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何荣,陈丽梅
新沂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新沂 221400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腔镜显示屏监视下、引导下在腹外操作手术器械进行手术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性小、恢复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点[1-2]。该手术方法对中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现阶段,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麻醉方式一般为全麻,但由于受到围术期应激反应、疼痛等影响容易引发认知功能障碍,需采取多模式麻醉阻滞方案来改善早期认知功能[3]。腰方肌阻滞作为新型神经阻滞手段,局麻药物注入腰方肌周围可缓解疼痛,减轻应激反应[4]。而手术应激、麻醉、围术期疼痛等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从而降低预后效果及恢复效果[5-6]。为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中老年女性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中老年妇科肿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年龄45~85岁,平均(60.12±4.33)岁;肿瘤类型:妇科癌症21例,子宫肌瘤2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级10例、Ⅱ级27例、Ⅲ级6例。研究组年龄46~84岁,平均(60.12±4.33)岁;肿瘤类型:妇科癌症21例,子宫肌瘤22例;ASA分级:Ⅰ级7例、Ⅱ级28例、Ⅲ级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在本院为首次进行腹腔镜手术者;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者;年龄≥45岁。
排除标准:腹腔镜手术前服用过免疫调节药物者;具有麻醉药物禁忌证者;术前采取过放疗、化疗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
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使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10980025;规格:2 mL∶10 mg)0.1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 μg)2~4 μg/kg、依托咪酯(国药准字H32022379;规格:10 mL∶20 mg)0.3 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静脉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43252;规格:20 mL∶0.2 g)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43314;规格:1 mg(以瑞芬太尼计)],间断静脉注射苯环酸阿曲库铵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83042;规格:5 mL∶10 mg)维持腹腔镜手术所需肌肉松弛。
研究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腰方肌阻滞麻醉。进行全身麻醉诱导,与对照组一致。全身麻醉诱导后,在超声系统监视引导下定位腰方肌,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将高频线性探头横放于髂嵴以上,查找到腰方肌,在Petit三角处进针,针尖直达腰方肌前外侧缘,即腰方肌与腹横筋膜交点处注药,患者两侧分别注入20 mL 0.3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63208;规格:10 mL∶75 mg)。
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在切皮前、切皮后进行测定并记录。
术后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为评估工具,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术后疼痛程度越深。
术后认知功能。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为评估工具,包括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语言、视空间等,共30个条目,回答正确为1分,回答错误或不知道为0分,总分3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越好。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头痛头晕、心动过缓。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切皮前,两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5 min,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切皮前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n=43)研究组(n=43)t值P值平均动脉压(mmHg)切皮前90.60±5.22 91.01±5.35 0.360 0.720切皮后5 min(101.33±5.18)#92.14±5.11 8.282<0.001心率(次/min)切皮前64.88±6.12 65.06±6.24 0.135 0.893切皮后5 min(81.47±4.28)#66.96±4.10 16.054<0.001
研究组在术后6、12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3)研究组(n=43)t值P值术后6 h 3.45±1.06 2.80±0.79 3.224 0.002术后12 h 2.89±0.48 2.24±0.39 6.892<0.001
研究组在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3)研究组(n=43)t值P值术后1 d 23.16±2.40 26.11±2.57 5.501<0.001术后3 d 24.82±1.47 27.16±1.12 8.303<0.00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群外科手术1周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25.00%,对于中老年女性妇科肿瘤经腹腔镜手术患者而言,自身耐受能力较差,会干扰血流动力学,造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7-8]。而有效麻醉手段能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避免出现围术期不良反应[9-10]。腰方肌阻滞作为近年来新型的阻滞手段,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来达到阻滞腰方肌区域的走行于此间隙的脊神经的分支,降低疼痛。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不仅可以降低术后疼痛,也能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提升术后认知能力[11-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切皮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为(92.14±5.11)mmHg、心率为(66.96±4.10)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01.33±5.18)mmHg、(81.47±4.28)次/min,其与邓丹丹[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其研究中,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患者在T2(切皮后5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80.66±3.93)mmHg、心率(80.82±4.04)次/min均低于全身麻醉患者(P<0.05),说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稳定中老年女性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与单一麻醉相比可减少手术刺激,降低机体应激反应,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术后6、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2.80±0.79)分和(2.24±0.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与高美玲等[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其研究中,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下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6、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2.20±0.40)分和(1.40±0.30)分。并且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在术后1、3 d的MMSE评分分别为(26.11±2.57)分和(27.16±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与赵自辉[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其研究中,全身麻醉联合腰方肌阻滞麻醉患者术后1、3 d的MMSE评分分别为(25.96±1.18)分和(26.96±0.32)分,明显高于单一全身麻醉患者。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在于腰方肌阻滞能够降低疼痛和应激反应,通过阻滞痛觉神经来激活免疫系统,生成海马神经元,从而提升术后早期的认知能力。
研究证实,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后,术后6 h发生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的发生率约为25%,并且容易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的情况,会影响术后恢复[17]。在本研究中,研究组妇科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率(11.63%)和对照组(1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朱海彬等[1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其研究中,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和单一全身麻醉不良反应率(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不会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改善中老年女性妇科肿瘤经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增加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