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职校院体制改革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023-08-21 17:26:49刘旭莹吕忠媛李纳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高职院校

刘旭莹 吕忠媛 李纳

摘 要: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担当。目前,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服务效能还不够高,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层次不断增加,专业设置不断增多,管理服务对象结构更加多元,因此高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亟待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14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定会促进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也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明确了“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的法律地位,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如何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已成为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进一步理顺学校与二级分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二级分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必然要求。

1 明确院校改革目标,构建社会服务机制

立足社会服务需求,明确改革目标,不断完善权责、奖惩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资助力度,不断完善支持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政策制度,激发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实现学校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进一步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明确二级学院的权利和责任,实现二级学院工作机制由被动执行为主向相对独立自主运行转变。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权责统一、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学校统一领导、宏观决策,部门协调指导、监督考核,二级学院自主运行的管理模式。

2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确立社会服务目标

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要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要重视社会服务功能,从人才、资金、物力、制度建设上给予充足的支持,适当增加有针对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奖励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社会服务意识,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的良性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 坚持“简政放权、重心下移”的原则

切实加强层级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学校本着事权相宜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在人、财、物等方面赋予二级学院相应的管理权,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使二级学院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

2.2 坚持“目标导向、分级管理”的原则

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科学设置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强化二级学院管理职能与主体作用,扩大二级学院用人自主权和绩效分配权。

2.3 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明确学校与二级学院各自的管理权限与职责,按责分权,按事理财,责权利相统一,调整确立学校与二级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2.4 坚持“提高办学积极性”的原则

通过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激发和调动学校、二级学院两个层面的办学积极性,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

2.5 坚持“岗位聘用、绩效管理”的原则

全员实行岗位聘用,树立岗位责任意识,体现岗位与责任、任务、待遇相一致。深化和完善绩效改革,重岗位,重贡献,重业绩。强化目标绩效管理,建立关键指标考核和评价体系,科学规范绩效考核。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制定本单位的分配方案并进行自主分配,激发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做实学院实体地位,拓深社会服务途径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将使学校管理重心由职能部门下移至二级学院。学校主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学院绩效指标并实施绩效考核、提供服务保障等对二级学院实行宏观管理;二级学院在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下承担明確的责任和义务,行使二级学院人、财、物的支配权。在管理上,要增强二级学院的自主性,不断挖掘社会服务潜能,不断拓宽服务社会的路径。

3.1 明确权限下放清单

学校根据工作实际,稳妥分步厘清权限下放清单,扩大学院教学管理权、学生管理权、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绩效分配权、项目评审权、评优奖惩权。逐步下放管理权限,增强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

3.2 强化目标管理与考核

学校分别对二级学院党建目标、聘期绩效目标和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予以考核。党建目标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聘期绩效目标包括依法治校、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学生就业、综合管理和社会工作等七个方面;发展目标包括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等两个方面。

3.3 核定二级学院编制

根据上级核定的总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依据二级学院学生规模、担负的职责和工作任务,核定二级学院编制,设置各类各级岗位,使编制管理与二级学院、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规模和要求更加匹配。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二级学院单位工作任务变化,适时调整编制,做到动态管理。缺编人员费用以劳务费方式下拨,二级学院可自主使用外聘人员并发放劳务费。

3.4 改革绩效分配办法

建立以岗位职责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总量范围内,年初按生均将基础性绩效(工资的40%)和奖励性绩效的70%(含班主任津贴、超课时费及所有奖金)核拨至二级学院,奖励性绩效的30%由学校根据二级学院及二级单位年终考核结果年底核拨。其中,基础性绩效随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按季度发放。学校制定出教师各岗位的年度工作任务和积分办法,由二级学院制定发放办法并进行二次分配。学校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争取将创收收入的30%作为绩效进行分配,其中60%由二级学院自主分配,40%留存学校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发放。

3.5 实施分级管理、逐级考核

学校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制,三年为一聘期,中层干部的聘用由学校组织实施;其他各类各级岗位的聘用,在学校统一指导下由二级单位组织实施。中层干部的岗位考核、二级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学院的绩效考核以及关键技术岗位的绩效考核由学校组织实施;其他各类各级岗位考核、绩效考核由二级学院及二级单位组织实施。

3.6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学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细化党委议事清单、校长办公会议事清单,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健全专家学者在学术问题上的决策机制。健全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二级学院工作规章,规范工作运行。

4 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保障社会服务能效

4.1 健全学校对二级学院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与二级学院签订《聘期目标责任书》,对二级学院进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包括发展和党建两个部分)、聘期中绩效目标考核、聘期末绩效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挂钩。

4.2 健全学校对二级学院的监督机制

学校对二级学院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监督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监督二级学院贯彻落实学校党政工作部署的成效;监督二级学院发展和党建目标、聘期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监督二级学院遵守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的情况;监督二级学院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情况;监督二级学院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的权益情况。

4.3 健全二级学院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要加强对二级学院管理决策的监督。二级学院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事关二级学院发展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听取和吸收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建立健全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实施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实行自我监督、民主监督,增强办事,自觉接受监督,保证学校各项政策的落实和二级学院权限的正确行使。二要加强对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完善二级学院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和接受评议制度,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年度岗位考核向全院教职工述职述德述廉,接受满意度测评。

5 明确权限职责划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应该以转变学校部门职能和增强二级分院办学自主权为导向,以明确校院两级管理的管理职责与权限为基础,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为手段,以健全考核监督为保障,坚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激发二级分院办学活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以及服务社会的水平。

5.1 教学管理实施办法

为了推动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理顺关系,明确学校和二级学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扩大二级学院管理自主权,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由教务处、评估督导办和科研规划处三个职能部门行使学校教学管理。

教务处是管理全校教学工作的职能机构,是全校教学管理的中枢。教务处的权责是严格落实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组织开展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学籍管理、教材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各项工作,引领全校的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对全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

评估督导办是强化学校教育管理,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职能机构。评估督导办的权责是统计、上报各类报表,落实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推动良好教风、学风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稳中有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科研規划处是推动和管理全校科研工作的职能机构。科研规划处的权责是负责制定全校科研管理规划、管理制度、办法,对实施过程进行协调和管理。建立、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组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

5.2 教师工作积分及管理办法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激励广大教师专心教学,潜心育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服务社会等工作,由教务处、各二级学院等职能部门行使教师工作积分管理。

(1)教师教学工作积分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绩效考核、注重实绩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地对教师教学工作做出切合实际的考核和评价。

(2)教学工作积分的范围及标准。教学工作积分的范围为我校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教师,以及申报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人员。

(3)教学工作积分结果的使用。教师工作积分的结果将作为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将作为教师评选有关教学奖励的重要参考。

(4)教学工作积分的管理。教师工作积分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进行,教师主动将教学相关信息及佐证材料扫描件上传至平台,经二级学院认定,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即可积分。

教务处将积分结果汇总,报送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5.3 学生管理实施办法

二级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行实体化运作,学生管理重心由学校职能部门移至学院,学院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承担明确的学生管理责任和义务,组织开展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和共青团等各项工作,行使本学院学生管理相关人、财、物的支配权,对本学院的学生管理绩效负责。

校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管理模式、重大改革举措以及各级学生管理目标。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分管学生管理的副校长主持经常性工作。校长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统一调动学校各种学生管理资源支持学生管理工作,统一协调学生管理工作进程,实现各项学生管理目标。

学校建立学生管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工委)。学工委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咨询和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有:为学校学生管理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定期向校长办公会汇报;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发挥其监督作用。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是全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职能机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责是严格落实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及规定,统筹协调全校招生计划编制、招生宣传、新生录取、就业管理、就业服务与培训等各项工作,对全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

学生处是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学生处的职责是严格落实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统筹协调全校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日常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公寓管理、帮困助学、评优奖先、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健康管理等各项工作,对全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

团委是全校共青团工作的职能机构。团委的职责是严格落实上级共青团组织及学校党委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全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管理等各项工作,对全校共青团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

5.4 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建立社会服务专项资金和计划,鼓励高职院校参与地区社会服务,尤其是偏远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产业地区的服务活动。

(1)统一领导、资金集中、核算集中。学校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二级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创收等活动取得的各类收入全额纳入学校财务,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学校对二级学院经费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向二级学院提供有关会计统计信息。

(2)分级管理、财权下放、权责结合。二级学院对经费进行管理。应遵守学校财务制度,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行使计划、使用、审批经费的权限。

(3)统筹兼顾、超支不补。二级学院对自主经费的使用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优先保证正常教学运转所必需的开支;学校对自主经费超支不补。

高职院校要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要树立教师为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推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共同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平台,以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魏有广.高职院校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1):6468.

[2]卢旺,张继明.内涵式发展语境下高校校院两级管理的困境与突破[J].理论月刊,2018,(12):183188.

[3]杨艳玲.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前提、基础和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5657.

[4]蔡蕾,鲁世林.“院为实体”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三个方向——基于中美研究型大学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7,(11):8388.

[5]佛朝晖.高职校院两级管理动因、模式与改进策略——基于110所高职院校的调研[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5):7988.

[6]曹黎娟,胡红华.新时代深化校院两级管理的责权划分研究[J].财经高教研究,2021,5(01):134146.

[7]丁馨.高職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3):5862.

[8]王新春,尹元华.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4):3437.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高职院校
浅析山东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49:24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9:00:34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8:55:05
论新型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完善
针对我国公共财政下预算管理改革的问题分析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29:23
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