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涛,刘建明
(北京市利康强制隔离戒毒所,北京 102609)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有4010 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无保护性行为是HIV 感染的主要原因[1],每一次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HIV 的风险为0.3%[2]。吸毒人群是HIV 感染的高危人群,新型毒品已逐步成为吸毒人员的主要吸食毒品,吸食后能够产生极强的中枢兴奋和欣快作用,诱发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性交易、性暴力等不安全性行为,增加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风险[3]。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男性感染HIV 强戒人员对于HIV/AIDS 防治和吸毒、戒毒的相关认知行为,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戒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2022 年9 月在所的感染HIV 的强戒人员。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同时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 年版)》的诊断标准[4]及ICD-10 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能表达内心感受者;③愿意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或因脑部感染、肝性脑病导致意识不清者;②合并其他躯体严重疾病不能配合者;③不愿意参与研究者。本研究经北京市利康强制隔离戒毒所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受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运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研究结果均采用匿名方式,姓名以编码代替。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访谈提纲,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如下:①一般资料;②你是如何走上吸毒道路的?毒品给你带来哪些伤害?③你了解哪些与健康有关的信息?生活中如何促进自己的身体健康?④你是如何感染HIV 的?怎么发现自己感染的?⑤感染后的心理状态和治疗经历?如何看待自己的病情?⑥关于毒品/戒毒,将来有何打算?
1.2.2 质量控制
本次访谈选择在安静不被打扰的场所进行,访谈者首先向受访者说明访谈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强调访谈保密性、承诺用编码代替姓名、隐去个人身份信息,以取得受访者的信任;访谈者不对受访者存在任何主观偏见,不进行任何价值判断,以保证访谈的客观性;整个访谈过程充分尊重受访者意愿,访谈时间根据受访者的意愿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30~40 分钟,访谈过程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录成文字,并记录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转录后的文字资料由访谈者和受访者共同进行回顾,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访谈结束后按照Colaizzi 的现象学资料7 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记录;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并穿插研究者自己的想法和反思,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本研究共纳入20 名强戒人员,均为男性烫吸冰毒者,目前均在规律服用抗HIV 药物并接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其基本情况见表1。通过对访谈资料分析,共截取有意义的语义片段712 个,归类为强戒人员健康素养及对HIV/AIDS 的认知、总体健康状况、对吸毒/戒毒的认知3 个部分。
2.2.1 健康素养高
本次参与研究的受访者总体文化水平较高,对健康知识掌握普遍较好,其中P6 为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P3:“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都需要长期服药,通过服药可以使血糖、血压等指标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P4:“流感高发的季节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大大降低梅毒、尖锐湿疣、淋病、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风险。”P16:“与HIV 感染者拥抱、握手、一起工作不会被传染HIV,但是与肺结核患者近距离无保护接触可能会被传染肺结核,因为结核菌会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2.2.2 感染HIV 前并未有足够的重视和预防措施
本次纳入研究的20 名受访者中有16 人是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在发现自己感染HIV之前均没有进行安全防护的意识,P3:“感染HIV的过程我并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可能是由于与他人发生高危性行为导致感染的。”P4:“我知道自己没有节制和没有固定性伴侣的高危性生活感染HIV 是迟早的事。”P6:“我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多年,在进行性行为的时候虽然也有一些预防措施,但我真的不喜欢带套。”P10:“在毒品的影响下,频繁更换性伴侣,并且不做任何保护措施的进行性行为使我感染了HIV。”本次调研对象P1 为通过注射毒品感染的HIV:“和别人一起注射海洛因长达一年之久,有时没有注射器了就用别人用过的,也有时想着别人用过的注射器残留有海洛因扔了怪可惜的就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当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2.2.3 对HIV/AIDS 虽有正确认识,但仍缺乏应有的重视
本研究发现,感染HIV 的受访者在发现自己感染HIV 之后,接受了社会多方面的健康教育,掌握了传染病防护知识,对传染病尤其是HIV/AIDS 有了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受访者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积极有效防护;但是仍有部分受访者对于防护HIV/AIDS 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进行高危性行为时没有做到每次都采取安全措施(P2、P4、P10、P11、P12、P13、P15、P16、P17、P18、P19)。P4:“我确诊后参加了红丝带之家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听了艾滋病专家老师的一系列讲座,是这些公益活动让我一步步接纳自己,今后我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一定会抑制病毒复制,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P9:“艾滋病可经血液、母婴、性爱传播,目前还不能治愈,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AIDS 的药物,也没有疫苗;当人感染HIV 后,病毒会持续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感染HIV 的病人需要终身服药。”P17:“自己对艾滋病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比较快地克服了最初的恐惧,我相信只要坚持服药治疗,完全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P4:“我大概有几百个同性性伴,知道自己感染后有联系的都告知他们了,平时性爱的时候偶尔会采取安全措施。”P13:“我有3 个异性性伴,数不清的同性性伴,现在性爱都不采取任何措施,因为我觉得带套不刺激,没啥感觉了。”
2.3.1 合并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比例高
本次被调研的20 名受访者中16 人是通过同性性行为感染的HIV,另外3 人也有过同性性经历,20 名受访者除感染HIV 以外全部患有其他慢性疾病。P8:“吸毒这些年把身体糟蹋的不行了,被传染了好几种传染病,我自己都嫌弃自己太脏了,还需要终身服药,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P19:“我的身体太差了,病太多了,虽然每天都在打针、吃药,但自己内心的担忧从来没有减少过,想多活几天就不能随意停药,只能终身服药。”
2.3.2 共病精神障碍比例高
本次被调研的20 名受访者中3 人(P3、P6、P14)共病抑郁障碍,发病率(15%)高于中国成人心境障碍(包含抑郁障碍)患病率(4.06%)。P3:“刚查出来感染HIV 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恐惧,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心情特别低落,后来虽然知道服药能控制病情,但是仍然感觉特别绝望、无助,就想长痛不如短痛一死了之。”P6:“那段时间心情特别不好,感觉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人活着没啥意思,想着有一天抽过去了该多好。”P14:“刚进去的时候特别绝望,感觉没什么奔头,有过一次自杀行为,不过被周围的人制止了,后来通过服药和别人的开导,现在觉得心情好多了。”
2.4.1 缺乏警惕性,误入吸毒之路
所有受访者在接触毒品前对毒品均没有正确认识,防范意识差,抱着“玩一玩、试一试、不会上瘾”的心态走上了吸毒的道路。P1:“在县城玩牌的过程中,看见好多人在吸食毒品,好奇心的驱使且自己经济条件不错,不知不觉走上了吸毒的道路。”P11:“一次喝醉后在场的人提议用冰毒为我解酒,当时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用完后也没有任何的感觉,只是后来的几天我都没有困意,性致还特别高。”P13:“毒品就是我的助性剂,我没有体会到它有多恐怖,我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它来增强性爱的兴奋度与快感。”
2.4.2 能够正视毒品的危害,希望戒毒
受访者入所后,经过教育和学习,大部分受访者都能够认识到毒品对社会以及个人身体的危害,树立了戒毒的信心。P4:“现在被强制隔离戒毒,经过所里多方面的教育,我已经充分认识到毒品能够损伤大脑的神、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伤害,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一定要下定决心戒除毒瘾。”P8:“我要利用好在强戒所的这段时间,努力参加学习毒品危害的相关知识、学习法律法规,从而敬畏法律、远离毒品、彻底戒毒。”P6:“我很想把毒戒了,但是我每次有性需求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想起以前吸毒后性爱的刺激和感觉,我不确定出去以后能彻底戒断。”
3.1.1 文化水平高于强戒人员总体水平
本次纳入研究的20 名受访者中P1、P18 为小学学历,P8、P15 为初中学历,其余16 人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学历水平远高于目前多项调研得出的强戒人员学历总体水平偏低的现状[5]。本次调研的20 名受访者中有17 人为同性恋者,总体文化程度较高,这与国际上同性恋者文化程度较高相一致[6]。研究显示[7],男性强戒人员文化程度与健康素养水平呈正相关,文化水平显著影响健康素养,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健康素养越高。
3.1.2 总体健康状况不佳
成瘾是一种慢性脑病,长期滥用毒品可引起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甚至导致脑细胞的形态学和一系列脑神经生物学的病理变化[8]。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大脑,促使神经递质耗竭性的过量释放,由此产生高强度、持续的、病理性的兴奋或抑制,长期吸食新型毒品会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神经细胞大量破坏,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形成慢性精神障碍的病理基础。近年的研究发现滥用冰毒可导致大脑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长时间减少,对5-羟色胺(5-HT)的回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出现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及睡眠障碍,长期滥用将导致严重的脑功能损害。滥用毒品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广泛累及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并伴有多种疾病发生,其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9];另外,滥用毒品会掩盖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大部分感染HIV 的强戒人员受同性恋亚文化影响严重。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有着它独特的游离于主流文化的特征;同性恋者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男同性恋者往往作为一个被污名化的群体,他们很可能对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男同性恋者面临着更高的获得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很多人由于担心受到外界歧视而不愿公开病情,于是求助于江湖游医,既浪费金钱又贻误治疗,以上诸多因素增加了HIV 传播的风险[10]。
3.1.3 对感染HIV 没有困扰
强戒人员感染HIV 初期感到迷茫、绝望、羞耻、后悔等各种情绪反应,之后便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关于HIV/AIDS 的相关知识;社会上的志愿者以及在强戒所内民警进行心理辅导,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身体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且各项指标相对比较稳定,逐渐接受了感染HIV 的事实,对疾病的恐惧逐渐减少,对疾病的接受程度逐渐增加,绝大部分受访对象心态非常乐观,认为感染HIV 和患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规律服药短期内对身体没有影响,对自己没有困扰。这种积极的心态对于疾病的治疗是积极的因素,但是也要注意在宣传和健康教育时是否将疾病情况描述的过于乐观造成强戒人员轻视疾病,而不重视对疾病的警惕和预防[11]。
3.1.4 小部分被访者戒毒动力不足
强戒人员滥用毒品是生理、心理、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社会内向等人格特征与吸食毒品种类、吸毒方式不同、吸毒时间长短、戒毒次数多少等因素紧密相关[12]。绝大部分强戒人员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滥用毒品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等因素下定决心戒毒,但仍有小部分强戒人员沉湎于吸毒所带来的快感而不愿下定决心戒毒;这部分人员错误思想不利于禁毒斗争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更是HIV/AIDS 及其他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风险。
强戒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感染HIV 的强戒人员具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重点人群艾滋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关怀综合指南(2014)》中5个重点人群其中3 个人群(男男性行为者、吸毒人员、被监禁人员)的属性,做好这部分人员的艾滋病防范工作意义深远。①作为强制隔离戒毒的执行机构,强戒所应当投入专业力量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本土化、通俗易懂、强戒人员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涵盖健康素养、慢性病的防治、传染病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尤其着重讲授感染HIV 后的相关预防、治疗的内容,教会他们不把病毒再传染给他人,做到“HIV 到我为止”;②对出所的强戒人员进行动员转介对接,使其接受清洁针具及抗HIV 药物维持治疗等服务措施,后续治疗得到充分保障,戒毒或不共用注射器,通过减少危险行为来减少新发感染;③动员出所的强戒人员发挥易于接触到高危人群的优势开展同伴教育,关口前移,提高同伴教育质量,扩大对高危人群的干预覆盖面,调动各类高危群体的积极性,并且为他们提供可及、可用和可接受的卫生服务,以及鼓励家庭、社会的支持援助,促其顺利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男性感染HIV 强戒人员文化水平高于强戒人员总体水平,总体健康状况不佳,对感染HIV 没有困扰,小部分强戒人员戒毒动力不足。男性感染HIV 强戒人员HIV/AIDS 防治和吸毒、戒毒的相关认知行为不利于HIV/AIDS 的防治与戒毒工作,相关医务人员和戒毒所应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引导这部分强戒人员防病治病,出所后远离毒品并在防治HIV 方面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打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从而减轻因吸毒引起的系列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减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