设在产业链上,例如,近些年育儿嫂、收纳师行业人才紧缺,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可向中职学校提出人才需求。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专业,并招入相关专业的学生。招生与招工的标准和差距缩小,才能真正做到校企两融合。

4.3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组建一支成熟的高素质、高标准、专业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发展长效机制,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家级、市级比赛的机会和平台,为教师提供职称培训、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与企业合作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活动的场所等。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机制、提出认定条件、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档案,并为未达标准的教师提供帮助。

加强中职学校与企业教育教学目标相统一,形成“育人一体化”模式,实现中职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模式。学生不仅需要在中职学校完成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到企业接受相关专业实训实践工作,学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共同的目的。考评模式也是双主体所要统一的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状态及成绩应真实地呈现给企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企业认可;学生到企业实践经历应真实地反馈给学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顺利毕业。考评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完善、规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对中职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徒制政策的演变、问题与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5(22):13-17.

[2]张建平,孙立新.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研判及推进路径[J].职教论坛,2021,37(12):12-17.

[3]鲁昕.现代学徒制破解东南沿海“用工荒”大有可为[EB/OL].(2011-03-2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 1485/201103/t20110322_116111.html.

[4]卿利军,唐涛.现代学徒制2.0背景下高职牧医专业“3485”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0):34-38.

[5]谭春霞,戴欣平.面向中小企业的“一对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索与创新——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9):50-54.

[6]平靜.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重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3):81-83.

[7]李博,马海燕.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重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23):56-59.

[8]李丽.从三轮试点到全面推广: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经验、问题与前瞻[J].职教论坛,2019(9):137-141.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实现路径现代学徒制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