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丹
高考命题已经从能力立意转到素养导向,素养导向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要求数学教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梳理、归纳,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引领学生站在学科思想的高度深层次的认识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然而,不少高三复习课往往只重视“题海”训练,学生机械模仿,大量“刷题”,这种“低思维”的复习模式,不仅师生双方觉得疲惫不堪,而且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要让学生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的黄金时间,引领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再认识、再提高, 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引领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主动探究,完善学生的认知系统和思维系统,提升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使体现学科本质、具有深度思维价值的课堂活动真正发生,从而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1 打通知识与问题的联结点,提升认知高度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不是简单罗列高一、高二所学知识、梳理方法、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要站在系统的高度,引导学生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教材为依据,对所学知识“联珠编网”,整合内容板块,促进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引导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度与教材对话,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打通知识与问题之间的联结点,使他们由问题能联系到所学的知识,由知识会联想到问题,提升认知高度.
案例1 课本对“数列”知识是以线串式顺序呈现的,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列”内容进行重组,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这一章节内容的内在结构(如图1),使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逻辑链条有一个直观的、整体的、清晰的认识,从而实现结构化思维的培养.
不少教师在复习各章节知识时,对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一带而过,只强调需熟记公式,然后就进行大量的训练.学生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就无法完整地建构知识体系,更无法体会定理、公式等规律在推导过程中所揭示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一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串,引导学生重温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并重视其思维过程的呈现,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的体悟中,发展思维,提升关键能力.笔者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例,设置以下问题串:
问题1 请回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强调需分q=1和q≠1两种情况.)
问题2 课本是怎样推导公式的,推导过程蕴涵着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强调“减元”思想.)
问题3 在推导中,两边可同乘以q,还可以怎么做呢?(同乘以1/q等,达到“减元”目的.)
问题4 还有其他推导的方法吗?
问题5 请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本质一样, 目的都是“消项”,使无限化归为有限.)
在公式、定理等规律的生成过程中,体现了数学先哲们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归课本,重温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思维品质,提升思维深度.
2 以“暴露问题”为重点,促进思维进阶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错题”是教学的一个顽症.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一些是由于对概念、公式、定理产生理解上的偏差造成的,另一些则是审题不当、运算出错等原因.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搭建“纠错”的平台,把典型的“错题”作为蓝本,经过变式,设计成带有变化性与延展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引导学生纠正偏差,突破思维障碍.改编“错题”的方式有转换问题的条件与结论、变化问题的情境、改变问题的设问方式等等.这样的改编题在形式上与“错题”有区别,能使学生带着新鲜感做题,具有潜移默化的纠偏功效,可提高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具体做法是“错题——交流——歸因——变式——反馈——小结.其中交流就是通过与做错题目的学生交流,寻找隐藏在错误背后的知识缺漏与思维缺陷.“错题”改编后的反馈环节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纠错的目的,小结环节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例如进行方法总结、获得一般性结论等,最终实现“识错、纠错、防错”的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进阶.
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思,学生的思维激流涌动,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好胃口”,促进其主动对解题过程进行深层次分析,对解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提炼,进而产生新的想法,展开新的探索,“生长”出新的问题.
在问题解决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反思:⑴本题的背景是什么?解题的难点在何处?是如何化归的?今后应怎样思考这一类题目?⑵解题过程中哪几个步骤容易出错?怎样预防与克服?⑶该题还有其他方法吗?其中哪一种方法比较基本?哪一种方法比较巧妙?哪一种更简便?分别有哪些可取之处?⑷命题能否进行变式、延展?⑸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哪几种思想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维过程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养成多归纳、勤总结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实现知识结构的内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树、生成知识林,逐步形成“无论研究对象如何变化,研究方法与研究套路不变”的切身体会,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高效正迁移.
总之,高三数学复习是一个不断夯实必备知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全力打造“重学生参与、重知识建构、重思维活动”的魅力课堂[3],让知识问题化,问题序列化,为学生数学行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潜在的“加速度”,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生长”,最终形成数学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良.构建深度学习课堂 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J].中学教研( 数学),2019(11):1-5.
[2]林婷.“有效生成”———未曾预约的精彩[J].数学通报,2011,(5):45-47.
[3]严丽香.突出主体地位 追寻优效备考[J].中学数学研究(江西师大),2022,(2):18-2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精准课堂的研究》(立项批准号:fjxczx22-17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