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培云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重大课题。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实施大环境下,如何从多角度来把握“教、学、评”三方面的相互联系,以保证“教、学、评”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多角度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评”一致性 实践与应用
引言:
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有效教学的今天,“教、学、评”一致性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重视,它的目标是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习的评价趋向统一,让广大师生对教什么、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水平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形成以目标为中心的三合一教学方式,纠正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如何才能把握好小学生的可塑性,从多角度来提升“教、学、评”一致性,是目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文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展开针对性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方法等,从而制订出一套实用的教学计划,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以此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教师对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保证“教、学、评”一致性。[1]
比如,在教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七律·七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几篇课文时,教师要按照教材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归纳出单元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针对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阅读整篇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记住这一单元中的生字和生词;先从文章的阅读入手,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探究其与本单元的主题关系;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说明,使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特征和写作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技能。通过设计教学目标,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教育方式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日益增强,但其语文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同时因年龄小,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使其无法领会文章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阅读技能,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以此合理地开展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2]
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重点介绍了《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等父爱与母爱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一)积极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在学习《慈母情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透过视频,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进而将课本上的母亲与自己母亲联系起来。(二)开展互动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母亲?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就问题开始相互讨论,各自描述自己的母亲,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制订量化评价体系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可以通过量化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表现,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体系,要确保评价公平公正公开,并将每个评价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其次,在确定评价标准之后,就要给学生进行评价。结合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状况,对其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公平和公正。
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按照语文的课程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量化的标准。接着再按照课程的目标,给学生安排课外的学习任务,设定相应的题目,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对他们的学习和领悟水平进行考核,例如,是否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否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等。最后,再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后练习题,在评分表格中进行打分,从而达到保持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目的。
结语
总之,正确地引进和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得到最优化和革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应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作用,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从多角度来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學生的兴趣爱好,创新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制订量化评价体系,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许乒羽.“教学评一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D].江西小学教育,2020:66-68.
[2]罗婷.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体性”的方法[H].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