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应用也正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文字处理,事务管理,娱乐学习,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微处理器及其外围设备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由于受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影响,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走向千变万化,从一般使用者到专业人员对这种变化都感到眼花缭乱。如何选购或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如何将自己的微型计算机调整到最佳状态,如何维护微型计算机,排除常见故障等,已成为许多计算机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最新技术,选购策略;组装计算机的步骤;系统设置和操作系统的安装;系统的优化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安装及维护维修方法,掌握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安装与维护方法。
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目前的现状,很多学校受到实验实训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實践课所占的比重太小,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严重脱节,别一方面,由于很多设备是利用其它机房淘汰下来的机器作为实验设备,与目前主流的机型差别很大,根本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其次在考核方面:传统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成绩加期考成绩的方式,虽然已经加大了平时成绩年占的比例,但是平时成绩往往只是单纯的通过考勤、作业、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进行评定,没有实践环节的考核,考核的形式比较单一,再加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对口升学考试科目,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只重视理论内容的学习,实验报告的撰写,不重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不能真正达到该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第三,专业教师受实际条件限制,接触硬件,尤其是主流配件的机会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识面的拓展,想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难度较大。第四,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今天,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等学习方式, 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现状以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市场变化需求, 调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并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出一套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有利于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教师授课、有利于能力培养、有利于素质养成、有利于技能鉴定、有利于职业发展,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增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能力,最终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展:
1、研究适合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兴趣。
2、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制订实训计划,推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
3、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4、研究如何将学校实践教学和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尽可能多地将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该研究项目符合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中职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具有非常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该项目研究实施后, 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能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成果一经推广,将对中职学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