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艳花
心理健康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课程中蕴藏着大量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加强钻研和开发,不仅能切实提升阅读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助于优化学生心理成长环境。因此,教师必须明晰在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全面考虑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素质发展的需求,采用多种手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语文阅读写作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意志品格,从而实现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来讲,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首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心理环境更加和谐,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阅读写作教学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优质的精神品质。如,教师在语文阅读中引导学生探析文本人物性格和闪光点,增强学生心理层面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情绪反应和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其次,在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能消除学生自卑、怯懦、排他、逆反等不良心理因素。如,教师在阅读写作课程中着重开展同伴群组型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互动交往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乐于、善于和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和配合,懂得用恰当方式表述情感需求和心理感受,这样学生便能适应社会交往,自主调节负面的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其在阅读写作学习中的身心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减少不良刺激,是教师需要落实的第一要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受遗传和后天教养方式的双重影响,难免会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类型,例如,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态度严苛刻板,学生就可能滋生怯懦、厌学等心理。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写作氛围,根据阅读写作课程目标,创设相应的多媒体情境、开展生活话题讨论、实施课前预热小游戏……使学生对阅读写作课程产生亲切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的怯懦、厌学心理就能一扫而光,确保阅读写作教学的后续推进效率,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渗透目的[1]。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中,教师导学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秋雨的小视频,同时引出讨论话题:同学们,大家观察过秋季的下雨天吗?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秋雨时的情景和感受吗?学生立即参与讨论,有学生说秋天的雨是清凉的,下雨之后天气就不那么炎热了;有学生说秋季的雨淅淅沥沥,不像夏天的雨伴着电闪雷鸣……教师赞同学生描述后,继续播放钢琴音乐《秋日私语》,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认读文中“清凉、留意、扇子、邮票、凉爽、菠萝与香甜”等词语,体会秋雨的美和文章艺术化的语言。随后,教师在白板上出示秋天的其他景物,如落叶、瓜果、云霞等,发布随堂练笔任务:同学们,课文语言富有含蓄、诗意的美感,下面请大家将秋雨替换成白板上的其他景物,运用文中出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尝试在作文中刻画别致的秋景。学生旋即投入阅读写作活动。教师需要不断启发学生,例如,某学生选择的描写景物是秋天的云霞,教师可以点拨:仔细观察白板上的云霞是什么颜色?像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是五彩缤纷的颜色,像一块华美的丝绸!教师赞道:太棒了,那就组织语言写下来吧!在愉悦的阅读写作气氛之下,学生心理素质与语文阅读写作技能都能获得提升。
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培养指标。在以往的小学阅读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和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偏弱,例如,封闭内心、畏惧与他人交流、无法接纳他人和自己观点的差别等。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开展合作型阅读写作活动,如通过设计阅读写作任务,发动学生以同伴群组模式合力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引导学生互动,构建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懂得在观点上求同存异,乐于向伙伴求助以及帮助伙伴,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塑造学生健全心理人格[2]。
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中,教师在阅读阶段可以展示翠鸟的图片和短视频资料,同时发布合作阅读任务:同学们,这篇课文中的生词非常多,请你们4 ~5 人为一个同伴群组,合作读课文、用词典查找生词的读音和含义。学生合作阅读期间,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如,整体朗读后,让组内2 ~3 人负责圈出生词,其他人负责查字典、标注词音和词义,使学生体验到在学习中与伙伴协作互助的快乐。在阅读写作阶段,教师可以出示鹦鹉、老虎、熊猫等动物的高清图,然后发布写作思路构建任务:同学们,课文描写翠鸟外形特点是非常细致的,如果让你用同样的方法描述白板上的小动物,你准备怎样写呢?请继续分组讨论。学生合作共议写作框架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沿用作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学生若因写作观点不同而产生争议,教师应该适时开导:人与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写作,尊重伙伴的创意和灵感。这样,学生就能在兼容写作观点差异的基础上,保持友爱的同窗关系,从而提高交际能力,修复人格上的缺陷。
积极心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稳定的情绪、开放的思维、仁义礼智的完整道德、高层次的人生目标等。教师用心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应对各种生活和学习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富含高尚的道德思想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都是驱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优质养料。教师在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带领学生深挖阅读文本的思想情趣,如,引导学生合作阐述阅读后的感想,交流阐述对阅读文章中事件、人物的看法,从中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悟值得颂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促进学生见贤思齐、范水模山,逐步树立积极心理[3]。
例如,在教学《矛和盾的集合》一课中,教师展示矛和盾的图片,组织学生合作初读课文后,向学生提出文章内涵探究问题:同学们,读完课文大家认为发明家身上具备哪些优良品质?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展开热烈探讨,几分钟后反馈:发明家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经过不懈实践,成功发明坦克。课文告诉我们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这样,学生也能养成不怕失败、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的积极心理。教师认同学生的回答后,在白板上出示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及坦克行进的短视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扩写士兵第一次遭遇坦克的惊慌情景,培育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写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小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是比较脆弱的,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烦恼时,会发生情绪和情感的波动起伏,其中夹杂着负面的心理因素,由于尚不具备排遣与调节能力,长期积压就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写作也是一种倾诉方式,可以为学生解压。教师在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立足写作引导学生表达内在的情绪感受,如,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为学生设计续写、仿写、写读后感等形式的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倾诉困惑和烦恼,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所思所想,这样,学生作文内容更加情真意切,负面心理因素也能获得宣泄出口,从而助力学生自主调控和补偿心理缺陷[4]。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学生合作自读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文章中巴迪的父母对他创作的诗歌给出不同的评语,那么能就此说明母亲对他的爱要强过父亲的爱吗?学生质疑讨论后作答:不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母亲和父亲对巴迪关爱不同的表达方式,两种评语包含的爱是同等深厚的。随后,教师联系生活拓展写作:同学们和巴迪一样,都是沐浴在父母之爱下成长的,想必生活中你也曾受到家人的表扬和批评,遭遇批评时,也曾像巴迪一样“眼睛湿润、失声痛哭”,读完课文,大家一定会对这些批评中蕴藏的爱,产生更深的体悟。下面,请大家选一件被父母批评的事例,写一篇简短的微作文,把你当时和现在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写作期间,教师流动巡视,根据学生选择的生活事例加以心理疏导,如有学生写的是自己不整理房间被母亲批评的经历,当时的心理感受是委屈与不满的。教师适时提问:母亲批评你是毫无理由的吗?学生:不是。教师追问:那么,母亲批评你的用意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想让我养成自觉整理房间的习惯,让我变得更加勤劳、整洁。这样,学生就能体悟到父母批评的良苦用心,懂得调适和疏解不良心理情绪。
评价是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重要流程,同时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靠渠道。对自我成就产生价值感、能够进行适度的自我批评、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学习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重要的考量标准;过度夸耀和过分苛责自己、逃避反思和承认自身不足,都是学生心理状态失衡的表现。教师在语文阅读写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着力实施赏识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成果中清楚自我成就的价值,让学生产生自信和自我认可感。同时,组织学生互评、自评,交流总结阅读写作学习经验,合作共议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和知觉现实的能力,强化学生自尊感和自信进取品质。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学生读完童话都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惋惜不已,教师设计的习作任务是把课文最后两段删去,让学生改编故事的结尾。有的学生改编的内容是小女孩被好心人救了,还有学生续编的是小女孩的不幸经历只是一个噩梦,她本来的生活安逸、富足,梦醒后更珍惜眼前的生活了……教师实施阅读写作评价时,给出赏识性评语: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经过大家的改编,故事有了美满的结局,可见大家都是有爱心、向往真善美的孩子!紧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换作文互动评读、自评,推选语言生动的故事改编作品在班级内通读,自查改编作品中的错别字、语言不通顺之处,进行二次修改和润色,让学生交流总结童话故事的改编和续写经验,从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正视不足和勇于改错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发展环境更加和谐,也能消除学生自卑、怯懦、排他、逆反等不良心理因素,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营造轻松的阅读写作氛围,隐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开展合作型阅读写作活动,带领学生深挖阅读文本的思想情趣,立足写作引导学生倾诉与表达情绪感受与实施赏识性教学评价,组织互评和自评,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强化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自我认可感,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多角度渗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