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工硕士研究生“专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8-11 00:00王桂香薛云颜永得马福秋张景怀
科教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班产教融合

王桂香 薛云 颜永得 马福秋 张景怀

摘要 产教融合是创新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烟台研究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是通过与烟台当地企业合作,建立企业“专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班”的培养方案,研究生入企做课题研究的方式。文章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的要素:政策与激励、导师团队之间的协作关系,该要素对于提升专硕培养质量缺一不可。

关键词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班;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18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1]。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硅谷”模式,就是一种产教融合的典范,通过大学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使得学生可获得来自大学、企业、政府提供的资源[2]。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提到,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一定“专硕培养学术化”的错位现象。专硕培养错位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学术研究不端等后果。经过调查发现,专硕与学硕培养错位的原因有:专硕办学历史短、论文研究受项目牵制、指导教师力不从心、专硕的就业压力等[3]。鉴于此,哈尔滨工程大学顺应国家政策与烟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烟台研究院作为专硕培养基地。烟台研究院服务地方经济,受到当地相关企业的欢迎并与之建立起深度合作。

材料与化工专业与烟台当地较多企业在能源、化工、高分子、核化工、医药等领域开展合作,采取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班的方式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同时通过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学生入企科研、教师入企调研等具体实施。企业根据生产实践或创新性发展提出技术课题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课题的主要实施者,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解决企业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形成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渠道。目前,烟台研究院已招收三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深度融合专班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主要体現在个别企业得到新产品开发与产品质量的提升,学生通过入企科研,毕业后决定留在企业发展。

1校企共同制订“专班”的培养方案

企业专班开始招生之前,部分学生通过与企业双选的方式进入企业进行科研课题研究。企业对“专班”很重视,与高校教师共同制订培养方案。烟台研究院材料与化工专业年均招生150人,设有24门专业选修课,3门校企联合课:智能制造技术基础、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讲座、核科学与技术进展讲座,研究方向涵盖材料、化工、能源及核化工领域。材料与化工专业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东诚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设立3个专班:“万华集团卓越工程师”“东诚药业卓越工程师”“泰和新材卓越工程师”。其中“万华班”与“东诚班”有独立的培养方案,经过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老师共同商讨后制订。“万华班”专班有11门专业选修课,集中在化工、高分子、新能源等万华化学主要产业的方向;两门校企联合课:高分子合成工艺与产品开发、腐蚀科学与控制技术。其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由学校老师授课,校企联合课由企业技术专家与学校老师共同承担,企业专家授课课时比例大于50%。“东诚班”有4门专业选修课,4门校企联合课:放射性药物与分子影像、药事管理、转化医学、核化工与核药物专业实验。“东诚班”研究方向为核化工与核药物,作为医药、化工、材料、机械等多学科的交叉点,符合核药学、核医疗创新发展的需求,以烟台研究院这一交叉学科平台,设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专业知识复合型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为我国医药行业提供一个医药与核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平台。

“专班”培养方案不仅仅有企业参与,更重要的是设立了更为专业化、具体化的校企联合课程,使更多的企业导师参与到学生的授课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就能得到实践型导师的教导。

2产教融合的“专班”研究生科研课题

教育部等颁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建立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工程类人才,因此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但是学校所营造的实验室环境远远替代不了真实的工程环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训练和培养,相应地,学校导师多数缺乏工程背景,往往造成研究的课题没有明确的应用背景甚至与工程需求不符的现象。

材料与化工专业以烟台研究院为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与烟台当地企业之间的联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第1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第2年入企做科研课题研究,第3年在企业与学校间穿梭,补充相关技能、数据和知识,撰写论文,进行毕业答辩[4]。“专班”的学生分别进入万华化学、东诚药业、泰和新材等企业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科研课题为企业提出,多为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或企业创新方向,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制订较为适宜的研究计划,学生一般在企业完成课题研究。学生入企期间,通过开题报告、周报、月报、中期报告等形式与校内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研究生课题研究期间,可利用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与文献数据库、企业的实验装备与分析测试条件,也可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与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完成硕士研究工作。

图1为万华化学近2年的入企学生在各部门的分布情况。2021年入企学生为15人,分别在新兴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材料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装置优化中心4个部门进行研发,其中新兴技术研究中心人数占比60%。2022年入企学生为14人,新兴技术研究中心人数占比57%。从图1中数据可看出,万华集团很重视新兴技术的研究,创新能够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也能够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现企业经济增长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双赢。

入企进行科研之后,部分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该企业,能够较快地融入企业的运作模式与人际环境,大大缩短试用期,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衔接。

3“专班”校企合作要素分析

3.1政策与激励

一是研究院与企业建立联系。通过科技局,将有意向的企业与研究院建立起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二是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就某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交流。高校教师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企业技术人员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同时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三是高校提供文献资源、教师与学生入企,解决企业产品短板与关键技术问题。高校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较强的师资,众多的学生,而企业缺乏专门的高科技人才。四是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共同出资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涉及的学科、问题较为复杂,单单靠一个单位或部门难以完成,需要多方联合攻关。校企联合实验室是开放的,不仅对校内各专业教师学生是开放的,对合作企业也是开放的,企业可弥补科研条件的不足。五是企业出资捐赠高校发展,给入企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工资待遇。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技术需求得以解决,以捐赠的形式回馈给高校一定的资金用于教学科研,同时给入企的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提高学生的入企积极性。对于高校教师参与度较高的项目,以横向课题的形式给高校教师一定的科研资金。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企业、教师、学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既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又提升了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达到培养实践性、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3.2导师团队之间的协作关系

在具体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中,导师团队之间的协作尤为重要。团队之间协作不好,就如一盘散沙,具体表现在:一是互不信任。教师与工程师来自不同单位,除了共同的科研问题之外,还有各自的工作,如果存在沟通不畅或者不信任等问题,则很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对学生的指导方向不一致。企业导师的着眼点在于解决工程问题,高校导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在于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的开题、中期、结题等内容。二者对学生指导不一致的话,学生会茫然而没有工作热情。

因此,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协作很重要。通常采用多种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一是企业导师到高校作报告,企业导师在行业内工作多年,把握了行业的发展前沿,可开阔学生的科研视野与对该企业方向的了解。二是校企联合课,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建一门校企联合课,企业导师授课学时超过50%,高校教师多讲基础理论,而企业导师多讲实际中的工程案例,在授课过程中增进彼此了解。三是企业工程师到高校攻读工程博士学位。很多优秀的工程师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立志攻读博士学位。在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科研的过程中,了解到高校对学位论文的严谨性,使企业导师今后指导学生的方向与高校教师更一致。四是高校教师到企业讲课。很多企业在新的产品方向上,存在技术人员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但企业内部并没有可开展课程讲授的老师。如东诚药业传统产品为硫酸软骨素,2013年开始放射性核药的业务,员工多缺乏核科学基础知识,因此,研究院教师每半个月到东诚药业为员工授课1次。泰和新材不仅与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申请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同时也请研究院教师为员工授课。

4结语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和创新性培养模式是值得分析与探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班”培养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典范,在校企联合培养专硕的过程中,研究院的定位符合专硕培养的特点、企业得到技术提升、地方经济得到推動与发展、教师视野得到开阔、学生能力与培养质量得到提升、企业导师得到专业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技术难题攻关有了好的思路。在后续工作中,校企双方将对校企深度融合、“专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方案在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改进,建立起完善的培养评价体系,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材料与化工专业人才受益。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2B0604,JY2021Y12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210222,SJGY20220103)。

参考文献

[1]邵全卯,熊杰,吕华.新昌实践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之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 1-5.

[2]刘力.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7): 16-22.

[3]涂露露.基于学位论文分析的专硕与学硕培养错位问题研究——以三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4]权国政,周杰.面向现代工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3(2):81-85.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班产教融合
交通运输部成立船员换班工作专班
工作专班何以成为基层新负担?
常州武进区 安全培训实行“专班专培”
陕西:成立“工作专班”守护脱贫攻坚“安全线”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