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红
摘 要: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使小学语文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并不单纯是针对技术能力来说,它是一种精神品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掌握学情特点,做好全面分析,制订有效措施,做好人文素养培养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受到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影响,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好语文知识的讲解工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言文字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交际工具,有着较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好人文素养培养工作,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主,满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宋代的程颐为这一词做了相关注解:“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在古代,人文主要指的是人的各种传统属性;但是到近现代,人文一词的解释更侧重于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对中世纪宗教传统的反对和超越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与文化,直到20世纪这种文化才被规范成人文学科。
所谓“人文素养”,总的来说就是作为一个人本身应该具备的和促成自身发展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 人性(基本层面)。主要是指作为人,要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拥有追求幸福和自身尊严的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崇尚自由的心理。这一层面要求人们能够对自身行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时具备共情心理、责任意识和荣辱意识;2. 理性(发展层面)。这一层面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好奇心,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同时注重人们的个人修养和具备独到见解,使人们培养自身的价值取向;3. 超越性(最高层面)。这一层面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心理活动,高价值的核心取向,同时对文化的多样化加以尊重和包容,并能在坚守文化的基础上对文化加以创新,要敢于思辨、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着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文本教材的个性化阅读、自主化阅读。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每一个学生由于自身生长环境、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样化解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阅读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身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这一活动不仅是与学生思想观念进行的交流,更是了解学生看待事物角度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看待事物的角度,加强对文章知识内容和情感主旨的深度认知和解读。此外,对学生来说,和教师对话存在着一定的交流障碍和不便,但同班级的学生处于同一年龄段,其认知水平和社会经历都处于同等水平,交流起来更加流畅、见解更加独到,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得到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是人文素养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语文知识与能力中的核心要点。语文教学中需要及时传播人文知识,做好人文素养培养工作。可以说语文与人文素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二是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从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局限性出发,采取新颖高效的教育手段,营造出人文氛围浓郁的语文课堂,在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组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掌握语文知识。三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人文素养不仅展现了文化知识的熏陶作用,同时也包含了学生情感、道德、文化等元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与展示自我,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育方法,通过成绩来定义学生,针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育模式,并未展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学生思维难以充分发散,学习自主性难以形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在挖掘语文教材人文素养内容的基础上做好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保障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迁移与延伸,能够让学生受到语文知识的感染,产生学习动力。在挖掘教材内容时,教师需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基础上提升创造力。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语文课堂。如在讲述《山行》时可以先使用多媒体将山水画展示给学生,随后要求学生以小标题的方式将每一句诗概括出来,并结合小标题与所学习的内容获取其他与之相似的内容。在教学中还可以与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激烈地探讨,最后得出问题答案。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发挥人文精神影响力,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效果。
(二)发挥语文学科教育优势
语文并不单纯是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对文化传播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作,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品德修养为主,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个性特点、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语文属于语言类学科,一篇文章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展现了人生百态,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与想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文章内容,做好人文素养培养工作。第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及时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鼓励学生积累知识,在阅读书籍的同时不断延伸自身知识层次。第二,做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处理工作。语文知识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同时也是针对生活经验所进行的总结。进行课堂教学生活化处理能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进而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第三,教师需要从教学过程出发,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以身作则,在培养學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才能更好地交流彼此的观点与想法,才能使用趣味化的语言提升沟通有效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学习积极性。
(三)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今许多现代化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使用高效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为学生打造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与感染。如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在刺激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基础上让学生紧跟课堂,掌握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小学生有着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但在课堂中也容易表现出自律性不足等问题,而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能够为学生打造出人文气息浓郁的语文课堂,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如在讲述文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逐渐提升自身素养。为了锻炼学生语言能力,还可以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将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迁移能力
文学作品能够展现作者思想情感,但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隐藏在文章中的,需要学生不断探索与发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工作,根据小学生特点与能力,制订出有效的教育措施,针对文章作品内涵进行分析,结合课程资源获取人文内涵,与学生共同找出文章中的美感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由于学生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情感教育方法,将情感引入教学活动中,在启发学生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迁移教材中的情感,为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强调朗读的作用,将文章内容朗读给学生,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教材中的内容,感受到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达到情感熏陶的教育效果。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和情感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如此,教师的教学才能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论。如在讲述《燕子》一文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传递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趣味化的学习环境,在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同时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利用拓展与延伸强化学生人文素养
只有不断延伸学生语文学习渠道,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才能在开阔视野的基础上实现提升人文素养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察生活,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情怀,为自身发展提供支持。一是做好课外活动设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入生活实践中,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接触世界,在走出课堂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改编课本剧、书写故事等,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提升提供支持。又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成长故事比赛,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达到珍惜自我的效果。只有为学生创造出适宜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身的才华,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二是利用课外阅读活动来吸引学生,丰富学生人文素养。语文学习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做好拓展性阅读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组织与指导等工作,强化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在鉴赏文章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渐丰富自身知识量,在延伸视野的同时提高探索与发现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外阅读活动,做好课堂教学延伸,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参与阅读活动中逐渐提升人文素养。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选择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素材,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科学技术,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做好教学延伸与拓展,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樊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J]. 启迪与智慧(中),2019(11):39-40.
[2]陆桂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2019(06):151.
[3]蒋锡明.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探[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36-137.
[4]夏玲玲. 小學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2020(09):133.
(责任编辑: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