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与创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逐渐深入人心,为学科教学以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指明了新方向。班集体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大家庭”,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影响。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班主任只有在管理工作中“集思广益”,才能带领班级一路向前。德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三观塑造、人格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自然能够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添砖加瓦”。基于此,在治理班级的过程中,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当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科教育推动班级管理朝着科学化、高效化的进程发展,让管理工作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促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打造高质量高品质的优秀班集体。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合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打造有纪律有素质的优秀班集体
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在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下,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内学生的行为准则,学生在行为举止方面应当严格遵循,不应该出现逾矩的情况。然而,学生却很可能因叛逆心理而萌生“挑战权威”的想法,做出“以身试法”的行为。究其根本,这种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班规虽然“管”住了学生的行为,却没有“管”住学生的“心”,学生虽然知道自己应该遵守规则,却不知道为何要遵守。基于此,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相融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道德與法治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学习生活之中明辨是非,让学生从心底里尊重自己、善待他人,更正自己错误的想法,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到了高年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学生还能够学到法律知识,通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使自己成为学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会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还会从思想和行为上进行自我约束。当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影响下进行自我规范,便有利于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与成果,打造有纪律有素质的优秀班集体。
(二)有助于营造“有温度”的班级氛围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一直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学生因为畏惧情绪而难以真正与班主任进行交心沟通,还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受到过来自班主任的惩罚与批评而产生了抗拒乃至于敌对的不良情绪。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会影响班级的团结与发展,而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什么是集体,明白集体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学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尤其能学会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使其既能够知其然,又能够知其所以然,明白集体和班级管理制度对自己成长的积极意义,从而能够从内心深处自觉主动遵守,为自己负责任,为班主任减轻负担。其次,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形成具有关键的意义与重要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谅师长、团结同学、奉献集体、严于律己,形成一派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再次,道德与法治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良苦,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更好地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还能够丰富班会课、班委会等班级活动内容,打破传统僵化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班级荣誉感,营造“有温度”的班级氛围。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道德与法治学科虽然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重视,但是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只学到了理论性的知识,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导致教学成果并不理想。而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应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肩负着德育与法育的双重责任,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成长中的麻烦。因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将班级事务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在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可谓“一箭双雕”。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班主任工作相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班主任工作的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与重要的影响。为了让这一教育措施真正在实践中发挥奇效,作为班主任,应当找准引入工作的切入点,让道德与法治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进班级管理中,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基于此,班主任应在充分思考怎么融合、如何融合、如何体现三大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
(一)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为了让班级能够稳步向前,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将教学的精力与重点放在对学生日常教育的培养方面,只有当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都行得正气,班级风貌才能够蒸蒸日上。日常教育主要包括行为教育与品德教育,不少班主任只是简单地应用“列班规”“设计奖惩机制”等方式约束学生的行为品德,然而这种教育模式治标不治本,学生即使顺应了教师的教导,也只是“口服心不服”。成才先成人,树人先立德,班主任想要实现理想化日常教育效果,需让学生“心服口服”,在班级管理的日常教育方面融合道德与法治因素,帮学生更好地规范思想、道德与行为。
1.行为教育。
行为教育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端正班级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是班级风貌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级的增加,学生需要逐步适应日益变化的校园生活,承担更多的责任,走向更为自立自强的新方向,而在这个时候,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陋习”。此时教师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例如,笔者刚刚接手的班级在卫生方面存在问题,通过观察与了解,发现班级里的学生普遍不喜欢劳动,对值日活动存在抵触心理,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将垃圾随手丢在地上,这些现象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反映的本质性问题却比较复杂和棘手,尤其是“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更体现学生在品行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问题,笔者利用大课间走进教室,要求所有学生都在地上扔一团废纸,学生虽有不解,但依然照做了。然后笔者带领学生离开座位,让学生站在教室门口看一看自己的教室,学生纷纷说:“好乱”“教室就像个垃圾场”这样的话。看见学生的反应,笔者语重心长地说:“一片纸看似很小,但是如果一人扔下一片纸,教室的卫生就会倒退一大步。同学们,‘整洁卫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公共环境、树立集体意识与责任感也是我们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所学过的内容。破坏班级卫生的行为不符合学生的行为规范,也有悖于你们所学的知识,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自己的班集体。”听完笔者的话,学生都羞愧地低下了头,班级又变回了“一尘不染”的样子。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纠正学生的行为,如果班主任一味地采用“不行”“不能够”“不可以”等言论,学生未必会知道自己真正错在哪里,还有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而如果将学生的不良行为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从心底里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感到羞愧难堪,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使班级的成绩再优异,也不利于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长远发展。当学生出现品德问题时,班主任不应该立刻严肃批评指責,而应当用引导的手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将学生的行为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改正自身行为指明方向。
例如,有一段时间班级的作业量较大,一些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一学段的教学进程,因为无法及时完成作业而出现抄袭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各学科教师的反馈中均有体现,此时,作为班主任,应及时进行行为干预。笔者找来一些存在抄袭行为的学生进行询问后发现,有部分同学反映,以自己的能力实在难以完成作业,又害怕家长的责备,因此才“出此下策”。这时候班主任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且告诉学生不诚信行为不仅在伤害他人,也伤害了自己。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寻找其他稳妥的解决方案。
品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比较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基于此,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辅助作用,保证班级管理工作中道德教育与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一致性。
(二)在班级活动中体现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思想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必要内容,也是学生与教师拉近距离、思想沟通的良好契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会将诸如班会课等班级活动变为一场简单的“说教”,不仅内容乏味陈旧,而且学生的参与度低,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活动中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思想,给学生不一样的成长启迪,如爱国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主题是不错的班级活动教育内容。
1.爱国教育。
爱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学生存在“爱国思想淡薄”的问题,不少学生在升旗仪式上交头接耳,在向国旗敬礼时动作不标准,这些问题反映了爱国教育的缺失。教师可以在每周班会时,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进度,向学生展开爱国主题教育,从“国旗意味着什么”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建国史”再到“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史”详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影音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爱国主义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在班会课上学到的知识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举例说明,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2.法治教育。
加强法治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避免其误入歧途,预防青少年犯罪,为每一名学生的光明未来保驾护航。班主任可以以“我身边的‘法治”为主题展开班会活动,引导学生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学的法律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讨论、评价,促进法律素养的切实提高。班主任还可以适当邀请警察同志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宣讲,使学生对法律法规具有更为深远的理解与认识。
(三)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班级建设工作相结合
如果理论教育无法与实践行为相结合,则理论教育便只能流于表面,难以对学生的思维与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如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味地“独揽大权”,学生便难以得到良好的锻炼。基于此,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适当放手,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争当班级的“小主人”。
1.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班级荣誉感是引导班级勇往直前的“风帆”,班主任可以与道德与法治教师联手,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使其自觉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中,为班级争得荣誉;引导学生通过勤奋学习来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爱护班集体、维护集体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为班级管理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培养学生的合作奉献精神。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人人都要有责任意识,人人都要有奉献精神。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讲到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们可以为班级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极组建学习小组,在劳动节分小组进行合作,高效率地将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并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班级活动中,只要人人都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小步,班级建设就会前进一大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对班级建设以及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打造有温度、有纪律、有效率的高质量班集体,有利于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落到实处。基于此,班主任应增强创新意识,采用科学方法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与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相融合,为班级的前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