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中考语文命题的三大要素

2023-08-19 09:31方小凤谢伟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

方小凤 谢伟婷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中考语文命题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命题材料、试卷形式、试题考点等三大要素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试题材料应链接生活,创设真实情境;试卷形式应以任务相联,凸显整合性;试题考点应坚持素养立意,考查关键能力。命题只有把握试题命制的要素,朝着创设真实情境、凸显整合能力、聚焦语用考核、重视高阶思维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标 中考语文命题 核心素养 三大要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凸显了整合性、发展性、过程性、情境性、实践性的特征。在新课标视域下,中考语文命题应在命题材料、试卷形式、试题考点三方面做出努力,紧跟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基础性、时代性、整合性、开放性的命题能力。

一、命题材料链接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新课标强调“命题材料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生活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创设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情境”[1]。这就要求中考命题材料应创设真实情境,与生活链接。

传统中考语文命题材料大多取材于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或远离学生生活的文本。比如不少省、市的古诗文阅读考核材料选自课内经典篇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这不仅加大了教师在平时备考中强调学生记忆的力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而远离学生生活的文本则容易让学生产生较强的疏离感,加大了学生的文本理解难度。要跳出注重知识记忆考核的“魔圈”,中考语文命题就要走向应“生活”而考。语文命题材料应注重链接生活,关照生活,贴近生活,让试卷充满生活气息,从而让教育主体扎根生活,回归生活。

命题材料应链接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回归真实生活情境。如2020年郴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综合性学习部分以“举办‘我的青春主题毕业联欢晚会”为情境,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回归真实生活情境的命题可选择核心主题或项目作为中心材料,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驱动性问题贯穿整个情境,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穿插在主题学习或项目学习的情境之中。真实生活情境化试题命制可以创设宏观、中观与微观三重生活情境。如2019年南京中考卷试题就鲜明体现了三个层次的生活情境。第一层,宏观的任务情境,宏观层面的情境是项目化学习的生活认知情境,南京中考卷创设了一个宏大生活情境——浏览南京,形成学习的宏观认知场域。[2]这个场域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第二层,中观层次的学习实践情境,试卷编制者将“浏览南京”这个大项目细化成秦淮灯会、身边的传统文化、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南京具体生活遐思四项生活实践活动,这四项生活实践活动构成了中观情境。第三层次,微观层面的情境,即具体的题目创设的情境,属于学科认知情境,与第二层次中观层面的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中观层面的生活实践活动之下还有多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共同组成微观情境,比如身边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为美食撰写解说词、阐释听白局的意义、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文创产品等题目情境。微观情境具有贴近生活又考核学生语文能力的特点。

创设真实情境的命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场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思考,学会解决语文问题。

二、试卷形式以任务相联,凸显整合性

新课标强调综合性,不再将语文知识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不同板块来划分,而是将这些板块内容统整在综合性的任务与目标之下,按照课程内容设置了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级六大组块的学习任务群,架构了课程内容结构化的体系。命题则应“设计多样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3]。那么,这多样的问题或任务怎么设置?如果这任务是零散的、碎片式的,可能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无法为学生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也不能有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度。因此,中考命题应加强试卷形式的统整性,加强各试题任务之间的联系,在关联的生活大网络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命题可先确立试卷总任务,再以总任务来统率多个小任务,使小任务之间紧密联系,以此形成紧密联系的网络,呈现整体化的特征。总任务可以是一个主题,在此主题统率下联结多个任务;各任务又由多个小任务组成;小任务构成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关联度高的问题链。如2021年嘉兴卷以“水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项目连起古今中外的“水文化”,串联起大大小小的任务,细碎的知识在此黏合为整合的知识,生动的情境包裹着项目任务。它以项目形式来结构全卷,以“如何做一个水文化的传播者,让生活更美好”为驱动性问题,以“水文化”为核心知识,以《水——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为产品导向,考核学生在问题解决和产品制作的过程中的调研、系统分析、比较、抽象、推理、解决问题、创见等综合能力。整张试卷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但命题者并不是将一整个大项目直接抛给学生,而是将大项目切割为“方案设计”“学习实践”“成果构筑”三个中观层次的任务,三个中观层次任务下面又有多个微观层次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微观任务,学生逐步构筑最终学习成果。

需注意,同一层级的任务要彼此联系。如2021年嘉兴卷学习实践二“文海遨游,探究水‘神”共有三项任务:补写单元导读,理解把握主题;研读多样文本,感悟丰富意蕴;展示活动收获,表达个性理解。三项任务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围绕整合的材料探究水的神韵。不同层级的任务也相互勾连,共同围绕核心知识形成紧密相连的问题链,使得整个项目浑然一体。比如阅读与写作两模块是不同层次的任务,命题者在命题时则应力求输入与输出的有效对接。傳统中考语文作文题大多是给出一个题目或一段材料,不少学生在考场写作时凭空捏造,或根据材料需要将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组合。积累素材是必须的,但全然为了考试去收集素材以备考试之用,显然破坏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写作模块命题可突破这个局限,破除准备材料的迷信,加强写作与阅读模块之间的关联,让输入为输出准备条件,让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模块为学生提供抒写的桥梁。2021年嘉兴卷大作文就要求学生完成最终产品《水——让生活更美好》成果集的制作,集子设置了“智者乐水”“源远流长”两个篇章,学生可以任选一个篇章写一篇作文,或者为该成果集写一个“序言”。这一作文题紧紧围绕“水文化”核心知识,但同时也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兴趣和个人经验、知识来选择题目。如果单独把作文题拎出来,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笔,但将试题置于整张试卷中,成果构筑与之前的小任务都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并不是脑子里空无一物地胡撰乱作,在写作之前,学生已经借助学习支架对“水文化”进行了溯源。通过阅读各种关于“水”的文本资料,表达自己对“水文化”的理解,在 “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建构,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与依靠学生所积累的背景材料进行写作不同,嘉兴卷关注到了信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试题具有了结构化色彩。

要之,中考语文命题应追求整合性,力求实现项目整体与情境、项目内部各层次的任务、项目内部各层次的任务与情境都紧密黏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关系。

三、试题考点坚持素养立意,考查关键能力

新课标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形成了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中考语文命题应以新课标为基准,在全面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侧重考查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语文实践活动方面的学科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不等同于一般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应是学生学习语文后所具备的语文学科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三大能力维度。[4]因此,命题者不应再对语文知识和单项技能进行机械考查,而应围绕四大语文实践活动灵活整合专题研读、项目探究等学习任务来重构中考语文试题考核内容。如在“识字与写字”模块不应再考查学生的单一知识记忆情况,而应着重考查其知識迁移运用能力。新课标在“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上明确提出: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5]因此,试卷命制应凸出借用资料独立识字的能力。嘉兴卷设计“水与汉字”活动,以对“河”“海”两字的解释为支架,启发学生对“涛”字进行思考和解释,在考查学生认字情况的同时,也对学生是否掌握了文字意义进行了考查。该试题在提供学习桥梁基础上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中考语文试题命制要突破知识记忆的栅栏,在试题考核形式方面要往开放性试题上多思考,力求体现层次,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新课标指出:“倡导设计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试题形式力求创新,鼓励增加开放性试题比例”。[6]如果试题围绕学习知识内容打阻击战,必然会增加学生重复的学习劳动,而重复的学习劳动钝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敏锐度,窄化了学生的知识面。要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在试题的开放性上进行创新,命题者就要先了解试卷考核的认知水平层次。我们依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理论,从布鲁姆认知水平的各个层次对2021年广州、北京、嘉兴三地的中考卷(如表1)的题量、赋分、分值占比进行梳理,以此来分析试卷考核能力的不同。由于在写作部分中,学生自主发挥空间比较大,不同学生写作达到的认知水平层级也有差异,所以暂且不将写作部分纳入布鲁姆认知目标层级进行分析。

嘉兴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并没有单独命题,而是将之穿插在阅读中,所以整张试卷大体上可以分为阅读与写作两部分。其中阅读占67分,写作占50分,还有卷面分占3分,总分120分。广州卷分三部分,积累与运用占24分,阅读与鉴赏占46分,写作占50分,总分120分。北京卷基础运用14分,古诗文阅读17分,名著阅读5分,现代文阅读24分,写作40分,总分100分。

从表1可以发现,嘉兴卷的题型设置以主观题为主,较少设置客观题。全卷只设置了一道客观题,即“选择出被隐去的文言文选段中的字”,其涉及学生对选项的字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字词含义的把握。主观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思考与创造。通过检测学生的书面答案,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语言水平,而且还能“看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呈现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图1表明,北京卷、广州卷、嘉兴卷对学生低阶思维的考查分别占41%、38.33%和16.67%,对学生高阶思维的考查分别占19%、20%、39.17%。嘉兴卷较关注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的高阶思维能力,即能够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于试题“‘将购物广场改为运河红色文化博物馆的提案是否可行”,学生可以赞同或不赞同,但是必须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提案作出价值判断,并给出恰当的理由。这种问题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复杂问题,学生若想解决问题就必须调动高阶思维,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实践中。《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7]中考语文试题编制应提高分析、综合、评价等需要运用高阶思维的试题的比例,注重对学生语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

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变革必然要求试题命制的变革,新课标为中考语文命题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重视中考语文命题与新课标的内在一致性。为有效反馈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中考语文试题命制应该把握好命题材料、试卷形式、试题考点三大要素。命题者在试题命制中应朝创设真实情境、凸显整合能力、聚焦核心素养、重视高阶思维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驱动 赛学互助 德技双培 四环模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JGB14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3][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0、50-51、14、50-51.

[2]诸定国.以项目化学习构建表现性评价——2021年浙江嘉兴中考命题的探索及其启示[J],语文建设,2021(15).

[4]徐 鹏.语文学科视野中的关键能力辨析[J],中学语文教学,2018(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 cn/srcsite/A06/s3321/202108/t20210830_555640.html.

[作者通联:方小凤,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谢伟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新课标核心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