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晓瑜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形成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数学学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不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能力和毅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为契机,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内容选择要有层次性、实用性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是逐层递进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设计符合学生层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另外,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给学生设计丰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适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在教学了测量知识之后,笔者让学生记录家庭成员每天的步数等,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学习。
二、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中,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激活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测量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感知材料实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三、优化学习方式,开展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热爱度,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比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提供新颖独特的学具——红色和蓝色珠子,一共有8颗,要求学生把这两种珠子平均分给小兔子和小猴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有條有理地完成存在一定难度。那么应该如何操作呢?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很有秩序,学生能够在思考之余动手操作,课堂氛围和谐宽松,学生不但充满兴趣,而且能够自主发表意见,讨论非常热烈。这样的教学实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建立起培养学生学习力的意识,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当然,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家长多方面的配合,也需要更多从教者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丰富数学学习力的培养理论。笔者相信,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在探索中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