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建立策略

2023-08-12 18:20:01王爱强
家长·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王爱强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提高學生的空间感、符号感、推理统计感以及数感,强化学生数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表述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与解题习惯。而怎样强化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的数感建立起来,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一、数感的含义

数感是对数量关系、数与数量、运算结果等方面的理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数感,尤其是要在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渗透数感教学,同时也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时期是发展、培养学生数感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需要让学生增强对数学运算以及数量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对数与数的关系产生一定的理解。小学时期学生认知能力差,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耐心是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心态,教学过程中应不急不躁。

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数感,需要划分明确的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增强对事物的认知,让学生在认知和接触的事物中理解数学知识,教会学生从实际出发,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逐渐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关于数量的感知能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渗透一些对数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白数的含义,清楚数的表述特点,在脑中形成数量关系,直到让学生对数的认知成为相应的“数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无法实现一蹴而就的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白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先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并对事物进行观察,逐渐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得到一定领悟。教师要明确数量关于物体的概念,在自己脑中明确显现出清晰的表象,进而从学习的过程中完成量的积累。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领悟,逐渐让自己形成数感,并通过数感的培养来提高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掌握数量关系,提升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感的原则

趣味性、生活化原则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本原则。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教师应当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感的培养。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给学生创建趣味的教学情境。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结合生活实践的学习,这样才可以有效让学生形成数感。教师需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培养数感的方向,使学生在接受教学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与此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原则与方向上,通过引导数学探究、开展实验拓展、激发学生兴趣、创建教学情境等方式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完善对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

三、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应当结合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进一步改善教学的配置与方式。结合数学课程与课外内容,展示小学数学教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真正地理解了数学中数字的含义,才可以做到理解数学内涵,获得愉悦的感觉,这样才能让学生生成长久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或者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这一点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时的一个困难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时候,应当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从实际出发,学会处理实际的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对数感的认知和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效果。

在培养小学生数感能力的时候,同样要注意数感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形成优秀的数感之后,能深入地进行数学学习,对数字的理解以及对学习的感悟得到进一步强化。小学数学教师若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灵活地掌握数字,就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数感使用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解放,不再受到禁锢。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受到通过数感而获得的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四、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而且在课堂上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要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感思维,应当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必须在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预设的课堂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兴趣,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同样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达到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目的,用数学的魅力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绚丽多彩的情境,用来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使学生在兴趣作用下学习,理解并感悟数字,增强学习意识。

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时,想要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则需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假设情境:某小学的一个班级去湖边春游,在湖上看到了许多小船。这时给学生展示小船的图片,对学生做简单引导,让学生数数,结果为“一个小船是由七个三角形组成的”。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带入情境,并向学生提问:“每个小船由七个三角形组成,两个小船由几个三角形组成?”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再继续问三个小船由多少个三角形组成,四个小船呢?并在此同时给学生展示小船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引申乘法口诀的学习内容。学生则会逐渐记住和七相关的全部乘法口诀。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的时候加入生活相关的素材,让学生从生活问题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建立数学学习情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事物的感知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数感得到良好培养。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初次接触数字“5”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展示“5”的图片,并根据绚丽的图片提高学生对数字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数字“5”的兴趣,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仔细地观察事物,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具体的数学相关理解,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一个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思考,继而去验证思考的结论,这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数感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强化学生对数字认知的时候,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并进行估算,让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能力会思考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可能会和正确的答案相差甚远。而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同开展知识探究,逐渐排除那些错误的答案,最终筛选出正确的答案。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能让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而学生在进行思考、猜测、探索、质疑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思维与想法进行反思,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判断能力。这样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能力,促使学生的数感逐渐成熟。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总结正确的结论,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和学生思考互不可分。实践可以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同样能让学生的思考得到验证。亲自感知、理解、尝试、演练并加以练习,才可以让学生学会知识,理解知识,从而高效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例如,在“认识百以内的数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纸上写上1、40、70等数字,每个小组使用火柴棍正确摆放对应的数字。学生在操作时能让自己的视野从抽象的数字转移到实质的物品上,再回归数字,让自己的认知更加直观且更加具体,直到最后知识印入大脑,形成新的知识与图式。

再如,在“角的大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画出一个角,并使用量角器测量这个角的度数,之后把这两个边延长,再一次测量其度数。在这之后,让学生把角的两个边都擦掉一部分,让他们都变短后再测量具体的度数。动手操作并完成上述的流程之后,学生就能够明白:角的大小没有变化。这样的验证能让学生理解“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而角的大小不随着角的两边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为未来解决几何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基础的数感培养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物资以及多元化的图像,甚至是现实案例等完成。开展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以及精美的画面进行,进而在学生的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以及有效的记忆。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自主实践性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的时候,既要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学习,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把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数感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由此收获乐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视角来观察生活并关联生活,从实践中理解数学数字的含义,进而促进数感的形成。

小學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拓展实践”教学环节,带领或者引导学生从课堂上走出来,将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字感知能力。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必须突出趣味性主题,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相关思考,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本身相对抽象,而实际的数学教学课程是让学生学会将抽象的数字和量变得以明确、形象的方式进行理解,其中包含了对一个物体的多种形式以及形状的感知等方面,让学生的数感进一步得到培养。数学知识原本是枯燥且乏味的,不过数学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却很丰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互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并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受益。观察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实际化、清晰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力并非短时间内就可完成,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长时间的努力,对学生进行长久的培养才可以实现。在持久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感能力会不断发展、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操作并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数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想要让学生从情境出发,将相对复杂的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块,应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不断强化学生的数感。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数学知识中的核心问题与数感的培养相结合,在每一个关键知识点上加强对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数感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