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曾晓波
摘要 针对当前药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单一、师资融合不足、缺乏系统性设计,以及优质平台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药学“设计性实验”课程应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的技术支撑作用,积极拓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平台,提供教学科研平台以及实践基地的优质科技信息,学院教师及实践基地工程师联合指导,引导学生的自主思维,自拟课题设计实验,提升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出适应当前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高层次药学人才。
关键词 实践教学;设计性实验;药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1.030
2016年10月國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强医药技术创新,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医学科技进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从而让医药卫生事业处于一个重点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1]。药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交汇,也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药产业事关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且生物医药是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之一[2]。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药学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亟需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因此,高校药学学科发展应把握机遇,明确学科发展态势,为国家战略提供强力支持。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均在不断深化改革专业人才培养,调整课程设置,高层次药物研发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当前时代发展。
1前期基础
药学的最大特征是学科包容性和交叉性极强,与自然科学(涵盖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等)的深度交叉研究是药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在新形势下,武汉大学瞄准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定位药学发展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狭义的药学学科,致力于瞄准人类健康以及疾病治疗的前沿科学问题,不断探索战胜疾病、增强人类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学校充分发挥多平台和多学科优势,实施“生命医学学科腾飞计划”,布局“战略前沿学科发展计划”,鼓励大交叉、大融合,聚焦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旨在推动生命医学学科整体跃升,成为国家药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武汉大学药学院开设了创新实践课程“设计性实验”,将生物制药、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制剂及药物分析等多门实验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及关键实验操作技能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设计实验内容,利用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和实践平台的优势,使用先进仪器设备开展实验,系统、深入了解新药研发的全过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推动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在药学“设计性实验”实践课程开设之前,相关本科实验课程设置有课后设计性实验,但教学方式和资源较为单一,实施效果不佳。主要侧重传统药学领域,前沿技术较匮乏,最新科研理论和成果与实践教学内容脱节;由实验课程主讲老师拟定实验课题,主要依托学院基础教学和科研平台开展实验,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课题内容分散,多为单独的学科方向,缺乏系统性设计,且新技术、先进设备的操作机会也比较少,学生对于学习高精尖设备和技术的呼声很高;现有部分实践基地流于形式,合作开展少,企业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因时间、空间等问题落实不到位。如何推进科教融合,如何共享多方资源,一直都是药学实验教学发展的痛点与难点。因此,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培养效果距离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优质教学、科研和产业平台资源的充分利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完善课程体系,拓宽途径,充分利用优质产学研平台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自拟课题设计实验,提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是“设计性实验”课程努力的方向。
2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的技术支撑作用,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学生通过全程参与科研训练,熟悉药学领域,特别是生物医药前沿关键技术,了解药学研究和管理相关事宜,能够从事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检验、药品生产与营销、检验监督和新药研制开发与质量控制等工作。
课程整体设置将面向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及医药产业发展”对药学拔尖人才的需求,利用国内新药研发平台,整合企业和国际资源,培养和造就能够把握生物医药领域发展主流,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3特色与优势
“设计性实验”课程具有“精品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体现在提供符合药学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课程技术支撑体系,使学生紧跟科技前沿,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国际接轨,自主课题设计贴近科技前沿和生产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提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多年来学院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资源、条件良好,在培养经费、优质师资和教学质量上提供了保障[3],同时,出台了《药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开设本科生设计性实验实施办法》等系列配套管理文件,为课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独立的实验楼,配备了高效液相仪、液质联用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荧光显微镜、实时定量PCR仪等药学常用大型仪器,并大力支持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还承担着校级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开发工作,开展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等新教学模式[4]。另外,学院与国内多家大型药业、科研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近年来,学院每年增设1个实践基地,累计建设了扬子江药业集团、重庆药友、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实践育人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这些教学科研平台及实践基地资源都为课程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4课程建设模式
4.1“课堂宽,实效优”,营造重素质、强能力、尚科学的育人氛围
拓宽实施途径,利用学院实验中心教学和科研平台,同时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合作深度和广度,前期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这一实践基地为试点,充分发挥其重要辅助支撑平台作用,切实开展培训指导,在学院教师、实验教师和基地技术人员、工程师合作指导下,利用研究院及其关联企业的相关条件进行科研创新实践,开展高水平原创实践教学课题研究,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条件,学生充分利用平台仪器设备和服务资源,自己拟定课题,设计实验内容,打破原来固定选题的模式。
4.2“基础―前沿―交叉”设置多维课程内容
构建符合药学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内容,设计性实验课程涉及多门交叉学科内容,将药物分析学、合成生物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贯通于课程实践。同时,围绕科技前沿技术、高精尖仪器操作、医药行业产业发展动向和需求等内容,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开展线上+线下模式课程和培训讲座3―5场,介绍各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研究方法,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其国际交流能力。通过学术讲座、海外交流、科研体验等多层次教学模式,加深本科生对药学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4.3“边教―边研―边改”多头齐驱并进
系统调研学院及实践基地教学、科研技术支撑平台优质科技信息材料并整理发布,为学生自主科研等项目提供学习参考,平台和实践基地提供检测委托、仪器租用、技术培训、科研合作开发等全方位专业技术服务。学生根据平台资源,結合生产和研发实际,开展相关方向的科研兴趣探索,学院导师及基地技术人员组成指导团队,联合指导学生,组织实验竞赛等活动。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理论+新技术实战”的结合,课程设计更加注重“双师共商、共建”,发挥高校理论教学和企业技术更新的特点,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课后密切跟踪学生实验操作及研究设计的过程、创新成果等,拓宽成果交流展示渠道,提供长期项目培训技术支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制订符合本学科发展与特色的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和标准。
药学“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实施是实验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科研素养、创新潜质和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教学成果进行经验分享和成果推广,相关资源信息、讲座、教学演示视频内容同样适用于医药领域研究生科研培训。通过进一步搭建学生实验成果交流展示平台,提供长期项目培训技术支持,将逐步形成学科特色。
5结语
随着现代药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特别是新药研发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对高层次药学人才的需求规模逐渐增大,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以适应我国医药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发展机遇是国家对药学专业和重大新药创制的重视和投入,学校的全方位支持以及前期教学科研的基础和积淀,挑战是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处于行业发展的成长阶段,药物研发和药学类高端专业人才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差距明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与创新教育不够,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设计性实验”课程本着教学相长、理论结合实际、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的原则,探索教学新思路和新模式,通过推进实验教学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验教学指导手段,突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药学相关研究热点并引入学科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拓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平台,并且针对目前药学设计性实验存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单一、师资融合不足、缺乏系统性设计,以及优质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具有一定教学特色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真正实现通过实验教学锻炼学生能力,彻底盘活实验教学资源,体现实验教师的价值。
基金项目: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研究项目“药学《设计性实验》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021083);武汉大学实验技术项目(WHU-2022-SYJS-12);武汉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综合改革项目“生物制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子课题药学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魏晓瑶,杜然然,杨渊,等.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历程与成效[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0):1-5.
[2]李海天,李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科技产业,2022(9):50-53.
[3]谈弋,何敬胜.浅析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中药学专业的参与[J].科教导刊,2021(20):36-38,144.
[4]杨志刚,段建利.手机APP在药学类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