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8-11 00:00郝赫
科教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郝赫

摘要 在新工科背景下,深化改革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现有产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与分析,分别从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一是优化学科体系,加强专业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管理体系;三是加强高校产教融合管理能力建设,旨在构建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出发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化,深入推进高校新工科建设。

关键词 产教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03

自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大力提倡新工科建设,陆续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以及“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并且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致力于全力探索新工科建设模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积极贯彻落实新工科建设,制订与新兴科技发展趋势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产教融合作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成果转化,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今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

1相关概念界定

1.1新工科理念内涵

国家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突破点。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呈现着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国家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工程教育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尤其是为应对新经济形势的挑战,就必须要重视工程教育,增强工程教育下的产业发展力,助力国家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否则会严重影响产业升级进程[1]。

新工科建设的目标与发展的内涵,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根据产业需求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其二,不断根据技术的发展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其三,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手段,创新工程教育教学新方式。其四,积极运用国内外联合资源,打造开放性、生态化的融合工程教育。

1.2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具体指的是高校根据所开设的专业积极开办与其相适应的产业,将产业与教学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有机对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生产与教学脱节

在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战略的过程中,存在着生产与教学脱产的现象,学生实际能力得不到发展,导致其无法满足未来企业的需求。专业课程内容过于偏向理论性知识,理论课所占比重较大,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等实践相关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尽管近些年高校逐渐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但是仍有部分高校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产业专业,与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2.2高校产教融合体制有待完善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涉及多个主体,如政府、高校、企业等,但是由于其本质属性、运行模式以及结构组织的不同,造成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部分高校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保障机制,其设计也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再加上政府、企业也尚未构建较为健全的共同发展格局。

2.3高校师资力量与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一方面,高校产教融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国家对于高校教师并未制订统一的职业标准,高校在选聘教师时通常只是参照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开展面试,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尚未制订明确的考核标准,教师是否具备应对产业发展的职业能力也无从评估。由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不明确性,缺乏可行性的教学评价方案,导致后期的教师评价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并实施。再加上烦琐的检查工作与科研工作,对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无法将精力与时间投入产业发展教学中[2]。尽管部分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是其时间相对受限,无法真正融入企业产业发展中,对其核心业务也缺乏了解,从而降低了高校产教融合教学的效率。

另一方面,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欠缺,保障机制也不够健全,导致企业高校共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缺乏运行动力,优质资源也无法共享与利用。再加上部分企业商业机密意识较强,尽管安排学生到企业内部实习,但是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缺乏专业性的生产岗位,不利于应用型、全能型人才的培养。

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优化学科体系,加强专业建设

优势与特色的学科专业是高校招生最好的名片,也是高校发展与建设的核心因素。新时代产业发展下的企业生产并非依靠单一的技术,高校要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与实际情况进行学科结构调整与优化,进而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高校以专业大类为基础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前两年内实行大类培养,对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认知与了解。后两年内再进行细致专业划分,学生在全面了解专业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根据自身优势选取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从而提升学生的产教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价值与能力。二是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高校的发展方向对学科专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目的,促进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并调整好理论课、概念课与实践课之间的比重问题,既保证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为企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3.2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管理体系

政府要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市场为抓手,将高校、企业、社会产业等融入产教融合管理体系中,进一步提高主体方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大政策与资金投入,贯彻落实参与主体的权利与职责,进而形成集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参与且权责统一明确的产教融合管理体系。一是政府要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对于企业而言,参与产教融合会使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会下降,对此国家可以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减少税收、降低设备购买服务费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乐意接受高校实习生实习。同时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设置专项基金建设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提供与之配套的金融服务,有助于融资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为融合项目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石。二是高校要提供完善的专项制度保障。对于高校而言,实施产教融合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同样这也是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有机契合点。而产教融合中通常需要企业提供设备、场地等,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再加上高校的产教融合建设也是经费有限的,从而抑制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要制订产教融合专项保障制度,不仅要适应企业的经营流程,还要合理分配政府投入的资金,确保产教融合的可操作性[3]。三是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第三方组织。政府要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引导人力资源专家、优秀人才代表以及高校教育专业构建产教融合第三方组织,解决产教融合具体实施中的问题与不足。还要鼓励先进企业以及优秀社会机构对高校开展有偿技术教学服务,亦可以将其有机联合从而设立与产教融合发展相配套的社会组织机构,进而构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国家法律政策是促进产教融合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应基于产教融合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参与产教融合企业实践学生的身份,对其薪资待遇给予明确的标准,切实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针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参与企业的资质、义务、权利、管理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形成完整的制度框架,在根源上保证产教融合的贯彻落实。

3.3加强高校产教融合管理能力建设

一方面,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师资团队。在新工科背景下,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教学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高的高水平結构化师资教学团队,已经成为产教融合战略实施的根本前提。一是要引导高校教师与时俱进地掌握工程教育教学经验[4]。产教融合的要求是“产”与“教”相结合,使其与新兴科技产业不脱节,因此,高校一是要采用优秀人才引进以及定向教师培养、出国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校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二是在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师的同时,以讲座、培训等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大对校内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引导教学能力强但是工程教育能力有待提高的教师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活动,并且高校还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三是针对实践能力较强而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可以借助补短式培养方式如课堂教学锻炼、老教师带新教师等,双向提高教师与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产教融合的实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师资队伍[5]。

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健全实训体系。一是要促进校内实训基地的完善。高校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还要打造服务型院校,以提高就业率、提高应用能力、提高培训效率为目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应派代表积极参与实训基地构建工作,以岗位群建设为方向对校内资源进行组建,真实地还原企业的工作环境,还要设计产教融合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6]。二是要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规范性。校外实训基地是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场所,不仅可以补充校内实践,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到“工作”的转化,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尽管当前部分院校建立了大量的“顶岗实习”“订单教学”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学生多是作为廉价劳动力参与其中,鲜少有技术性岗位。这就说明,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部分企业行为不够规范,过于注重生产利益,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与产教融合理念背道而驰。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规范化运行,为产教融合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主流方向,也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高校要加强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健全其管理体系,加强其能力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新格局,为高校应用型、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公安院校大数据情报研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D20047);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公安情报学专业‘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体系建设研究”(JGJX2022D469);吉林警察学院教师科研项目“公安情报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YKYSZ202304)。

参考文献

[1]沈黎勇,齐书宇,费兰兰.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育困境化解:基于MIT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 146-151.

[2]赵子聪.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路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21.

[3]梁海燕.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2): 79-82.

[4]朱小军.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经验、典型模式的启示[J].职教论坛,2020,36(10): 123-129.

[5]唐宇,于娟,王兵,等.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6):160-163.

[6]杨劲静.产教融合在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