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恢
〔摘 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优点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让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直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双减”工作添砖加瓦。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情感;激活思维;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9-0067-0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起到投石击水、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作用,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创设真实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可以为数学课堂注入蓬勃生机与新鲜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一、营造轻松愉快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融入相应的现实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现代信息技术声情并茂,功能强大,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教学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本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当抽象和难懂的,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圆柱体积推导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然后问学生:“圆柱体能不能切拼成长方体呢?”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起来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方法;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的奇思妙想演示出来,学生见到自己的想法与多媒体课件一致,不由得增添了成就感,接下来的教学,便水到渠成了。
我曾经观摩过一节“圆的认识”展示课,当新授内容结束时,很多学生注意力明显下降,这时教师适时出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今天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小组讨论车辆的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如果做成其他形状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只小熊坐在一辆长方形车轮的汽车上,汽车缓慢前进。看到小熊被颠得一动一动的,学生都笑了。这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小熊为什么会一上一下地动?有的学生说:因为车轮是长方形的,有角。教师接着启发道:“让小熊坐在车轮没有角的车上就很平稳吗?”教师用课件再次展示,大屏上小熊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汽车再次缓慢前进,小熊仍是随着汽车前进上下晃动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学生思维一下被调动起来。经过小组探索,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决了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很满意。最后教师让学生看看大屏,让这只小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汽车再次缓慢前进,小熊舒舒服服地坐在车上。这时,让我们听课教师感到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求知欲望也被激发出来。
二、呈现知识构建过程,利于理解新认知
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强大,数学中很多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声情并茂的演示,就变得形象直观,学生容易接受,有时我们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重点内容如果太抽象,学生就不易理解,难点更不易突破。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锥的体积”时,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重点内容学生不容易想象出来。我先拿出一个圆柱容器和一个圆锥容器,接着演示比较这个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这个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然后通过课件动态演示,把圆锥容器里装满的水倒入圆柱容器,让学生观察用几杯圆锥容器中的水可以把圆柱容器装满。经过反复演示,最后学生明白了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很快学生就得出: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这一公式。可见,灵活运用多媒体,既能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也能解决一节课的难点,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好,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具体向抽象思维过渡,如果这个时期教师引导得当,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灵活运用,对小学生的思维过渡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包装箱、房屋、课桌等的图,提问学生:除了展示的這几个实物,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接着把实物的表面去掉,只剩下物体的框架,抽象地显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轮廓,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每组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长度都相等。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顶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帮助学生搭建由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桥梁”。
又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运用课件直观动态地演示:让一个圆在直尺上滚动。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知道通过滚动也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在头脑中形成求圆周长“化曲为直”的表象,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便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三、拓展思维空间,增强学生思维逻辑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再现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圆可以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很难想象出来。但如果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用不同颜色表示两个半圆,再把每个半圆平均分成4个相等的扇形,再将每个小扇形标上数字,从圆中拿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样,学生思维得到了深层次的启发,再把圆平均分成16,32,64等份进行割拼,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感知,平均分的扇形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近似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割拼的过程,理解圆是能转化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科学研究表明,思维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容忽视,如果把实践活动与思维活动分开,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解决知识建构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如 《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如果让学生直接利用学具进行割、拼,操作起来需要一定时间,同时也比较困难。而如果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效果好也容易操作。演示时可以将圆柱物体多次分割,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体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初步体会把数学知识建构成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四、激发学生数学情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有意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一节课结束后,就会有疲劳感,这样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有些如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学生回答后,大屏可以立刻显示答案,如果学生答对了,教师在课件制作时设置好“很好!”“你很棒!”“真聪明!”等语音,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提示学生 “再思考一下”,培养学生數学思维能力。这样,反馈及时,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反思,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多媒体课件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如果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分组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能被激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
五、注重实效适时适度,激活学生思维
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有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会陷入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平时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课件进行展示,但重点内容、难点知识都需要教师及时讲解,教师不是放映员,不能把学生当成观众;有的教师虽然课件制作得很美观,但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不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先动手拼一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再适时地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拼的过程,这样肯定比教师仅用课件展示效果要好。教师只有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辅助功能,才能给学生思维投石击水,活化学生的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给落实“双减”政策带来新的生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J].学科教育,2002(3):29-32.
[3]白素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6):172-173.
[4]张贵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3(22):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