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2023-08-12 15:54:52陈翠玲
家长·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情境

陈翠玲

作业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和拓展思维等多项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合适的作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习语文起到帮助。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学业上的减负减压成了新的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作业上做出及时的改变,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投入作业的快乐之中,不仅学得快乐,写得也快乐。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良好地再次消化所学知识,还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情况而言,仍然有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没有对“双减”政策进行深入思考,开拓新思路。本文将从核心素养、作业形式、情境代入以及评价改革四个方面出发探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一、围绕核心素养,立足文化育人的教育导向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文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上下五千年许多文人将相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这些不朽的名作筑成中华学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文化自信俨然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教育中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必不可少。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度和自豪感为导向,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来提升对国家的热爱。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故宫也就是紫禁城的建筑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编排有限,课文并没有对细节做充足的描述,除了一张全景图之外也没有多余的图片供学生欣赏,通篇的文字描述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此知识听得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为了使学生对此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设计作业以丰富学生的认识,即根据文章的描述在网上查询和收集相对应的建筑或景观图片,配上自己的解读后发给教师。教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享,让他们感受到故宫的文化与历史底蕴,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学生通过自己对图片的另类解读,一梁一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也愿意主动去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不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文化,每一段文化都有它存在的特定意义与魅力,都是人类文明成果,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力

审美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迅速地洞察到文章的感人或独到之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小学语文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独特的美丽;其次是通过反复思考来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美;最后要求学生要能够独立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学时,“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与“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两句话从细微处表现出知音之间的心有灵犀与惺惺相惜,充满画面感又从侧面烘托两人情感之深厚,彼此之了解。通过对这两句话的鉴赏,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这两句话进行探析,将这两句话所暗含的文学价值变成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不能简单地将移情的概念灌输给学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相处片段,从一些生活或学习中发生的事情来体现两人的情感。学生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委婉含蓄。不一样的描写方式代表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在作业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主要是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文章内容进行品鉴,接受美的熏陶。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特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重视思考的价值,才能在作业完成中进行独立思考、深入探究才,能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迸发全新的思维火花。

二、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科素养

(一)实践型作业,开放学生思想

生活处处是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科,过于循规蹈矩只读死书只会压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让他们在共性发展中获得个性体验,压抑自己的天性。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重视实践型作业对学生思维的發展,让他们在动脑的同时也能动手。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实践型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和观察参透书本中的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爬山虎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包爬山虎种子,让学生自己种植,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细心观察爬山虎在每个阶段的变化特征和生长规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事物会比书本上看到的更具有说服力,多动手才能更加促进大脑的发展。学生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的观察所得绘制下来,如生长初期、中期、衰老期植物的茎脉、叶片是如何的,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植物状态拍照或者画下来附在思维导图当中,这样下次查看的时候就会更加清楚明白。利用思维导图将植物生长的关键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总结其生长的规律和特征,这份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

总之,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作业的设计也需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实践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接触更多的可能性,也能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索知识,从而自觉且灵活地感悟语文、运用语文。

(二)融合互联网技术,创新弹性作业形式

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学习空间不断被拓展,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相较于传统的作业设计,基于网络的作业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海量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做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弹性作业。所以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要时刻关注语文学科在互联网时代所出现的新特点,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的独特作用,让互联网成为促使学生发展的“桥梁”。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以设计弹性作业。如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抄写字词是一项无趣的任务,不会认真对待,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特定APP或者网站,通过笔画演示、读音跟读、字形解读以及识字游戏等引导学生完成识字任务,夯实语文基础。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金木水火土”五个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识字APP对这五个字的解读来进行记忆,如“火”字就像三把火堆积在一起,让人不禁感受到被火烤烧的炙热,识字APP三把火逐渐转变成“火”字的视频会让学生对此字有更加深刻的学习和认识,知道“火”这个字所代表的事物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而在阅读方面有欠缺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增加自己在阅读方面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互联网作业模式是摒弃机械化和一刀切的学习模式,以趣味化的特点生成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作业,作业内容新颖,画面悦人,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中尽情享受知识所带来的愉悦感。

三、增强作业的情境性,激发学生兴趣

(一)听读音频,感悟语文魅力

传统的作业形式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布置,而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做阅读题目时,学生有时候仅通过文字不能理解其所要表达的内涵或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都不高。设置具有情境的作业可以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内容建立有效的联系,增强语文意识。将传统的读写作业形式转变成听读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上或者现实生活中各种语文学习资源,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清明》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家长群发布一条古诗词朗读音频,让家长播放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跟读并背诵,听读时同时注意停顿、高低音以及情感的递进或者转变,感受作者情感。教师还可以找一段模拟路人与牧童交谈时的音频,风声、雨声、路人问路声、牧童幼稚又清脆的回答声交织在一起,使学生在聆听的时候被音频创设的情境所吸引,不知不觉代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构造的情境当中,联想到每一年清明时节自己的所见所感,感同身受即为意境。随后教师布置作业: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整篇诗歌进行翻译,感受诗歌的情感与魅力。比起抄写课文和对照原文进行翻译,根据音频进行跟读和翻译会更加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乐趣,也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思考,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观看視频,激活学生思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懂得利用情境教学法吸引学生兴趣,在作业设计上也要营造可以激活学生自主思维的热情与能力。创设作业情境,应当建立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联系,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教学时,视频是创设情境最直观和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会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这样有利于自身更加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段北京过年的素材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书本所描述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在真实生活中的体现。随后让学生按照课文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顺序以及详略细节等,仿照这样的写作手法将自家过春节时的场景描写出来,思考自己家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在“双减”政策之下,符合学生特点并且生动有趣的情境作业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置身于学习之中,从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观看视频中的春节习俗会不自觉地对陌生事物感到好奇,从而激发自己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学习完新课文后,已经掌握新的知识点,接下来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触景生思,诱发思考,引起更多的联想。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有趣、有教育意义的作业情境。

四、创新作业评价,让作业更用心

(一)有趣的图案评价,提高学生自觉性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通常以简单直接的“√”“×”等进行判断。而小学时期正是对富有色彩和活跃性质的事物感兴趣的阶段,这样单一没有感情色彩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热情降低,甚至对于改正错题不屑一顾。

为了让学生从“强制订正”到“主动完成”教师要设想从改变评价符号开始,采用更加有吸引力的评价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有趣的图形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图案代替“√”与“×”或者代表等级的ABC,让评价更加具有人情味。比如,大拇指、笑脸、三角形等代表优秀;小辣椒、花朵、月亮等代表良好;哭脸、三角形、问号等代表不足。对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太强的学生,一把“×”很有可能让他们丧失自信心,教师要允许学生有错误,在指出他们错误的时候也要带一点温情,将冷漠的“×”换成一条横线,提示学生要进行更正。等待学生订正完了再画一把代表胜利的小旗子,表示学生已经弄明白此知识点,或者由哭脸变成笑脸。这样有趣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乐于写作业和更正,还会使学生感受到由错误到正确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可见,作业评价变得更具趣味性和人情味,会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打破错就是错、对就是对的固有批改方法,加以有趣的图案评价,才能让发挥评价原有的价值,让作业走向有效和有质。

(二)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

学生都是渴望得到认同和肯定的,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作业,教师要习惯使用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和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让他们更加有斗志和冲劲。

首先,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评价语言,发挥积极评价产生的作用。受学习能力和本身性格特点的限制,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也存在参差,本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免会出现错误。但在传统的作业批改中,教师的评价语过于单调统一,或简单的表扬“优”或直白的否定“重做”,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评价方式,用赏识和鼓励的评语带给学生自信,尤其是对那些急需鼓励的后进生来说,一句“加油,你可以做得更好”会让他们信心倍增。教师也可以采用肯定式的评价方法,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某位学生的遣词造句很有新意,给评语时可以写上“很有想法,与众不同”;发现某位学生的文学积累很深,各种成语和典故信手拈来,给评语时可以写上“看得出你看过很多书呢,继续保持这个好习惯哦”。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网站或者软件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比如,借用班级优化大师中的作业评价功能,如果学生作业完成得好可以加3分,在平时的课堂或者课后表现中也会进行加分,每周得分最高的学生可以进入光荣榜和本期新星并获得相应积分卡,累积369张就可以兑换积分超市的奖品。采取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式,长此以往可以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往更加独特和创造性的方向发展,学生完成作业评价也不再是机械式的打卡任务,而是寻求自我突破和肯定的阶梯。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营造健康有效的教育生态落实“双减”政策,对学生实施减负减压教育方针已成为大势所趋,教育工作者要丰富作业的形式,设计基础作业、弹性作业以及实践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控制好作业量,切实推进“双减”政策顺利实施。与之相应,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团体也要鼎力相助,共同努力从根源上推进当前的作业改革,让学生能通过作业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快来写作业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