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助学微课的应用

2023-09-06 05:23周淑君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摘要】相较于传统教学,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质,能够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于那些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微课,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展开有针对性的重点解读,从而助推学生的科学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微课作为学生实验的示范,运用微课实验进行实验引导,从而让学生的科学实验更科学、更规范。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助学微课

作者简介:周淑君(1995—),女,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简单的实验,然后根据这些实验得出结论性知识,再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解题当中。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言益处不大。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既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也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流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相较于传统教学,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质,能够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相关功能,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带来灵活、生动的科学课堂。对于如何处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笔者更倾向于将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运用微课来助学。

一、用微课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受制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空间,当前小学生的科学视野并不开阔,科学经验也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施有效的科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丰富科学学习的经验,拓展科学学习的视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展开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微课具有较强的预设性[1]。因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微课,将科学教学的重点、难点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神秘星空”一课时,为了拓展学生学生的视野,笔者设计了微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其中具体包括三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向学生介绍人类观察宇宙的工具的发展。微课先呈现人类自古至今观察宇宙的工具,尤其是从望远镜开始介绍各类观测工具,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观察工具的更新实际上体现着人们思维的递进。环节二:向学生介绍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从观测、实地探究都离不开交通工具的发展。此外,笔者还加入了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如果你们要去探索宇宙,你希望你的交通工具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环节三:向学生介绍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等的发展。这三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递进介绍人类探索宇宙及探索的工具的过程。在介绍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之后,笔者再次为学生详尽地介绍了我国探索宇宙的历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

在具体设计微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将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有机地整合,这样才可以实现对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知识的详尽介绍,呈现动态化的教学资源。这样的微课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产生科学阅读的兴趣。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微课就是一个“触发器”,能够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和探究的兴趣。相较于教材中零散的、碎片化的介绍,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有了微课的辅助,科学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趣味性和实效性。但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微课,而是应当将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当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提出一些问题,对此,教师要积极地回应学生,予以点拨、启发,助推学生的科学理解。

二、用微课突破学生科学学习重难点

學生在科学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包括理解的障碍、疑点、盲点等,这些就是科学教学的重难点。面对这些重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借助于微课的直观性,学生可以突破理解障碍。在微课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科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重点解读,也可以对相关的科学知识展开详细的讲解,从而助推学生的科学学习。实际上,当学生通过微课来突破学习重难点的时候,就是学生的思维发生转换的时候。科学知识往往因为抽象而难以被理解,而微课可以让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因此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重难点。

以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为例。在过去的教学中,笔者常常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白天和晚上去观察一些动物、植物的生长情况,比如牵牛花的花开等。但是学生的学习生活较为繁忙,很难做到长时间地进行观察,因而这样的观察活动往往难以实现。为此,笔者精心设计了一节微课,将诸多的相关素材融入其中,以科普的方式介绍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并配上鲜活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课堂上,笔者先为学生播放微课,让学生对动物的作息时间、植物开花的时间节点等形成清晰的认知。接着,笔者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动物在夜间的活动规律和特点。通过这两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对动植物的规律性作息时间形成深入的了解。

教学实践表明,微课的应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进而突破了学生的科学理解障碍。微课能够有力地支持学生的科学学习,而且运用微课助学,能够为学生的科学思维、想象搭建阶梯。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理解差异、个性特点等,从而让微课助学更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比如对于科学水平一般的学生,笔者仅仅要求他们简单地认识动植物的作息规律;而对于科学水平较好的学生,笔者还要求他们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索,比如探究牵牛花的花瓣什么时候开始张开,什么时候完全张开,什么时候开始闭合,什么时候完全闭合等。

三、用微课助推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是一种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探究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教学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2]。在科学教学中,一些实验囿于素材、时空等限制条件,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开展。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运用微课,将微课作为学生实验的示范和引导,从而让学生的科学实验更科学、更规范。通过微课模拟实验的引导,学生可以规范自身的实验操作,这对学生的科学实验也会产生新的启发。

比如,在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弯弯的月亮”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月有阴晴圆缺”的生活常识以及“月相是怎样变化的”“月相为什么这样变化”等问题,笔者设计了相应的微课。环节一:模拟实验引入。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模拟性的科学实验。实验前,先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素材,如小手电筒、乒乓球、圆形的纸盒等。此时可以发现,尽管学生有导学单可参考,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障碍。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挑战,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是重要的学习资源。环节二:微课提供助力。为了助推学生的实验操作,笔者运用微课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展示,对实验的相关要点进行解说。有了微课的介入,学生对实验流程以及为什么需要这样做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比如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在圆形纸箱的四周上开八个圆形的观察孔”“为什么要用尽可能用厚的硬纸板”等。环节三:学生动手实践。借助于精悍短小的微课,学生利用实验素材展开操作。学生打开手电筒,从盒子的边上斜插入,从八个小孔处去观看,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的“月相”,也就是“月相”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还积极通过实验來探究“月食的形成原因”“日食的形成原因”等。相较于教材的直观介绍,微课的展示更为生动、直观和具体,具有可视化的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科学教学中,微课可以激活学生的动力,让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同时,微课给学生科学实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借助于观看微课,学生对科学实验不仅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此可见,微课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科学学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完成科学实验操作,并不是用现代技术手段去代替实验本身。真正有效的微课运用,一定是有助推性质的,也就是通过点拨学生的思维,优化学生的实验流程,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与结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判断,这样学生就可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实验,从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获得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四、用微课引导学生的科学合作与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科学学习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时候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难以掀起学生思考、研讨和交流的波澜。在科学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兴趣,助推学生的科学学习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自己拍摄、制作微视频,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实验和探究的过程拍摄成视频,从而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分享,并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反思自己的实验流程,发现实验问题或重点所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比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通电的线圈”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设计微课去引导学生的实验,让学生在观看完微课之后,利用家庭实验室展开科学研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科学探究过程记录下来,并上交给教师。由此,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实验行为,了解学生的科学实验水平。

在家庭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单的要求和内容等,展开了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学生记录实验的视频,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将线圈分别绕上100圈、200圈和300圈来测定通电后线圈产生的磁力大小;有的学生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和电流大小来改变磁力大小;有的学生通过改变线圈的绕向来观察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变化;等等。不同的学生展开了不同的探索。

在第二天的科学课上,针对学生的家庭实验,笔者首先进行了实验分类,即将学生的诸多实验分为“测量电磁力大小的实验”与“改变电磁力方向的实验”两大部分。通过研讨、交流,整理出每一部分相应的实验内容,比如“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长短”等对电磁力的大小的影响;“线圈的绕向”“电流的方向”等对电磁力的方向的影响等。在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中,微课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结合,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了科学的交流,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理想。

结语

总而言之,以微课助力科学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充分运用微课的微视频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借助于微课辅助科学教学,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感官,并对科学知识进行直观化、趣味化、可视化的处理。微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中运用微课助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够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晓萍.基于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8):15-19.

[2]林金全.构建小学科学高效实验课堂的措施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19(23):29-3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