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龙船塌了
临近端午,“赛龙舟”成了幼儿最想玩的游戏。可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首先要搭建一艘龙船。幼儿选中了操场上色彩鲜艳、可塑性强的大型建构材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船活动。经过两个星期的建构,龙船初具雏形,几名幼儿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龙船,准备大展身手。然而看似庞大、花哨的龙船,在幼儿登上的那一刻“哗啦”一下子塌了。“呀,船塌掉了。”幼儿大声惊呼。这可是他们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搭成的龙船,怎么一下子就塌掉了呢?
围绕“船为什么塌了”的问题,我们组织了讨论。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不该登上龙船,肯定会踩坏的。”有的说:“登船的时候太用力,应该小心一点。”有的说:“船搭得不牢固。”我就问道:“那船为什么搭得不牢固?”有幼儿说是因为积木没有连起来。我接着问道:“积木没有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啊?”幼儿说:“现在龙船的积木只是叠放起来的,并不是连起来的,所以会一碰就倒了。”我追问:“那积木要怎么样连起来啊?”幼儿说:“只要有缺口的积木就能连接起来。”我不太相信,继续追问道:“只要有缺口就能连接吗?”有幼儿说:“要两个积木的卡口能对接上,工字砖积木互相对准了就可以卡上。”还有幼儿说:“万能结积木也是可以相互连接的。”最后幼儿总结出:工字砖和万能结这两种积木都可以连接起来,而单元砖、空心砖不能连接,只能另作他用。
教师思考:对端午节赛龙舟的兴趣激发了幼儿造船的兴趣,造船的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龙船塌了”,又激发了幼儿新的探究兴趣。正是在问题引发探究、探究产生问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幼儿不断获得了新的经验。可见兴趣是活动开展的催化剂,问题是幼儿不断探索前进的动力。
修补龙船
幼儿决定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尝试使用单卡、双卡积木进行“拼接”,用万能结积木进行“插连”,去修补倒塌的龙舟。他们利用蓝色的长条工字砖进行“井”字拼接法,一排一排地铺设龙舟的底板,既整齐美观又稳定坚固。船身缺口的地方,幼儿用短的黄色工字砖进行“十”字拼接填充,可是抬起龙船时,船身的接口处又裂开了。幼儿只好反复尝试各种类型的工字砖。最终,幼儿通过反复尝试还是使用了蓝色的工字砖才把缺口补好。船底和船身都修补好了,接下来就是造龙尾了。幼儿搬来了黄色三角形工字砖积木,两两进行卡口拼接,造好了龙尾。随后,幼儿将龙身和龙尾进行了连接,龙船就修补好了。之后,幼儿小心地走进龙船中,发现龙船并未倒塌。
教师思考:虽然幼儿前面提出可以使用工字砖和万能结这两种积木来建构龙舟,也相互分享了各个积木的不同卡口和不同的拼接方式,但这只是某些幼儿的经验,并没有真正内化为每个幼儿的经验。而实际操作的过程,才是真正让参与的每一个幼儿内化这些经验的过程。
造一个超级大的龙船
在龙船上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幼儿觉得龙船太小了,于是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造一艘超级大的龙船。
接下来的几天里,只要有时间,中大班的幼儿就聚在一起商量要怎么造大船。他們自发地分成几个小组,并推选出一位小团长。随后,小团长分配了各个小组的任务:A组拼接龙身,B组建构龙尾,C组建构龙头。造船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只见幼儿有的去搬积木,有的在设计图纸,有的在建构头和尾巴,还有的在拼接龙身,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很快,一艘超级大的龙船在幼儿的协作中逐渐成形。
教师思考:幼儿的合作不需要强行安排,在面临必须合作的任务时,他们自然就会合作起来。在建构超大龙船的过程中,幼儿自发地形成活动小组,大年龄的幼儿带着小年龄的幼儿,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建构着自己喜欢的龙船作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