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嫔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从本质上看,探索与追求的是一种高效课堂。当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打造高效课堂也已成为教师的课堂追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依托阅读、情境、作业三个抓手,夯实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依托阅读,夯实语文能力
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自主性。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课内阅读是一条重要途径。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让学生在阅读中夯实知识基础,提升阅读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所在。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笔者在课堂上适时引入“语文主题学习”项目,从单元整体出发,依托教材引领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夯实知识基础、掌握语用要素、发展语文能力。例如,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笔者先结合《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安排了一节单元预习课,带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习得小说的文体知识,梳理并识记本单元的文学常识,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掌握本单元的词语,夯实知识基础。之后,笔者又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在酒楼上》《尘世小暖》《小莫的海底》《故乡滋味》等文章,让学生学会并巩固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了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课内大量阅读中夯实了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学生提升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发展了语文素养。
二、依托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价值。如何将知识活用?笔者认为要依托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步步提升实践能力。例如,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鉴赏”“诗歌朗读”“尝试创作”板块任务时,笔者并没有满足于对诗歌鉴赏、朗读、创作方法的指导,而是为学生创设了自我体验的情境,讓学生将具体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情境创设如下。
校园诗歌文化节活动将近,班级将举办一场青春诗会,要求全班同学合力创编一本诗集,并根据现场点评选出五首“最美诗歌”在青春诗会上朗读。大家将以“鉴赏家”“朗读者”“诗人”的身份参加青春诗会,在青春诗会开始前需完成相应角色挑战。
挑战一:我是鉴赏家——诗歌欣赏
作为最美诗歌投票人员,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大量诗歌作品,并具备以下能力:1.能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情感;2.能分析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品析诗歌语言;3.在具备自主鉴赏诗歌能力的基础上,拟定诗歌品评标准。
挑战二:我是朗读者——诗歌朗读
这是第二个挑战,如果你在班级诗歌朗诵选拔赛上表现突出:1.能注意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表情、动作等;2.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和韵律。极有可能成为青春诗会上的特邀朗读嘉宾。
挑战三:我是诗人——诗歌创作
如果前两个挑战都成功了,那么请试着创作诗歌,争取写出佳作,在诗歌评选中脱颖而出。
以此情景为依托,学生既习得了鉴赏诗歌意象和手法的方法,又能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还能试着自己创作诗歌。既实现了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升,又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继而提升实践能力。
三、聚焦作业,提质增效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精减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长,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以质取胜。布置语文作业时,教师可以少一些机械记忆、背诵的内容,而多一些实践类、思考类、探究类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例如,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议论要言之有据”时,笔者以《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为依托,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找出论据,区别“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总结出论据要准确、真实的特点。进而要求学生根据单元写作要求,围绕“谈诚信”设计恰当的分论点,并选择典型、准确、丰富的论据,绘制思维导图或做笔记,然后班级展示交流。写作业的过程,既是学生的实践过程,也是他们的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将课内外知识串联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应在学生中大力推广。教学中,笔者经常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将课内阅读延展到课外,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能力。例如,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时,除了少量的书面作业,笔者还为学生布置了阅读作业,让他们仔细阅读《琐忆》《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忆齐白石老人》《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梅贻琦的操守》,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感知人物特征和语言特色。在阅读中,学生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提升了语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虽然减轻了作业总量,但对课堂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是提升素质教育、全面促进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紧扣阅读、情境、作业三个抓手,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官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