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梅
导读: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实力的显著提升,许多家庭都实现了小康生活,这也促使社会和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致力于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培养幼儿的各种生活技能,以便幼儿顺利融入小学课堂,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导致幼儿无法适应小学环境。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相关资料显示每年大概有80%的家长反映许多幼儿做好小学入学准备,主要表现为任务完成能力差、规则意识差、无法独立完成学业、不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等。由此可见,科学正确地开展幼小衔接对幼儿适应生活至关重要。
幼小衔接对幼儿生活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均有要求。大班幼儿思维往往是不可逆的,喜欢把自己放在首位。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确保幼儿逐步掌握相关技能并做好心理准备,为进入小学打下坚实基础。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现在幼儿园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小衔接,希望降低不良心理对幼儿未来发展的影响。人类的逻辑思维发展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二个关键阶段是幼儿时期。这个阶段正处于幼小衔接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逻辑思维尚未完全发展,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学习方式已经从传统游戏转变为更有效的学习模式,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疲劳、焦虑、自卑、厌学等消极情绪。如果没有有效应对措施,这些消极情绪将更严重,对幼儿未来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学习,教师应重视幼小衔接,对幼儿心理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乐观精神。
二、幼儿升入小学前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幼小衔接过程存在教学模式单调的问题。小学学习难度相较于幼儿园时期有所加大,幼儿不易理解知识。教学难度陡然提升,缺乏循序渐进的缓冲过程,幼儿在单一的教学体系下无法完全散发思维意识,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足
小学教学过程存在教学互动性不强的问题。第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模式较为单一,两者通常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交流。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互动,致使教师无法揣摩幼儿真实的内心想法。第二,幼儿之间的互动也比较缺乏。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幼儿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幼儿的注意力时刻放在教师身上,同伴沟通机会较少,课堂氛围比较枯燥。
三、学前教育中有效实施幼小衔接的具体方法
(一)注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情感交流方式,依据课程总体目标设计贴合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促进良性互动,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情感交流不应局限于师幼之间、同伴之间,更应体现在幼儿与知识之间。首先,教师要以一种具象的方式把握教学目标。幼儿进入小学时认识的文字较少,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识字能力。比如,创作儿歌来教导幼儿如何识字,吸引幼儿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幼小衔接中幼儿的心态没有完全转换过来,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学习奠定环境基础,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课堂。最后,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不能脱离教材,要将讲授的文本内容作为基础,与幼儿的认知规律结合。这样创造的情境更真实,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应用能力。
(二)三方互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特殊的成长时期。家长、幼儿教师、小学教师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家庭、幼儿园、小学三方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达成共识,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更好地吸收丰富的知识,快速适应新生活。
(三)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部分幼儿园教育存在主题不明确、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教师设计了相关教育活动和纽带,但教师却在不知不觉中主导课堂。幼小衔接时期,幼儿的学习境况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他们面临更严峻的学习挑战。教师要依据幼儿学习能力的不同设定教学方式,融入情感教学舒缓幼儿的心情,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在课后延伸学习阶段,幼儿产生疑问会采取翻阅教材、搜寻网络、请教师长等解决办法。这样主动的学习方式能让幼儿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比被动接受课堂灌输的知识效果更显著。由此可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当下学习颇有帮助,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带来益处。
(四)从小学各科入手,为幼儿小学学习作铺垫
1.开展书信表达活动,衔接小学写作
为了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可以开展书信表达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写信,与小学写作课程相衔接。这些活动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口头日记、符号记录、简单日记、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等。信件内容没有要求,可以写一封信给父母、教师、朋友,也可以给动画片中的人物写信。比如,看到最爱的动画片时幼儿可以画出人物形象,在作品下方写下一句话:“我想变得和你一样勇敢。”幼儿可能不熟悉汉字,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拼音或绘画完成创作。通过书信的方式,幼儿不仅能更好地表达想法和感受,还能积累写作素材,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2.组织开展创造性游戏,衔接小学德育
为了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幼儿园应创新游戏活动,与小学道德教育相结合,帮助幼儿提升综合思考能力,开发智力,挖掘潜能。同时,还需要将道德规范融入游戏中,完善德育体系。首先,教师需要开展有益的创新游戏,让德育课程获得更好的传播。比如,在“过家家”和“小家庭”游戏过程中设计坏掉的凳子,让扮演“爸爸”的幼儿想办法修复。一些幼儿拿出绳子将蹬腿绑紧,一些幼儿拿出胶布将凳面粘贴牢固。教师邀请扮演“妈妈”和“儿子”的幼儿向扮演“爸爸”的幼儿致以敬意,帮助幼儿建立互相尊重、感激父母的道德观念。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创造力。
其次,幼儿园应开展“宽容忍让”主题课程,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比如,在“球球快跑”活动中,四个幼儿被要求拉着一个细长的球,这个球被放入一个密封的瓶子。当他们同时拉动绳索时瓶口将被封死,任务无法按照预期进度完成。按照一定的步骤将这些球按顺序拉出去,任务便可以圆满完成。经过几次尝试之后,教师夸奖成功完成的一组,自然而然地对幼儿渗透容忍、谦让、宽容的德育理念。最后,创造性游戏能让幼儿观察多媒体设备中主人公的学习状态,模拟升国旗、上课、其他课外活动等小学生活场景,感受和同伴互动的乐趣。总的来说,创造性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思维,还可以融入德育元素,弥补小学德育时间少,幼儿困惑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3.有效开展阅读活动,衔接小学语文
为了更好地完成幼小銜接,幼儿园应开展阅读活动,与小学语文课程相结合。阅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在幼儿时期尤其明显。首先,教师要提供足够的阅读机会和时间,聆听幼儿阅读想法,不应局限于讲解阅读方法。比如,朗诵一篇童话,避免重复朗读,引导幼儿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视频,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观察图片,进行独立朗诵。其次,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教师应将阅读活动的重点放在设计有趣的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上,而不只停留在朗读表层。比如,在《小猫钓鱼》绘本阅读课堂中,引导幼儿回答“小猫一共走了几次啊?”“钓鱼为什么他没有妈妈多呢?”“小猫知道错了吗?”“你觉得小猫以后会怎么做呢?”“我们从小猫身上学到了什么?”等问题,让幼儿深入思考,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在阅读完成后,教师还应提供创造性指导,鼓励幼儿发展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比如,提出问题:“小猫这么喜欢昆虫,长大了会不会成为昆虫学家呢?”幼儿的回答各不相同:“不会,因为它三心二意。”“会,因为它喜欢昆虫。”“如果它努力学习就会。”教师通过幼儿的反馈指出重要的道理:“小猫喜欢昆虫,长大了就可以选择研究昆虫,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兴趣放在喜欢的事情上,但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能只关注是否感兴趣,而应全神贯注。”教师应不断引导幼儿观察每一个图像,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用流畅、完整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畅所欲言。
4.借助积木活动,衔接小学数学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在幼儿园里,幼儿无法学习小学数学教材。借助积木活动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让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1至20的数字,熟练掌握相邻数、序数、单双数等基础概念,这些都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部分。积木区域中有大量积木教具,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收集和整理这些积木,确保幼儿准确计算数量,避免遗漏。频繁数很麻烦,教师可以教幼儿两个两个地数。此外,通过积木区域的学习,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几何形体、时钟等分、认识人民币等知识。教师应指导幼儿逐渐适应学习环境、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转变,切实做好幼小衔接。
四、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需要各方合作,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作为承担主要责任的幼儿教师,我们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自主能力、集体观念,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与小学教学内容有效衔接,通过科学鼓励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