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传 杨 雪 王艳萍 周 旭 吴庆妮 刘红宁
(1 江西中医药大学高等研究院,南昌,330000; 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0;3 江西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南昌,330000)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危重病甚至死亡,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1]。近年来随着饮食、生活习惯等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推算,我国当前高血压患者约2.45亿[2]。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而控制率仅为16.8%[3]。高血压按病因是否明确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高达90%[4]。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以西药为主,但通常有药物单用疗效欠佳、联合用药则费用较贵、肝肾损害大等不足。所以,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中医来说,高血压常被归为“内伤头痛”“眩晕”“中风”的范畴[5]。中医将高血压致病因素归类为风、火、痰、瘀、虚[6]。多因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及病后体虚,导致气血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或肝阳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所致。可通过中药、针刺、艾灸、拔罐、穴位埋线、耳尖放血等方法治疗[7]。艾灸由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受到广泛关注。
艾灸是指利用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热效应刺激经络穴位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4]。随机对照试验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有利于平衡干扰因素的影响,使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8]。在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中可以看到艾灸疗法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9-10]。但是,来自RCT群体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该群体的每一个人,群体的结论推广应用到其他群体中也不一定适用[11]。为科学评价艾灸在真实或接近真实医疗环境下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开展了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紧密贴近临床医疗实际,可更好地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非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7)。观察组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9.76±11.12)岁;病程1~35年,平均病程(10.22±10.38)年;高血压1级、2级、3级分别有8例、29例、24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5例,女32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63.85±12.43)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8.87±8.36)年;高血压1级、2级、3级分别有6例、25例、26例患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JZTYLL20190527003)。
1.2 患者基线特征
1.2.1 血压基线特征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24 h收缩压分别为(124.24±12.37)mm Hg(1 mm Hg=0.133 kPa)和(131.96±15.41)mm Hg;24 h舒张压分别为(73.43±9.22)mm Hg和(77.44±10.67)mm Hg。收缩压负荷分别为(35.29±25.7)mm Hg和(50.32±34.42)mm Hg;舒张压负荷分别为(20.03±23.52)mm Hg和(30.85±31.75)mm Hg。2组除收缩压基线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高血压特征比较
1.2.2 失访率 本研究自2019年5月29日起开始纳入第1例患者,截止至2020年5月26日完成最后1例患者半年随访。74例患者完成了半年随访,艾灸组46例,对照组27例。失访44例,失访率为37.2%。
1.2.3 艾灸频次分布情况 观察组艾灸每周频次频率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每周艾灸频次比较
1.2.4 症状积分基本特征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症状总积分分别为(27.91±11.94)分和(28.08±17.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2)。
1.3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标准[12]。
1.4 纳入标准 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者;2)年龄为18~75岁者;3)依从性好,能配合研究工作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5 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或合并严重心、肝、肾、脑等疾病者;2)准备受孕、已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患有实热证、局部皮损等艾灸的禁忌证,或者惧灸者;4)未按规定进行治疗观察,导致无法判断疗效者;5)有精神障碍者。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1)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压危象或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疾病者;2)自行退出本研究者;3)随访期间因不同原因失访者。
1.7 治疗方法
研究对象接受何种干预措施由主管医师决定,或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进行分组。
1.7.1 观察组 试验前由研究人员给患者发放统一的艾灸盒(峡山热敏灸小镇艾灸盒,批号20190715)和艾柱(江西鄱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级艾柱,批号:20190925),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及取穴方法。患者自己使用或其家属辅助使用艾灸盒艾灸百会、足三里、涌泉、大椎、中脘、关元、至阳、肾俞等穴[13],每次选1~3个穴位,每个穴位各艾灸1~2柱艾柱。艾灸时间及频次可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不干预患者研究前的治疗方案,持续时间半年。
1.7.2 对照组 不干预患者研究前的治疗方案,持续时间半年。
1.8 观察指标
1.8.1 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为24 h动态血压,包括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14]。研究人员在患者治疗前、后各采集1次。次要结局指标为:1)临床症状评分,采用自制评分表。见表3。2)不良事件发生率。
表3 高血压中医临床症状自制评分表
1.8.2 随访 基线时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在接下来的半年观察期间,研究人员每月电话随访1次。询问并记录患者血压值、艾灸情况(艾灸部位、艾灸频次、灸量)、服药情况及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1.9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5]中的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制定。
2.1 主要结局——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差值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24 h收缩压分别为(124.24±12.37)mm Hg和(131.96±15.41)mm Hg;26周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收缩压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MD=0.75,95%CI为-5.49~7.00,P=0.810);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24 h舒张压分别为(73.43±9.22)mm Hg和(77.44±10.67)mm Hg;26周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舒张压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7,95%CI为-3.87~4.60,P=0.863);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负荷分别为(35.29±25.7)mm Hg和(50.32±34.42)mm Hg;26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负荷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34,95%CI为-15.25~12.57,P=0.848);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舒张压负荷分别为(20.03±23.52)mm Hg和(30.85±31.75)mm Hg;26周观察组和对照组舒张压负荷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3,95%CI为-12.72~11.66,P=0.93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差值比较(mm Hg)
2.2 次要结局——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症状总积分分别为(27.91±11.94)分和(28.08±17.31)分;26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总积分变化值有统计学意义(MD=-8.48,95%CI为-13.66~-3.29,P=0.002)。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分)
2.3 单因素回归分析 调整年龄、病程和分级后,2组24 h收缩压变化值、24 h舒张压变化值、收缩压负荷变化值、舒张压负荷变化值和症状总积分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
2.4 安全性 研究发现5例患者在艾灸操作中存在烫伤的情况,使用烫伤膏后自行恢复,无感染等情况,大多数患者艾灸部位肤色变深,少数患者反映艾灸后出现口渴现象,无其他不良反应。
从结局指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24 h动态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2组24 h收缩压变化值、24 h舒张压变化值、收缩压负荷变化值、舒张压负荷变化值和症状总积分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本研究未限制患者之前的治疗方式,患者平素血压控制良好,因此艾灸降压效果不显著。2)实效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是指在真实临床医疗环境下,采用非随机、对照的方式,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治疗结果(包括实际效果、安全性、成本等)的研究[16]。本研究采取非随机分组,文中只比较了基线年龄、病程和高血压分级,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高血压还会受到性别、饮酒等生活习惯的影响[17-18],故2组患者基线特征即存在差异性,导致结局指标变异较大。3)可能是由于患者实际操作时不规范,选穴不标准或是对于灸量的把握不足。陈日新教授提出,“灸之要,气至而有效”[19],患者自己艾灸过程中可能很难达到气至,尤其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普通灸量所起到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且艾灸时间过短,效果还未显现。4)症状积分混杂因素调整前后结局有差异,这可能与自制评分表的内容局限、评分主观性强有关,因此作为证据来讲等级不高。综上所述,患者及其家属使用艾灸盒进行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实际效果还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确定。
从艾灸频次来看,大部分人倾向于1周实施1~3次艾灸。因此,在进行艾灸试验或推广时,我们认为每周1~3次对于大多数人是易于接受的。
从安全性来看,只有5例患者发生烫伤,使用艾灸盒艾灸安全性较高。建议患者在使用艾灸盒时,可在皮肤上先垫一层薄垫,待身体适应温度后再取下,慢慢适应。
本研究失访率达37.2%,需要建立更加严谨、积极的患者管理机制及鼓励患者参加提高其依从性的激励措施。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不干预患者用药的情况下,使用艾灸盒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半年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高,但血压变化不显著,有必要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