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中的“情与韵”

2023-08-22 19:40胡雅青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散文高中语文

胡雅青

摘 要 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为例,围绕着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从聚焦语言、再现画面两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引领学生在紧抓“闲笔”和捕捉“镜头”的过程中,感悟文章中深厚的情感、体会其特殊的韵味,深入挖掘文本中隐含的审美要素和文化资源,让学生在“闲笔”下悟真情、在“镜头”中察真意,领略到散文中独特的美。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散文 阅读教学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写景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围绕着“秋晨之景”“秋蝉之景”等五个方面,凸显出了“故都的秋”的悲凉、清寂,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爱国情。教师要依据文本特征,引领学生在品读、赏析的过程中,从“秋景”中挖掘其中蕴含的主观情感,从其旁逸斜出的“闲笔”以及再现画面的“镜头”入手,实现审美鉴赏和深度解读的目的。

一、聚焦语言,感悟散文之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文學创作中,作者会对文中的字词、语句、表达方式等进行细致的推敲,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往往蕴含着别样的深意。在《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我们也聚焦于文本的语言要素,紧抓文本中的“闲笔”,从那些看似不起眼、旁逸斜出的笔触入手,深入感悟散文中寄寓的深厚情感。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第三段“牵牛花”一词后,加上“(朝荣)”这一夹批,大多数学生读到这里时都会感到困惑,一时之间难以准确解读作者的用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将这一处“闲笔”作为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同学探讨和分析夹批的作用。对于“朝荣”的读音,学生难以准确把握,部分学生认为应读“cháo róng”,根据这一读音,其意为“向着太阳而生”,表明牵牛花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但是,这与整篇文章凄清、寂寥的秋天氛围显得极不和谐。因而,在反复琢磨后,我们对“朝荣”二字的读音进行合理界定,读作“zhāo róng”。明确读音后,学生利用《现代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确定了二字的含义,最终将其定义为“特指晨开暮落的花。即木槿。”此时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何作者要以一个相对生僻、晦涩的词语,解释一种常见的植物呢?依据学生的疑问,我们聚焦于“朝荣”二字,从工具书中可知,“朝荣”是木槿花的别称,它以“朝开暮落”为主要特征,而“朝颜”则是牵牛花的别称,由此可见,二者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郁达夫在牵牛花的后面加上“(朝荣)”的夹批,不管是不是赘余,其意图都是指向“花开花谢时间之短”,他旨在以花开花谢的周期,抒发自身对生命凋零、时光易逝的感慨,进而表现出秋之凄清和悲凉。

此外,在描写秋雨时,作者不仅重点写了雨,还写了“闲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闲人”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的问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内容,让他们寻找文章中“闲人”的着墨之处,他们不仅发现了描写“闲人”行为举止、着装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还找到了一组“闲人”的对话,即“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在对话中,秋雨成为了“闲人”对话的背景,人与景交融于大自然中,精准地再现了地方特色的生活场景,使得故都的秋平添一丝人情味,营造了一种闲适的氛围。而这句话中的“一层秋雨一层凉”,根据语用习惯,此句话应为“一阵秋雨一阵凉”,而在此文中,郁达夫将“阵”用作“层”,对此,我们与学生共同体会这一用法,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摹出“凉风与秋雨一阵阵落下、云朵和太阳逐渐显露出来”的层次性的画面,而若是用“阵”,带给学生的则是纵向的速度感,难以让他们体会秋风、秋雨、秋云和秋日等交叠而出的画面,自然也削弱了整篇文章的美感。

又如,作者以“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引出了自己对“故都的秋”的画面,他在文章的前两段提及“南国之秋”,意图用对比的方法,衬托出北国之秋的特点,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但是,他却又在文末两段,又一次提到“南国之秋”,这不免让学生思索其用意。针对这一问题,若按照传统的文本解读方法,我们会将其定位于“首尾呼应”,但若仅仅限于“首尾呼应”,便使得郁达夫的文章落于俗套了,所以,在文本解读和鉴赏中,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这处“闲笔”,一方面,开头处所描写的“南国之秋”,整体上概括了南国之秋的主要内容,具有明显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的特征,而结尾处的南国之秋,则更为具体、详细,凸显出了南国秋天的特点。由此看来,文章中这一“闲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郁达夫借助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凸显出南北之秋的差异,表达他对北国秋天的情有独钟,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极致热爱。

文章中的“闲笔”不止于此,我们重在教方法,而不是全盘输入,在寻找和品读几处“闲笔”后,学生的阅读方向发生了转变,那些曾经看似不起眼、不重要的词语、句子等,俨然也成为了学生关注的对象,他们对于散文文本的理解深度有了明显的增强。

二、再现画面,体会散文之韵

散文是一种追求形式和意蕴相结合的文体,在散文中,通常包含一帧帧意蕴深刻、审美性极强的画面,这些画面,便是作者从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镜头”,将这些画面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极具韵味的散文文本。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与深意,还要让他们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和视角,再现文本中的画面,捕捉文本中的“镜头”,进而体会散文的韵味,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真实感悟。

《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以极具艺术特色的镜头感,为我们勾勒和描摹了一幅幅动态的图景,透过这些“镜头”,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景物间流淌着的脉脉温情,这些情感才是郁达夫想要传达的主要讯息,他通过虚化的背景、失焦的画面,将深厚的情感置于秋景之中。比如,在描写北国槐树时,郁达夫运用了大量“像花又不是花”“柔软”等看似细碎、割裂的词汇和语句,没有从整体上描写槐树,但是却通过一个个“镜头”,将他自身的感官体验记录下来,仍旧给人一种生动形象之感,在阅读时,学生可以围绕这一片段,对散文的独特韵味进行细致赏析,以此了解郁达夫描摹画面、营造意境的文学造诣。

而在描写南国的秋天时,作者借助简洁的文字,将南国秋天中常见的景色展现出来,如“草木不显”“天空颜色清淡”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写实风格,而镜头一切,作者以“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转换画面,又带给人一种奇妙的新鲜感,通过这种捕捉碎片化“镜头”的方式,增强了整篇文章的生活性。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重点研读了文章中包含的碎片化“镜头”,让学生将文中朴实自然的画面再现出来,引导他们寻求散文中真实的郁达夫,感受他对北国之秋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在秋景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从而在明确其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也能理解散文的情感内涵。

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从聚焦语言和再现画面两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紧抓“闲笔”、捕捉“镜头”的过程中,感悟散文之情、体会散文之韵。从而促进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散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让人痴迷的瑰丽世界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