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融合方式分析

2023-08-29 06:32杨莉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德育工作

杨莉

摘  要:为了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文章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方式进行了分析。大学作为学生的人生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以致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思想。德育工作则是针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言语表达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行动层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政教育;德育工作;融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133-04

虽然当前很多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并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开展思想政治学习课程,但是由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理较为敏感脆弱的时期,对于自身的心理问题较难直白地表达出来,导致高校思政教育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而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态度,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个人修养,能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两者充分融合。

一、高校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不能够正确看待失败导致的消极心理、不能勇于面对挫折产生的自卑心理等[2]。而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能够通过具体的思政教育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心理面对挫折、困难。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能够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思政教学中“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之处,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当前很多高校虽然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号召,充分重视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但是也仅限于开展思想教育课程、创设心理健康辅导部门等。大多数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心理较为脆弱和敏感,较为在意外界对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3]。这就导致很多有大学生较为抵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甚至还会致使一些学生形式错误的价值观念。将高校思政课程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还能够促使思政教师结合德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热情。除此之外,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氛围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打破对传统思政教学的刻板印象,促使更多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三)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受到青春期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羞于将自身的心理问题表达出来,甚至还会隐藏自身的负面情绪。而思政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知识对学生的综合修养和思想品德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起来,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4]。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高校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态度、认知观念等问题,对问题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推测。如果一般的思想引导不奏效,那么导致学生出现错误思想观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心理因素。这样就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进而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化。例如针对学生的厌学情绪以及逃课问题,高校教师应该首先分清楚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原因,是因为对教学活动存在认知误差,还是因为自身学习能力不足产生自卑心理所导致的厌学情绪。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未能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就当前很多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存在部分高校更多地将教学精力和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导致思政教育活动与德育工作的割裂。除此之外,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思政教育活动中也没有将德育工作有效渗透到具体的思政教育活动中去,导致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与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呈现出海量化、复杂化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高校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极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文化的影响。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甚至还会致使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5]。此外,高校缺乏对思政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的重视,还会降低思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不仅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形式守旧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前学生的学习思維和观念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转变。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途径发生了改变。但是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形式来看,很多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仍然选择灌输式教学法这种单一刻板化教学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6]。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单一刻板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还会降低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对教师传播的知识进行被动接受和理解,并没有过多机会表达自身的观念和看法。而教师也无法通过学生的教学反馈进行教学方案的改进和调整。这就导致思政教育活动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割裂性,也不利于高校依据思政教育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而当下高校的德育工作大多采用硬性管理模式,对学生错误的行为举止进行惩戒。这种工作形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管理效果,但是却无法从源头避免该类行为的再次发生。针对上课迟到问题,在德育工作中一般高校会选择记处分、减学分、通报批评等硬性管理形式,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课迟到现象,但是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甚至叛逆心理。长此以往,不仅降低教学质量,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思政教育内容刻板枯燥

思政教育内容刻板枯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导致高校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思政教师过于依赖书本资料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这不仅将思政教育活动局限于书本内容之中,还会致使学生形成刻板化的政治思维和意识[7]。甚至还会致使学生对思政教育活动产生认知误差,认为思政教育活动就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高校大学生的这种认知误差不仅会降低其对于思政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还会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出现学生走神、学习其他科目、逃课等现象。这既不利于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后续德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刻板枯燥还会导致学生形成刻板化政治思维。在复杂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学生极其容易受到片面化、消极恶意等信息的影响,阻碍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正确发展。由此可见,思政教育内容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三、高校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的方式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在大学阶段,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素养影响并决定着思政教学效果,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态度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很多高校思政教师并未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的意义和价值,进而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进而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发挥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的价值和作用[8]。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不断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教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这样就能够促使思政教师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的必然性和最大价值。其次,思政教师还应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魅力和作用,激发其学习热情。再次,思政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进而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和个人行为规范。这样不仅能够为后续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思想基础,还便于思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政治思想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思政教学及德育工作内容

要想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进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教师应该对思政教学以及德育工作的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9]。首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进有关心理健康发展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的知识,这样能够通过思想政治知识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进而帮助学生舒缓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但值得注意的是,思政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知识的引用,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中也应该将具体的思政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水平和个人态度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在行动上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将思政知识与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教师能够通过具体的思政事例、相关的思政知识将学生的个人行为问题具象化,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德育工作形式

刚性管理是高校教学活动以及教育工作中最常用的管理方式。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无论是在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管理措施上都具有很大的不同。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自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柔性德育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应用柔性管理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刚性管理,而是将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高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应该采用以柔性教学为主导,以刚性教学为辅助的教学管理方式[10]。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之下,柔性管理能够对刚性管理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优化刚性管理的方法,升华刚性管理的理念。如果将刚性管理彻底摒弃,将导致高校德育工作的威严性大大降低,甚至阻碍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如果对柔性管理彻底摒弃,将会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缺乏思想性和共情性,从而对高校德育工作中思政教育的实际应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管理者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应用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运用刚柔并济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个人行为修养。

(四)建立辅导部门

高校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将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辅导部门,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以及个人行为规范与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个人修养。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有效提高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应该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养进行综合考量,在保证其具有专业思政教学能力和德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辅导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养。传统的辅导工作大多从行为问题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这一出发点虽然能够准确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但是也会致使很多学生对行为引导产生抵触心理。提高辅导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在具体的辅导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进行思政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辅导部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时,还应该保护学生的隐私,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还可以提倡学生进行写信咨询,最大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顺应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各大高校领导者应该从积极角度看到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充分重视起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的必要性。高校应该通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创新思政教学与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建立辅导部门等措施强化思政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丽华. “课程思政”理念下实现高职体育德育价值的途径和教学思路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9):11-12.

[2] 郭真. 高校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机融合[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5):100.

[3] 张沙,唐磊. 德育元素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教育中的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6):74-79.

[4] 李柯薇. 关于高校辅导员“德育”和“心育”工作相融合的方法探讨[J]. 才智,2021(19):118-120.

[5] 贾亚琪.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探索[J]. 南北桥,2022(03):145-147.

[6] 杨林. 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09):24.

[7] 张杰,何睦,代晓颖.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1):97.

[8] 薛涵月,徐永健. 德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9):25-27.

[9] 李晓伊,王继荣. 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J]. 继续教育研究,2017(06):47-49.

[10] 王欣. 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295-296.

(薦稿人:王培,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