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航
人具有思维定势,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受制于三项思维构成的框架:自动思维,社会思维,心智模型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需打破思维定势,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社会思维,拓展与完善心智模型思维。本文以案例分析形式,呈现了教师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反思了教师思维成长与提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教师思维的提升应成为教师培训提升工程的一部分。
“双减”之后,随着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何使教师的思维成长跟上学生成长的步伐,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人是具有思维定势的,通常会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思维路线和模式。现实中,因为一些习惯、规则的存在,思维定势会在某些时候成为一种生活智慧。但在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时,思维定势却有可能成为一种阻碍,一道心理枷锁,阻碍人们突破常规思维,打开新的思路,看到更多的可能。教师由于在自己专业教学上要积累经验,往往会将这种经验积累的思考惯性迁移到教育上来,受自我设定的思维限制的影响,决定教育活动的思考状态。教育是面对生命成长的问题,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教师应首先认知到这一点,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打破以往教育中的思维定势,认真思考面对的每一个教育问题。
认识到教育思维无定势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人类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往往受制于三项思维构成的框架:自动思维,即大多数判断和选择是无意中作出的,并无深思熟虑;社会思维,即思考和行动取决于身边人的所思所行;心智模型思维,即同一社群的人往往以相同的视角认识世界和看待自己。理解到思维框架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屏蔽自动思维,提升社会思维,拓展心智模型思维,所谓“兼听则明”,丰富自己社群的维度,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心智模型思维。
教师受专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首先以解答一道考试题的思路来评判学生的回答,此时,教师处于自动思维状态,是从其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评判这个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区别,从这一点可以看到,教师专业思维对育人思维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到了直接替换的程度。这也从另一角度提醒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育人能力的提升同等重要,在未来的教师培养中,专业发展和育人能力的提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教师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相对单一,往往会出现看问题不够全面,解决问题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心智模型思维。可以更多地了解身边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的人的所思所想,了解不同特质的人格表象,为我们了解不同学生家长带给学生的不同教育经历打下基础,也为我们理解学生的性格和言行,从而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达到最优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认知的觉醒是改变的开始,认知的改变是行为转变的开始。影响认知的因素有很多, 如:成长经历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性格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等等。每一次的教育事件都会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反思。这既是教师的自我认知察觉过程,也是教师行为自觉转变的开始。校長在办学中也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学校的教师培训提升工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有意识地拓展教师的社群思维,有意识地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引领教师的心智模型思维更健康地发展。教师思维提升了,眼界和格局也会进一步打开,很多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育也会向着更全面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也才能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的学生。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