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者种植修复的研究新进展

2023-09-09 04:16:33姜美鹏袁翔黄源娇
系统医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膜技术印模牙周病

姜美鹏,袁翔,黄源娇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钦州 535000

导致人们牙齿缺损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外伤、牙周疾病、肿瘤等,牙齿缺损虽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是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患者面部的美观度。在现代医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牙齿健康,主动寻求牙齿种植修复的机会。最近十年中,国内牙科就诊率不断提高,国人介入牙科治疗的时机也越来越早,这对于自身牙齿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牙菌斑,其能够导致慢性炎症,造成牙槽骨的吸收以及牙龈的退缩,最终造成牙齿脱落问题。牙齿种植修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状况,促进其口腔状态的恢复。因此,牙周炎患者应当及时就医,医生则应根据患者牙周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有必要时应进行拔牙并种植修复,改善牙齿缺损情况,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

1 牙周病与适合牙周病患者种植修复材料研究

1.1 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因局部因素导致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的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牙槽骨吸收、附着点丧失等现象,若未及时治疗则会加大牙齿脱落的风险。常见的牙周病包括牙龈病、牙周炎等。牙龈病的其中主要诱因之一为牙菌斑,可发生在任何阶段、任何群体。而非牙菌斑导致的牙龈炎则可能受到真菌、病毒等的影响。慢性牙龈炎患者最初会出现牙石、牙菌斑等典型症状,若未及时治疗控制就会导致疾病加重,造成病损部位出血、龈沟加深、出现假性牙袋等现象。牙周炎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牙周病类型,可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反应全身疾病牙周炎等类型。出现牙周病的患者要想通过种植修复技术改善牙齿健康和面容外观,就必须找准牙周病治疗的时机,选择更加合适的种植修复材料。

1.2 种植修复材料

种植修复使用的材料应当满足多种条件,比如生物相容性、机械力学性、耐腐蚀性等,这样才能够满足牙周病患者的修复治疗要求,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因种植后材料将长久地留在人体口腔组织中,此时种植材料的成本和处理工艺就会对患者的骨结合以及牙齿功能造成影响。目前用于牙齿种植修复的材料主要为复合材料、钛合金等,吕亚如等[1]曾针对钛合金种植体修复效果设计探究,其中分别使用了纯钛材料与钛合金材料种植体,结果显示钛合金种植体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咬合力、治疗满意度方面均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纯钛是常用的种植体材料,其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抗腐蚀,在长期的种植修复治疗实践中也体现出较好的包绕性和紧密性,且该材料不会对患者骨质产生矿化反应,能够实现胶原纤维和骨质的良好融合,符合牙齿种植修复的基本要求,能够改善患者的咀嚼能力。但这种材料的强度较低,耐磨性不足,种植修复的远期结果不够理想,给患者带来了困扰。在此基础上,人们尝试使用钛合金作为种植材料。该种材料的机械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均优于纯钛,治疗效果更强,临床安全性显著,不仅能够满足牙齿脱落患者的种植需求,更加能够达到牙齿缺损修复的要求[2]。

有学者曾对不同种植材料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金属表面喷涂陶瓷材料不仅具备复合材料的良好力学特性与机械特性,同时还能够提升材料的生物学相容性,在长期使用中体现出良好的效应,能够维持患者牙周健康[3]。李万韬等[4]则提出了自固化磷酸钙材料用作种植修复体的想法,结果显示该种材料在牙齿缺损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研究人员同时提出了有关种植修复材料的要求,即基本满足骨替代生物材料的六项基本要求,并在植入骨腔后能够与骨面形成密切接触并承受一定的负载,同时促进新骨的形成。这就意味着单一的材料适用性较低,需从再生医学技术以及复合材料构建角度开展深入研究。自固化磷酸钙材料具备较强的可塑性,能够填满不规则的骨腔,并在人体温湿度环境中固化,展现出优秀的骨引导和相容性能力。王文雪等[5]等则在复合材料研究中重点对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该种材料具备较好的热塑性与耐磨性,在骨科得到广泛应用,在口腔领域体现出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其他材料相比,该种材料在持久性、颜色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 种植修复时机研究

牙周病检测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的阶段,目前进行牙周病以及种植修复诊断的常用标准有以下几项:①探诊深度达到6 mm且明显出血;②牙齿附着丧失程度超过50%;③根分叉病变达到2或3度;④患牙缺乏足够的附着水平且预后效果较差;⑤无法保留天然牙齿;⑥患者正常咀嚼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在出现以上问题时,医生可根据临床检查以及种植经验给予患者相关治疗建议,在获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种植修复方案的制订。对于种植修复时机的讨论研究较多,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梁珉[6]曾对比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后种植的不同效果,认为尽早拔除患齿并进行种植修复有助于保留残余骨量,为牙齿的种植与修复提供条件,若因患者顾虑一味推后治疗时机则会加重牙周病情况,导致牙槽骨加剧恶化,即使后期种植修复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咀嚼功能修复以及种植体稳定效果。徐向阳等[7]则分类讨论了即刻种植与延迟种植的情况,其中即刻种植就是在拔牙之后立即开展的种植修复治疗,患者愈合期更短,后期需进行的手术次数减少,且能够有效维持自身牙槽嵴宽度与高度。但这样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即因牙周病导致的微生物干扰骨整合现象,若种植后抗感染处理不佳则会影响种植修复的效果。延期种植的治疗周期更长,安全风险较低,在确定患者牙槽窝彻底清理且完成抗感染治疗后再进行种植修复,同样能够达到治疗效果。从种植后的外观效果来看[8],即刻种植主要以拔牙窝为基本导向,因此种植体植入的角度以及最终的位置都更加贴合原本的牙齿,这样就能够达到理想的美学外观效果,再加上种植体骨整合与牙槽窝愈合同期进行,这样就能够促进牙槽骨的吸收。总结不同种植修复时机的优劣势,一般建议单根牙修复患者采取即刻种植,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种植感染的风险,还能够达到更长久的稳定效果,提升种植牙齿的美观度。另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牙周条件采取部翻瓣微创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地保留黏骨膜的完整血供,避免骨板的吸收,改善治疗效果。在实际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唇侧骨板吸收与种植体之间的距离超过2 mm则需要配合使用自体骨或者人工骨粉达到增加种植体固位的目的,保障牙齿的咬合。黄蓓等[9]在实验中发现,接受早期种植患者的牙植体强度更大,能够负荷较大的压力,受轻微负荷的影响较小,很难影响牙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另外,适当的负荷还能够刺激患者的骨改建,进而保留牙槽骨的原有高度与宽度,维持更好的牙齿外观,符合美学鉴赏要求,体现出一定的应用优势。

3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3.1 基本概念

与健康患者相比,牙周病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普遍更低,种植体边缘丧失水平也更高,因此在进行种植修复之前医师应合理评估患者牙周情况,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提前治疗或延后治疗的方案,提升种植修复的成功率,降低口腔炎性反应。同时还应告知患者有关后期种植体炎症风险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积极维护口腔卫生,提升种植体的存留率。

缺损牙种植修复治疗中种植体与牙周组织三维位置关系的确定一直都是医学研究与实践中的重点,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医师一般使用印膜转移杆与替代体进行确定,整个操作较为繁琐。与天然牙固定修复印膜相比,种植修复印膜的操作更加复杂,一旦印膜信息出现偏差就会影响种植体的塑造,对最终的种植修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0]。当前种植修复主要通过口外采集方法,由患者配合进行印膜咬合后扫描牙列石膏模型获取缺损牙相关数据信息,判断缺损牙与患者口腔组织之间的关系,得到数字化印膜。这样的采集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在扫描之后依旧需要制造石膏模型,在精确度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隐患和风险。为了改善其效果,医学人员在口外印膜基础上研发了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旨在提升印膜精确度,简化印膜操作流程,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3.2 应用优势

3.2.1 操作便捷 与传统的口外印膜技术相比,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体现出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极大地简化了印膜操作流程,缩短了托盘、调拌印模材料选择的时间,优化掉了印模消毒、材料固化、模型灌注与运输等环节,极大地提升了治疗效率。姚德超[11]在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应用研究中发现,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应用于牙冠或跨度较小的多单位牙列修复时不再需要对全牙进行扫描,只需对修复部分牙弓进行扫描即可,体现出快速高效的技术特点。动态信息显示也是口内扫描系统的优势,其能够实时展现牙弓的扫描情况,医师可根据扫描需求进行操作调整,避免出现信息不明确的情况。张波等[12]曾对 120 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采取数字印膜技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印膜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扫描用时、制取印膜用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操作流程的简化以及治疗时间的缩短则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与治疗满意度。另外,观察组种植修复后的边缘密合A级占远高于对照组,这也能够说明数字印膜技术的优势。

3.2.2 舒适度高 陈诚等[13]通过实验研究患者对于传统印膜操作的体验,发现患者容易受印膜材料以及托盘入口的影响,出现严重吞咽反射,进而感到恶心反胃,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加剧患者的不良心理。口内数字化印膜就能够改善以上问题,尤其是对于牙周炎、舌体肥大或楔状缺损的患者,数字化印膜能够避免印膜取出时对软组织产生应力影响,进而减少患者口腔的不适感。惠秀丽等[14]在研究中对104例全瓷单冠修复患者采取不同印膜操作,研究结果显示口内数字化印膜方式能够极大地缩短取模操作时间,同时降低印膜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最终的修复效果来看,观察组的合格率高达100.00%,远高于对照组的86.50%(P<0.05),这也说明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能够提升牙体修复的效果。闫慧鑫等[15]也在临床开展过不同印膜技术的研究,发现采取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的观察组最终的临床效率高达97.78%、边缘密合度能够达到100.00%,这两项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还在修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等指标显示出极大的优势,证明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不仅能够缩短操作时间、提升患者舒适度,同时还能够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3.2.3 互动度高 患者在印膜、取模的过程中是具备清醒意识的,此时医患之间的有效交流能够增进双方的关系,也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治疗依从性。但传统印膜方式需要将印膜材料放入患者口腔中,患者很难与医生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更加难以了解其修复想法,这样就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体验感,增加修复风险。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可通过系统进行患者口腔组织形态的三维展示,同时还能够显示彩色信息,通过动态比对的方式模拟修复治疗的整个过程,给予患者直观的画面,其优势在于患者对于修复治疗方案的理解也能够加深,若有不同的想法可及时提出并进行调整。这样的沟通与操作方式体现出以患者为本的基本工作原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张志升等[16]将240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印膜技术应用于烤瓷冠以及全瓷冠修复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普遍反映口内数字化印膜体验较好,在与医生的交流中可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尤其是在烤瓷冠修复中,数字化印膜技术能够达到更好的边缘密合性与牙周指数。在全瓷修复中则两种印膜方式的修复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证实了修复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友好互动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修复满意度。

3.3 应用局限

3.3.1 精密度有待提高 尽管大部分学者认为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能够达到更高的精确度,但这种精确度并未达到理想中的状态,影响其精密度的主要原因在扫描系统的扫描头。目前系统配用的扫描头比较纤细,单视野现场数据不足,要想获取全面性数据需多次扫描并整合拼接,而这样多次拼接的过程中就会扩大数据的误差,影响数据的精密性。此外,要想实现数据的有效拼接还需要找到明显且固定的参照点,但由于患者口腔黏膜形态不够理想,这样就会增加数据的拼接难度,更加增大了数据精密性风险。此外,很多实践治疗病例显示,该技术对于部分牙弓扫描的精准度要远高于全牙弓,其精准度还会受到患者口腔环境以及具体缺损情况的影响。甘宁等[17]曾对28例患者进行上颌印膜研究,分别采取传统印膜法与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对比最终的3D图像以及石膏模型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鄂穹窿高度患者的两种印膜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牙列宽度患者的印膜正确度与精密度均存在差异,说明患者牙齿情况以及口腔环境会对印膜精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3.3.2 软组织还原度不足 经过研究发现,采取骨水平种植体的患者一旦取出修复体就会出现严重的软组织塌陷与变形情况,这也说明口内数字化印膜技术在进行扫描的时候难以捕捉经塑形后的实际牙龈形态,再加上口内扫描仪的扫面范围与扫描深度比较有限,因此无法真实复刻患者轮廓较深的牙龈部位。如果患者因牙周病导致软组织周围存在唾液、血液等情况,数字化印膜扫描的难度就会增大,甚至难以确定表面形态,严重增加修复后的美学风险[18]。

4 总结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领域发展迅速,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作为数字化流程中的重要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印模技术相比,口内数字化印模在临床操作效率、患者就诊体验、模型储存、节约成本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精确的印模是获得长期稳定的修复效果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对于传统种植修复而言,由于需要借助印模转移杆和替代体间接地获得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三维位置关系,种植修复印模的临床操作较天然牙固定修复印模更为复杂。经过临床实践,传统印模技术已衍生出多种改良方法以尽可能提高模型的精确度,但仍有一定的改善空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不断普及,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因其临床操作高效、患者体验更加舒适、便于医技患沟通、易于数据储存等优势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膜技术印模牙周病
《口内数字印模技术》出版发行
《口内数字印模技术》出版发行
口腔传统种植印模精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04-13 05:57:52
天津市华宇膜技术有限公司
供水技术(2020年6期)2020-03-17 08:18:56
浅谈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10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金属烤瓷桥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