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3-08-11 00:00孙阳光王俊
科教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

孙阳光 王俊

摘要 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文章立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大、行业发展快等特点,将工程教育认证要素融入创新人才培养之中,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以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群规划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探讨和具体举措,并进行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为促进人才培养在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工科;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19

随着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数字信息学科相关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关系到社会民生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开设了基于网络前沿技术的特色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近五年被教育权威机构评为具有高薪资和高就业率的优势绿牌专业[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示精神,结合新工科建设和推进现代产业学院要求[2],网络工程专业亟须对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进行调整和改进[3],以使专业发展能适应网络工程相关行业技术前沿进展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4]。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对网络工程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1模式改革和探索

1.1涵盖工程教育认证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和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方向、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等专业软硬件建设和发展规划。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高校应将工程教育认证要素融入人才培养中,制订符合自身办学方向和专业发展、并能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对高层次网络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具体培养目标可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①知识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具有紧跟国际前沿网络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能力,能够基于网络工程技术原理对网络工程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通过结合具体的网络工程实际问题,能将网络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应用于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识别、表达、分析和改进,并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②实践能力方面。针对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运用网络工程开发思维,利用网络工程相关技术,设计面向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现实约束条件下,能开发满足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应用系统,将网络专业技术有效运用到网络工程实践中,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意识。

③职业素养方面。培养出的学生能胜任网络工程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组织等工作,能够在网络工程的设计和实践中融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网络工程实践中具备创新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职业道德修养,拥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④发展潜能方面。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网络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和前沿动态,不断拓展网络专业知识、提升实践创新能力。面对多学科交叉的网络工程项目开发,通过在工程实践中的自主学习,积累丰富的网络工程实际开发经验,拓展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快速和多样性发展。

1.2紧跟产教融合的课程群规划

通过结合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思路,专业应紧密围绕适合自身发展和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素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重点产业对紧缺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依托优质企业技术和资源,专业可采用引企入教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培训以及实践平台等资源优势,设计紧跟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课程群规划上,需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①课程体系应紧跟产业主流技术发展。为适应行业快速发展和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应构建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为导向、以实际真实工程為案例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引入优质企业的资源,将课程和职业资格认证进行课证融合,实现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

②实践平台应提供企业一线实训环境。按企业标准建立具有一线实训环境的网络工程实训室和创新实验室,并借助优质企业技术和设备等资源,引入企业专家团队建立双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战、创新竞赛和实践实习,实现教、练、赛、证一体化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提供企业一线实践环境,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感受企业技术和文化,营造浸入式的工程实践环境。

1.3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标准的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载体,更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保障。企业作为行业发展和创新驱动的主体,可以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在从外部引入优质企业的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同时,加强从内部培育专业精品课程,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实现教和学的有效双向促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①外引优质平台和资源。通过引入优质企业实习平台和资源,提供企业一线网络实训环境,将企业资源融入教学体系中,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企业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实际案例实践以提高网格技能,让学生能亲手搭建、调试、配置以及维护网络,具备网络互连、网络分析与开发、网络安全和网络智能等领域的实践应用能力。

②内培精品课程和师资。结合专业发展和课程设置,派出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技术交流,使专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前沿技术和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网络工程专业具有较完善的国家和企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鼓励专业教师积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进一步增强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图1给出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群规划和教学资源建设之间相互关系的架构图。

培養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制订切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更是顺利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群规划和教学资源建设均需围绕培养目标展开,更重要的是也为培养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基础。课程群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产生相互促进的内在动力,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得到持续改进、迭代优化,共同促进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教学举措和实践

中南民族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是2006年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设立的,目前已连续展开十六届学生的招生和培养。自该专业设立以来,积极开展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南民族大学以合作办学形式开设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本文将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推广到网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创新思维和新型产业理念的复合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①培养目标制订方面。专业结合高校的办学特色,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扎根地方尤其是边远地区从事网络工程的骨干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融合新工科教育教学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要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网络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能够从事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分析与应用、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新型产业理念的复合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

②课程群建设方面。引入优质企业的技术和资源,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充实和丰富。结合产教融合思路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建立了面向基础课程的学科基础课程群、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课程群和满足实践实习的教学实践实习课程群。其中,专业课程群包含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分析与开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智能技术这四个专业发展方向。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群教学体系,专业邀请国外知名高校教授以专业公选课的形式开展国际化教育教学的深度交流,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化视野。

③产教融合建设方面。本专业与多家国内知名IT公司签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积极引入华为等优质企业的产业优势和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开展华为ICT网络工程师训练营等活动,大力开展与华为等优质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由企业工程师参与实际指导和相关职业认证培训,助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实践经验并提高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创造实践平台和条件。

④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师队伍强化产教融合培养标准。专业教师紧跟网络技术发展前沿,科研创新和教育教学融合,取得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同时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和企业交流经验。配备以高层次和海外留学人才为引领,以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为支撑,以企业导师为辅助的教学科研相融合的教学团队,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通过组织优秀青年教师组成学科竞赛团队形成长期的创新活动指导,积极为各类比赛协调场地和提供创新活动平台以开展各项创新活动,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软硬件支持。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华为ICT大赛等重大赛事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百余项,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结束语

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本文立足网络工程专业特点,将工程教育认证要素融入创新人才培养中,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通过规划涵盖工程教育认证要素的培养目标,紧跟产教融合的课程群,以及对教学资源建设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后疫情时代新工科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JYX21034);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校企协同的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202101077014)。

参考文献

[1]王伯庆,武艳丽,王梦萍.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蒋宗礼.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8):34-39.

[3]荆山,王晓芳,刘鹍,等.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2(6):118-121.

[4]施晓秋,蒋宗礼,沈谦,等.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11-17.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