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琛
导读:因为教师为幼儿的游戏创造条件、创设环境空间、安排游戏时间并提供帮助指导,所以教师本身的素质关系到游戏质量的高低。我园教师对不同建构区域的功能性定位、不同年龄段建构材料的投放和建构游戏的组织等存在困惑。我们试图尝试运用系统教研、难点教研、热点教研三种不同维度的导向式园本教研分析游戏问题,做好记录,组织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反思,达成共同的行动愿景,最终助推教师有效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
一、教研背景
在开展研究之前我们围绕“目前我园教师建构活动开展情况”提炼出较为突出的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教师指导内容多注重结果而忽视游戏过程。我园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上较注重达成度。我们总能从教师话语中了解到幼儿搭成了什么或还差哪一部分就完成了什么,这表明他们忽略了幼儿建构的主题内容、搭建技巧及良好建构习惯培养等,其实幼儿结束游戏后的评价欣赏环节、深化建构主题等都是需要注重的游戏过程。二是教师的专业的素养、游戏理论及搭建技巧有待提高。据统计,我园85%的教师教龄都在5年以内,教师的专业素养、游戏理论和搭建技巧还并不是很全能、全面,他们没能深入建构区对幼儿进行观察、支持和鼓励,无法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导致幼儿游戏水平发展不均衡。三是教师的教研活动浅谈浅落,降低了团队能力的质量。我园在研修中对建构区主题目标的落实不明显,无法连环跟进教研活动来深化建构游戏研究,导致教师没有落地的教研重点,只是例行公事地组织幼儿进区活动,幼儿的建构活动随意性太大。
二、教研设计与组织
华爱华教授提出:“对儿童游戏的把握,才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拿手好戏和看家本领,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体现。”基于以上问题,我园瞄准问题,扎实教研,以系统教研、难点教研、热点教研三维导向性的教研方式跟进,提高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系统教研:“三步”实现教师从发现剖析、探寻解决到支持推进游戏的系统思维
我园的建构游戏中,教师“搭不出、看不懂、写不好”等问题比较显性,原因在于欠缺建构经验,不清晰各年龄段幼儿建构目标,不会分析幼儿的建构作品和发展水平,更不明白如何给予适宜帮助。所以,我们把脉问诊,以教研为驱动提升教师的游戏支持力,开出了发现剖析、探寻解决、支持推进“三步”系统教研处方。
1.发现剖析:基于现场的问题教研
直击游戏现场进行观察是最直观且最能发现幼儿游戏问题的观察方式。走进小一班幼儿“纸杯”搭建現场,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在结合教师抛问的教研现场后,我们将看到的问题进行记录与整合。问题一:单纯的纸杯建构可以满足幼儿的搭建吗?问题二:教师如何进行支持?问题三:提供的建构材料能促进幼儿哪方面的发展?问题四:自备辅材在建构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教师围绕教研小组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研讨结论一:建构游戏依托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服务于建构游戏并直接影响游戏内容,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这个班的幼儿已基本掌握了基础纸杯搭建的技能,现场游戏材料过于单一,已满足不了幼儿的搭建需求,需要增添材料。研讨结论二:在材料供应方面,除了教师准备还可以幼儿自发准备,在建构游戏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合适的辅材,满足自主规划的需要,增添棒冰棒、纸板、泥工板、小型木制积木、毛绒球、小汽车、扑克牌等低结构材料。
2.探寻解决:基于案例的体验教研
换位思考,读懂幼儿。教师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基于此,只有自主分组、自备辅助材料来开展体验活动,教师才能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给予最适宜的支持。
在分析材料在建构游戏中发挥的作用的同时,我们反思指导观念和行为,得出了以下两种体验结论。
体验结论一:成人视角,建构追求完美;儿童视角,建构更多随性。比如,在纸杯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多从追求完美的角度,纠结于比例是否恰当、形象是否逼真。好几个教师都利用了各种材料进行拼搭,力求实现作品的完美。幼儿在搭建中却从不墨守成规,思维很大胆,采用了泥工板、半圆、三角的小木块结合等多种方式,我们要向幼儿学习。体验结论二:成人视角,目标第一;儿童视角,沉浸为主。在搭建时教师目的性较强,思维中已经形成一个搭建的体系,只想着怎样搭得更好。幼儿则更多享受搭建的快乐,“喜欢搭”比“搭得好”更重要。幼儿往往伴随许多有趣的想象,有很多情节化的语言表达和同伴交流,并且会相互感染,体验搭建的快乐,我们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和鼓励。
3.支持推进:基于案例的反思教研
以集体性的现场问题教研和案例的体验教研为基础,每一个教师都应立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解读幼儿建构作品,进行反思性备课,撰写建构幼儿游戏的深度学习分析表、游戏故事。通过不断自主反思并在游戏中加以支持助推,提升支持幼儿建构游戏的能力,这也是个体获得专业成长的关键一步。
以X老师的深度学习分析表为例,该教师对两个幼儿搭建古塔这件事进行了跟进。一是第一次搭建:介入发问+教学活动。教师发现梓诺和班里其余幼儿对古塔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于是果断采用了直接介入发问+教学活动的支持方式,提供给幼儿一些古塔的小视频、图片及绘本《安藤忠雄建筑游戏书》素材,进行古塔的详细介绍和建构技能的隐形支持。二是第二次搭建:兴趣选择。教师提供古塔的图片。请幼儿进行选择,如对古塔有自己的建构想法可以选择不使用图片。三是第二次搭建完成后分享。教师提问介入,引导全体幼儿仔细观察金梓诺搭建的古塔的整体结构。
师:金梓诺搭的古塔由哪几部分组成?有几层?每一层有什么特点?
师:她是怎么搭出这高高的古塔的?用什么方式才能搭出呢?
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跟进最终助推了幼儿古塔的搭建。我们将好的介入推进方式以小组研修的方式共享,待小组教师能灵活运用后,再以全园教研的形式分享给园内教师。通过点传线传面的共享,有效帮助教师实现了“视野拓宽”“归纳提升”之效,达到了研以致用的目的。
(二)难点教研:“微格资源”助推教师观察反思和记录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教研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有时是一次教研或自身思考无法解决的,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微格切分技术精准聚焦,也可通过微格平台、运用网络资源与园内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突破。
1.微格切分:精准聚焦,便于观察
微格切分即对游戏现场录像进行局部或定格处理。对教师来说,撰写游戏故事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难事,一要学会观察分析幼儿,二要学会精准文字表达。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录制游戏视频,反复观察分析,另一方面在集体教研时对游戏视频进行微格切分,如将2.5分钟的“搭建小学”视频切割成20张图片,以文配图,用看图说话的方式完成游戏故事的白描部分。分析反思部分则在同伴间的智慧碰撞之后完成,这样就降低了教师个体反思写作的难度。
2.绘本平台:兴趣跟进,促进成效
建构游戏和绘本有一个共通之处,从性质来说都有趣、生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动力。绘本阅读能给幼儿带来各方面的提升,在建构游戏中将两者结合,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优势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园设计绘本平台,教师有目的地投放不同建筑物类别、不同建构技能的相关绘本,幼儿在感受绘本内容的同时还欣赏了绘本插图。有需要的教师可以直接进入绘本平台索取相关材料给予幼儿建构游戏上的支持。
3.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无限增值
每次研讨的记录会以电子稿形式挂于游戏研究小组群上,让没有参与研讨的教师第一时间了解游戏研究的最新动向。通过资源共享让一次教研活动无限增值,助推对本项目研究有兴趣的教师主动发展。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上传共享。
(三)热点教研:“优秀案例”助力教师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为帮助教师拓展思路,进一步推动其对建构游戏开发的探索,我们组织了“幼儿园优秀建构活动共研会”,通过园内园外优秀的游戏案例录像助推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学习如何“放手”“支持”游戏。
1.园外优秀活动录像共勉
我们选取了程学琴主任分享的两个案例——“我在幼儿园开了一家快递公司”和“花样滑索”,引导教师对游戏进行思考。第一,比较“成人主导”和“幼儿主控”。案例“我在幼儿园开了一家快递公司”是成人主导的游戏,没有幼儿内在的动机和需求;案例“花样滑索”体现了教师等待和回应的智慧。教师“放手与支持”的根本是解读幼儿的能力。第二,辨析不同儿童观下的教育观。案例“我在幼儿园开了一家快递公司”认为幼儿是一张白纸,教育观就是塑造幼儿;案例“花样滑索”认为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师要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提升幼儿变通、思辨的思维及获取知识的能力,从相信幼儿、激发幼儿学习能力的儿童观、教育观出发开展游戏实践。第三,实践“放手”与“支持”。在游戏现场,教师要努力做到“放手”与“支持”。在“看得心惊胆战,时时想要出手”的经历中,我们发现“幼儿才是游戏高手”,心悦诚服地向幼儿学习,看到超级棒的幼儿时更懂得放手支持的智慧。
2.园内热点活动录像共融
我们开展了全园性的建构游戏观摩,并用录像记录了各班的游戏现场。我们选出了一个园内比较优秀的游戏录像,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请全体教师带着问题看:教师的介入是否适时?教师是如何评价游戏的?这一活动让教师对如何观察指导幼儿、如何把握介入时机、如何进行评价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如分享交流与评价环节的策略是:將幼儿作为交流主体,了解幼儿的建构意图,让幼儿介绍作品,将创新与成功与同伴分享,体验游戏的乐趣;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发讨论,引导幼儿学会自行解决问题,如“为什么搭建的高楼容易倒塌,怎样解决?”;提出建议,激发幼儿下一次进行建构的兴趣,使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教研成效
建构是充满创造力、充满乐趣的课程,也是为幼儿打开发现世界、探索世界及未来创造世界大门的钥匙。我园教师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建构游戏之旅,在“系统教研、难点教研和热点教研”的三维导向式教研中达成共识、优化实践,形成了许多学习故事集、游戏案例集、思维导图集等资料,在专业提升及教研开展上也小有收获。
(一)三维导向式教研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集体反思
在三维导向式教研实践中,教研集体围绕建构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分析和探讨,各自针对发现的问题贡献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可能相同而互相肯定达成共识,可能不同而产生思想冲突,刺激深度反思,但最终都以共同对话的方式构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多次个体经验的碰撞凝结,集体学习变得更紧密,共同学习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改进措施被真正落实到建构游戏中,游戏质量得以提升。
(二)三维导向式教研强化了教师持续的反思性实践
教师一边通过行动改进建构游戏的具体实践问题,一边对自我的行为进行反思,既当“表演的演员”又当“观舞的观众”进行评论。他们对建构游戏的专业认识发生了改变,教育行为也发生了改进,游戏的物质准备更充分、开展流程更清晰、专业介入更得当、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识别更准确和全面。
(三)三维导向式教研促进了教师个体深度的学习卷入
教师在三维导向式教研中参与卷入的程度越深,对自身实践和问题的关注就会增多,就会在日常实践中萌生更多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会促使教师反思建构游戏的要素,观察幼儿的要点和幼儿的行为表现,自然而然提出改进措施。这是教师对活动进行的自我评估和诊断,保持这样良好的反思习惯可以获得建构游戏方面的专业成长。
四、结语
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我们将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加大研究力度,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更好地推动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我们也会把教研活动中归纳的经验在实践中再次运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建构实践、调整策略。这是一个经验反刍的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促进教师深度思考,转变教学行为,助推游戏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