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洁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关键课程,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为别的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大环境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写作生活化教学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协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源于此,文章对语文核心素养大环境下的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过程进行探究,以期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教育是非常基础的课程内容,而对语文课程教育而言,作文训练又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现阶段,在语文核心素养大环境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见到许多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但得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如今生活化教学模式得到了普遍运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得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就可以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过程合理进行,协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准。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概念
小学作文教学课堂是学生充实语汇知识储备、搭建语言运用思维模式、训练文学鉴赏赏析的有效途径,其不仅合乎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还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小学作文的生活化教学过程合乎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生活化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用接近生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对习作的畏惧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语文核心素养塑造对小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塑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创作的爱好。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应重视塑造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还能够协助学生提高思维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人文积累
塑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繁杂而漫长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充分的细心、耐心,塑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积累充实的人文知识。在语文核心素养大环境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积累,由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语言表达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促进小学作文的教学水平。
(三)有助于学生健康生活
在学生核心素养大环境下,教师不但要塑造学生较好的学习态度,还需要协助学生提升生活质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优良学习态度的塑造,这不但造成学生的作息时间不规律,还导致学生的身体不够强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应助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密切相关,伴随着现阶段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早该摒弃,应替换为适宜现阶段国内发展的生本教育觀念。但因传统教育观念干扰,大多数教师并未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看法,在小学作文教学教育中无法较好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协助学生构建创作爱好。如此做法就造成学生的创作水平无法得到提升,总体的教育也较为枯燥乏味。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化
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化也是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受到传统师本观念的干扰,教师的作文授课方式始终是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同时提供标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如此的授课方式在某个环节可以解决学生的创作需要,可是长期下来学生的创作会非常形式化。例如,小学作文中时常会给定“我的父母”“亲爱的老师”如此的叙事作文,在学生在描写父母或者老师时,人物形象大多千篇一律且写出来的故事情节没有真挚感情,一般都是依据创作案例而写的。这样的创作只可以让学生在语文测试中获得一个还行的分数,实际上对学生的创作水平并没有直接的提升作用。
四、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改变教育理念,确定生活化课程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早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化教育理念中“唯分数论”的错误思想,以塑造小学生语文素养为课程目标,应用生活化的方法进行创作教育,以期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后,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美妙的、有意思的物体,如高悬着彩虹的天空,一堵爬满了爬山虎和瓜蔓的墙面,一大截攀满了喇叭花的栅栏……这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体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在让学生用心留意生活中的物体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运用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描绘一条归属于自己的“路”,完成生活化的创作教育。
(二)融入生活,积累生活化素材
影响学生作文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作文材料。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品味生活、留意生活、感受生活的优良习惯,累积与生活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储备在自身的数据系统库中,便于写作时随时随地拿取。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时,要大力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找春天》这一篇课文后,为了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春天,教师开展了“春天在哪里”的主题活动。教师提早一星期安排好目标,让学生选取适宜的方法,利用自身的视野,走进春天,寻找春天的足迹,看到春天的美好。运用一星期的提前准备,学生给教师带去了较大的意外惊喜。大家笔下的春天是如此栩栩如生、奇特、美妙,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意外惊喜,也促进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增强了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充实的习作素材。第二,给学生造就生活实践的机会,充实其生活体会。例如,学校在植树节活动过程中,安排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学生通过亲自种下小树苗来体会从小树苗生长为一棵大树的不容易,以此使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爱惜花草植物的思想意识。这样的现实体会,可以让学生终生难忘,在积累经验和材料的同一时间,也用自身保护生态环境的真实行为,影响周围越来越多的人,进而还能够增强作文的底蕴和思维深度。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情境
在小学作文教学课堂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其关键是为学生构建一种优良的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很多生活中的图像,或播出各种材料等,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创作。这不但可以促使教学课堂模式更为充实,合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教学环节更为切合学生,更好地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
例如,在《我想对您说》的教学中,需要完成关于亲情为主题内容的创作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为学生播出“父亲母亲”相关的音乐,展示父母为子女乐于奉献的相片,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随后引导学生关联自身的日常生活现实,想想生活中是否有与父母间互相不理解的情况?最后是怎样完成沟通交流的?父母的爱是借助生活中的什么样的琐事反映出来的?或是将自身的看法写进习作中,并与父母沟通交流,如此可以使写作饱含真情实意。
(四)走进大自然,激起生活化创作思想
乡村有宽阔的原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自然的风采,教师要把握住学校组织的户外研学活动,带领学生感受自然中的景色和生物,看一下清澈透亮的溪流和丰硕的水果树,欣赏漫山遍野的花草植物,由此来激起学生的创作思想。
例如,在学习完《秋天的雨》一课后,教师可以进行以“大丰收”为主题内容的作文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原野中体验大丰收的愉悦,指引学生感受唯有靠勤劳的耕作和科学技术的辅助才可以获取大丰收,没有春天的栽种就不会有秋天的收获等。如此既激起了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也塑造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可以把握现在的美好生活,学生才可以将自身见到的和感受到的具体内容写进作文中。只有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写出的文章才有意境且极富情感性。
(五)从生活化着手,实现创作文化渗透
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环节中,文化艺术的继承与正确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创作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渗透到自身的写作中,不仅是推动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创作功效的有效途径。那么,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入,怎样从生活化视角着手呢?
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教师既可以借助将“国家宝藏”的短视频呈现给学生来激起学生对历史文物的浓厚兴趣,还可以支持学生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将自身所去过的或知道的历史文化遗产详细介绍给小伙伴们。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父母的陪同下去本地的历史博物馆、历史古迹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并将自身的心得体会以文本的方式整理出来。不管是电视台节目或是参观考察,都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日常生活素材累积的途径之一。
(六)创新教学思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师要积极贯彻落实语文创作生活化的需求,达到作文指导的生活化。第一,要保证课程目标生活化。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作文指导课堂务必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才可以顺应时势发展的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认知水平较低,缺少相应的日常生活感受,可是其个性开朗好动,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教师要着眼于小学生的特性,合理制订课程目标,切勿过度深奥,脱离实际现实,要重点围绕学生的周围事物,调动学生的执行力,保证让学生有话说,这也是达到小学作文指导课程目标的关键前提。
第二,要保证课堂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作文指导时,应尽可能接近生活,在不断完善学生感受的同时,开阔学生的文学眼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对《卖火柴的小姑娘》一课完成学习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即让学生想一想,倘若小姑娘所处的环境是现代社会,她会怎么样呢?支持学生充分发挥大胆的想象,积极培养整体性思维能力,让虚幻的童话小故事穿梭时空隧道,让卖火柴的小姑娘走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利用精妙的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陆续举手,说:“倘若小姑娘平时生活在当代,可以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找人民警察,人民警察会协助她找到家的。”“我可以与她交朋友,将我的衣服裤子、食品与她一同分享。”“我可以邀约她来我们班,与大家一起看书,一起游戏。”“我们可以把小姑娘送进儿童福利院,为她再次创建一个满是关怀温馨的家。”趁着学生意犹未尽,支持学生为此童话故事开展续写,在塑造学生创新力的同一时间,也扩散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充分满足了他们对艺术创作的渴求。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创作中实施生活化课堂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本身文化素养的构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现实创作课堂中,要依据学生的需求,灵活机动地使用各种对策,为学生构建生活化课堂实践活动,来推动学生形成对人生的感悟,将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想借助文字表述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塑造出学生优良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桂霞.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2):20.
[2]许丹霞. “生活化”——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1):92-93.
[3]顾亦男. 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01):23.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