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课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3-08-25 13:30种莉娜
求知导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小学教学微课

摘 要: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程类型,其根据学科特征或者教学特点制作而成,有情境化的特点,具备一定的互动功能,可以满足多种学习需求。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以微课为载体,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启迪学生心智,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文章阐述了充分利用微课优势,使微课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科学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教学

作者简介:种莉娜(1981—),女,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微课逐渐被推广到课堂教学的创新应用当中。对微课进行探索与应用,可以发掘并推广各个学科的典型案例及优秀的教学经验,缩小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在小学科学课上巧用微课教学,挖掘微课的教学优势,可以有效提升科学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充分利用微课的时空特征,拓展科学教学范畴

(一)突破科学教学的时间限制

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扎实掌握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师就需要应用微课。微课主要以视频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观看,巩固课堂效果。

例如,在“好用的工具”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微课来延长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工具的特性,如果仅让学生观察工具,则课堂少了许多趣味性;但如果让学生体验拧螺丝制作工具的过程,课堂时间又不足[1]。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微课视频,创设一个时长约5分钟的教学情境:将一箱书从教室搬到操场,单纯依靠人力搬运非常费力。通过微课视频,教师向学生展示扳手、螺丝刀、钳子、锤子和手摇钻等工具,以及小木板、万向轮、螺丝、螺母和绳子等材料,同时发起提问:“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辆可以运输书本的平板小车呢?”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思考平板小车的制作方法并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小车的制作,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另外,科学课程内容涉及的领域很多,在教学有关植物、动物和天文现象等单元时,教师往往难以当场创设出有效的情境。比如,教学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工艺时,制作酸奶时间需要12个小时以上,时间太长;教学观测北极星、月相的方法时,白天无法开展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之下,应用微课具有多种优势,如可以通过在视频中添加时间轴的方式,动态展现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可以通过微课模拟展示天体的运行轨迹,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进行认识。

(二)突破科学教学的空间限制

科学学科教学需要户外实验的辅助。有的教师已经习惯了先通过课件或语言进行描述,再将实验材料及任务交给学生,让其在户外进行探索。这种情境创设方式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真实性不足。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科学教师也意识到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只是简单重复强调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技能,不仅难以让学生接受,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入微课来开展户外实践,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向学生进行演示,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难题。

例如,在教学“彩虹”这节课时,微课教学的作用就尤为突出。为了使学生了解彩虹产生的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在室外阳光充足时,使用喷雾器向天空喷水[2]。站在什么方向上,是迎着阳光还是背着阳光,喷雾器喷水的高度、角度如何,这些都需要教师仔细思考和指导。单纯采用语言描述或者图片展示等方式,学生理解起来并不直观;而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展示户外实验的步骤和细节,减少学生进行户外实验时的不适应。

二、结合微课的直观性特征,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

(一)促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

以课堂小实验为载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無疑是最直接的;但用课堂小实验创设出的情境缺乏完整性,体现不出更深的知识内涵。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的直观性特征,来向学生演绎深刻的科学原理。

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用米汤写出密信,然后再将文字复现,使学生了解含淀粉的食品能与碘酒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蓝这一化学现象。这种课堂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易出现某些问题,比如在实验时,米汤的制作方式与纸的类型会让实验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若米汤熬煮太久,将其写到白纸上后,文字不会与碘酒发生反应,这是因为淀粉已分解为糊精。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喷过碘酒后用米汤写出的文字不呈蓝色,纸反而呈蓝色:这是由于米汤中的淀粉已变成糊精,不会与碘酒发生反应,而有些纸在生产时使用了淀粉做胶料,因此纸会与碘酒发生反应。教师利用微课,可以从米汤的不同制作方法、纸张的种类等角度出发分类进行实验,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

(二)提升学生对科学内涵的理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等的限制,小学生倾向于用形象思维来认识新知,有许多知识上的盲点。在形象思维模式中,小学生对某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易产生认识上的混乱,因而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教师可围绕这一矛盾,把抽象的科学知识用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打破传统课堂上学生仅能借助想象来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这一限制。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地表现出来,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直观画面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3]。特别是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足,更加需要微课来辅助学习。

例如,在讲解“我们身边的物品”时,教师就可以用微课把不同类型和形状的对象一一展示出来,如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等,让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主动展开想象,在视觉的直观冲击下形成对知识内容的基本认知。

(三)凸显科学现象之间的对比

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再加上好奇心和探索欲都很强,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因此他们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之外,造成学习低效的现象。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在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阐释的前提下,利用微课营造趣味化和具有强烈对比特征的学习情境。具有趣味性的微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种比较宽松、热闹的气氛下主动、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在“物体的阴影”与“影子的奥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动画,来表现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影子。比如,当太阳从东边向正中运动时,物体的影子就会渐渐由长到短,由模糊到清晰。正午时分,影子常位于物体正下方且最清晰。下午,太阳不断西移,物体的影子逐渐拉长,而且变得模糊。在呈现动画的过程中,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物体的影子朝向、长短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

三、结合微课的指导性特征,完善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

(一)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学科以让学生获得基础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基础知识的巩固是参加实践活动的先决条件,而通过实践操作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对教学内容中的实践部分进行演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避免出现错误的操作行为。同时,利用微课教学来加快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是非常必要的[4]。

以“电”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给学生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电路的组成以及用电操作安全,让学生牢牢把握基础知识内容。教师可在微课中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小开关,将每个环节都进行详细的介绍,鼓励学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微视频的引导,按照教材步骤尝试制作小开关。

(二)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科学实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小学生想要顺利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和演示。針对难以把控每一个操作细节和难以顾及课堂上每个学生的问题,教师可借助微课教学,凸显实验操作的细节,通过镜头特写对重难点操作进行重点展示。

例如,在“植物的细胞”的教学中,学会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用显微镜进行实验操作是关键。教师若采用常规的课件导入方式,一股脑地罗列重点,则学生易遗忘或者忽视细节。而微课的应用,可以使实验操作条理更清晰。如:1.先将清水滴到载玻片上;2.用镊子轻轻撕一片洋葱表皮,摊开在载玻片上;3.使盖玻片侧面与载玻片表面水滴接触,慢慢放下来;4.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这4个步骤如果使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现,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整个操作过程,在1分钟之内对装片制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其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

(三)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

科学学科涉及许多生活中学生不易接触到的事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部分实验资源难以获取,因此难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仿真实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让学生产生科学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质量。

例如,在“机器人”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只在手机或者电视上见过机器人,但是很少与机器人进行过互动,更不知道机器人的运动原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利用虚拟课堂将机器人制作成模型,通过微课动画来展现机器人运动过程及动作特点,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模拟真实场景下的操作。借助微课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能使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探究并勇于解决问题。

四、结合微课来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

微课在各学科教学之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5]。相较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微课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利用微课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学生以后参与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微课在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想要最大化地发挥微课在情境创设方面的优势,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微课资源,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构建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其中能够自主探究并达到预期学习目标。互联网上微课资源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微课资源,比如视频、图文、动画等,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探究。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制作微课,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融入其中,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6]。

其次,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学习任务。在引入微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比如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微课中寻找答案,或者让学生在微课中观察实验过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等。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微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探究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总结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很多优势,能够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微课资源,用好微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利用微课指导实验操作,阐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解答相关问题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潘娅岚,马勇,郭杨,等.基于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1):5-8.

马正清.微课在小学高年级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智力,2022(27):132-135.

汪大珂.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微课制作与应用:以《浩瀚宇宙》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唐佳静.微课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谢永祥,孟立锋,史伟,等.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5(2):76-78.

王文斌,杨颖倩,黄理国,等.“微课+翻转课堂”在血管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2):115-118.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小学教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