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探索

2023-08-10 18:04高燕
高教学刊 2023年38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创新大学英语

高燕

摘  要:當下,各类课程都在积极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大学英语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课程,更应成为落实和创新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大学英语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融入课程思政。在课程思政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也能在教学创新之路上大放异彩。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40-04

Abstract: At present, all kinds of courses are actively go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llege English, as a general course widely offer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come the main battle field for implementing and innovating the curriculum-based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can be appropriately integrated into curriculum-based education in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model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rriculum-based education awareness can consequently shine brilliantly on the way of teaching innov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based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cahing innovation; teaching idea; teaching method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绝大多数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课程,具有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所以经常被称为全校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属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亦可被视为铸就学生家国情怀和融通中外能力的通识课程。

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公共基础课程提出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的要求。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中强调师生的德行修养势在必行;如何将德育教育和外语教学相结合、如何将课程思政“溶盐入水”般融入语言教学是外语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课程思政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因为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表现,而且还表达思想、传递情感。因此,英语语言教学本身不仅传递语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和译等语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文字表达上无不呈现着价值观、思想和情感。

当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特点表现在:对于英语学习的动机不强、兴趣不高、功利性比较强;语言学习中缺乏情感上的激励和情绪上的引导;对于正确的价值观念可能仅停留在文字的解读、缺乏使用英语深入践行的机会等。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可在课程思政理念和方法指引下进行。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创新之路。

一创新教学理念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首要的目标是要为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培根铸魂、需要为学生启智增慧;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充分挖掘语篇教学中每篇文章的内涵,提取文章语言和情感精华,用文章传播“道义”,做到“文以载道”;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与实践让学生不仅知道学的是什么,而且知道学后要怎么做,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大学英语应秉承“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文以载道、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大学英语应以语言育人为抓手,充分发挥语言思想性和交流工具的特征,不仅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格,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要发挥自身“文以载道”之优势,让学生在语言操练和实践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和“动心”,让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心动”之旅中将“心动”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二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在主题单元教学中可以采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四步曲”。第一步,确立每个单元思政主题,构建单元思政主题指标体系;第二步,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通过项目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主题价值观;第三步,在单元教学过程初、中、末,针对学生对思政主题理解和践行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反馈;第四步,通过反思过程、汇总问题,找到差距,总结经验,完善教学设计等,以便其持续改进。

比如,《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中Water Problems(水资源)单元,教师首先提前根据单元主题和内容规划整个单元的课程思政脉络体系,然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和活动体现单元思政思路。之后,教师设计单元任务导航单,让学生在清晰的任务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就单元一次课堂教学而言,课前学生需查阅并观看全球水资源与环境大会资料和视频,并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撰写节水理念总结报告,形成对水资源问题的初步认知;课上教师通过对语篇的深入剖析和互动设计让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让他们建立水资源的危机意识;然后课下通过多轮项目中的小组任务让学生合作并践行节水理念,并通过提交《节水:从我做起》这一短视频宣传片,让学生身体力行,并以己及人,将节水与环保理念推广开来。过程中,教师不断收集学生表现和反馈,及时帮助学生践行设计理念,并通过谈话沟通或水资源单元自我监督量表,对学生思想的改变、行为的倾向、情感的变化等进行监督,并做出及时反馈。

三  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学英语可采取“主题重构、内容融合”的形式。大学英语教材多采用主题单元形式,教材原有的单元主题缺乏意义升华和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重构和思政点融入,深挖文章内容精髓,重构文章“道”义,实现“文以载道”。如单元主题Friendship(友情)可以通过提炼和升华并融入中华诗词而成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再如,单元主题Conspicuous Consumption(炫耀性消费)可以成为具有倡议性的主题意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样,根据单元主题、文章主题、文内分主题等教材单元内容,我们将单元主题进行重构,形成单元思政主题指标体系。以外教社《大学进阶英语》第一至第三册为例,我们通过重构单元思政主题,形成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78个,构建了本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智慧指标体系(图1)。

比如,Tales of True Love(真爱故事)单元,我们通过内容挖掘和思想提炼,将本单元思政主题的一级指标定位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我把情感表。一方面我们把爱情放大为对家国的热爱,教会学生珍惜爱情,珍惜生命,珍惜爱赋予的希望;另一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会他们如何通过用细致的语言表达来传情达意,尤其提醒他们要及时应对、化解负面情绪,比如相思的情绪,比如沮丧失落的情绪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通过本单元三篇文章的二级和三级思政指标实现。如,第一篇课文是二战时期倾诉衷肠的几封家书(英文翻译为love letters,但可以不像传统英语教学一样会介绍二战背景和书信写作方式,而是将love放大为“爱家人、爱祖国”,所以教学中love letters被翻译为“家书”)。我们主要通过梳理家书细致和真挚的情感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宣泄个人情绪,尤其是化解负面情绪,如何用爱来支撑自己。其实学生不妨以书信、日记、电话、邮件、视频和谈话等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宣泄出来,把问题理清楚,找到矛盾的根源,然后化解矛盾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文中由于家书作者在战争中牺牲了生命,因此我们强调“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崇高爱国热情和理想信仰,更是让学生明白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爱情乃至生命都是值得的。

此外,教学内容还可以做到“四融合”。融中华传统文化,如《诗经》《论语》《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融思想道德教育,如通过Determination(决心)单元中的文章概括学生需要培养的优秀品格包括意志力、忍耐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再如,Study Abroad(出国求学)单元文章中侧重培养学生勤能补拙、独立与自强的精神;融家国情怀,如Study Abroad(出国求学)单元引用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的“一出国,就爱国”思想,再如Cultural Differences(文化差异)单元文章中强调的“家风”及“家和万事兴”;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节水(Water Problems)单元、绿色出行(Green Living)单元和不做“手机奴”(Mobile Phones)单元等,对学生实践提出行动指南。

四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大学英语单元教学中,从单元预热(单元第一次课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开始,首先让学生因单元主题而产生“心动”的感觉;然后教师通过几次单元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赋能于学生,为学生搭建语言学习的脚手架,使学生逐渐在积累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积极的主题态度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情感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做到真正的“动脑”“动心”;然后通过单元的项目实施过程,让学生将“心动”转化为“行动”,在项目实践中尝试单元主题观念,做到“知行合一”(图2)。

比如,Friendship(友情)单元。从单元预热开始,教师设计的导航单中,指导学生自己查找中国智慧中的有关“友情真谛”的描述并作解析;并且让学生通过访谈的形式谈谈同学之间对友情的看法,首先使学生“心动”; 然后通过这个单元的三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刻理解不同层面的“友情”,并通过语言点“类比”修辞让学生在“类比”中更加深刻体会“情谊”的意义,在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随着对主题的深入探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情义无价”,并逐步形成对待朋友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态度。课外的项目实施在思想情感方面加以提升,做到真正“动脑”“动心”;并在贯穿始终的项目(在本单元学习的两周内,与你的一位朋友探讨“友情长存之道”;实践这种对待友情的方式并撰写过程报告)实施过程中,做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五  创新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近些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学段的各门课程教学中。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在单元教学过程中采用七个步骤进行项目式教学。第一步,项目预热,完成预习(单元第一次课堂教学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按照单元任务导航单要求对单元主题进行自主探索,形成对主题的初步印象;对教师提出的项目要求进行初步规划并完成相关预习任务。第二步,课堂赋能——评价雏形、理解分析(单元第一次课堂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对小组项目预热表现的反馈,对项目雏形开始规划完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项目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项目的内容规划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第三步,完善项目(第一次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第一次课堂所学,课下进行协商、查询、学习、模仿、分析和撰寫等一系列活动,形成项目成果雏形并提交至学习平台。第四步,课堂赋能——评价初稿、深度学习(单元第二次课堂教学)。教师对小组提交的项目初稿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总结项目中语言表达出现的问题;从单元语篇中抽取语言知识点作为完成项目中语言表达方面的脚手架,通过课堂对语篇和知识点的深度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完成项目所具备的语言知识能力、表达技能、情感高度。第五步,打磨项目 (第二次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第二次课堂所学,课下进行合作学习、尝试修改、分析、思考、整理和修缮,完成项目成果二稿并提交至学习平台。第六步,课堂赋能——评价二稿、总结方法(单元第三次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项目二稿做出点评并总结共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单元语篇中挖掘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表达方式,进一步升华单元主题,以期给学生的项目成果带来语言和思维的创新。第七步,总结项目、提交成果(第三次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课堂上对知识积累和情感引领,对项目成果继续完善直到满意为止,最后将成果提交至学习平台。

单元课堂教学采用OPEAR设计思路。这里的O 代表Objectives+Outcome,是指单元教学应以目标、成果为导向;P 代表Preparation+Pre-role,是指学生的课前准备和提前融入;E代表Exploration+Explanation+Extension=Empowerment,指的是通过课堂探索、解析和拓展训练赋能于学生;A代表Application+Assessment,是指知识技能的应用与评价;R代表Reflection+Reinforcement,是指对教学的反思和对知识技能的巩固训练。参照文秋芳教授产出导向法设计,单元课堂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单元预热、课文解析和成果评价,每阶段都包含课前—课中—课后的循环设计(图3)。

每单元首先基于学生需求和对学习的规化,设计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从课前的任务驱动开始,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和检测语言知识,在任务中融入主题情境;课堂初始,以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为突破口,師生共同探究学生的“痛点”问题所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堂中,教师针对这些“痛点”问题,结合教材知识点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通过师生互动解析和拓展,让课堂赋能于学生;学生利用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痛点”问题,改善任务成果,做到学以致用,最后,对其创新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课后,通过巩固练习、单元反思和项目实施,促使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能力,最终提升成果质量,达成学习目标。

这样,每堂课学生以语言输入为起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然后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以语言产出为目标进行语言和思维创新,再通过评价反馈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巩固,最后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和思想修养,最终对其性格造成积极影响,做到立德树人。

六  创新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中,应该在过程性评价中增加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价值判断,甚至行为选择倾向方面的考量。一般过程性评价中仍以学生的语言能力测量为基础,比如写作、口语、小组作业和项目成果等,但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对该门课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方法的改善或学习态度的转变如何衡量?学生因这门课所带来的价值观的些许变化、思想态度的转变乃至行为习惯发生的变化应不应该被纳入过程性评价体系?这些观测点的测量是需要教师通过制定量表、调查问卷或者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课下交流得以进行的。笔者通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量表(学生版)》《大学英语单元反思自我监督量表》将学习过程中一些隐性的、非能力范围的维度纳入过程性考察内容,但由于这些观测点具有主观性和隐蔽性,在纳入评价体系后所占权重不大。

比如,在学习“Freshman Year”(大一新生)单元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发现有学生对大一刚刚获得的独立和自由认识不清,对接受大学教育的目标不明。笔者课下就找来某些同学谈心,针对他们各自的问题进行引导,课内外对他们多加关注。很快,就有学生开始制订学习计划,课堂开始认真记录,不再有之前懒散的状态。这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想认识方面的变化及动机强度的增加甚至对待大学教育这种价值观念上的变化显现出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利好作用。

七  结束语

笔者通过两届大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改革实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思想品质等方面都有提升:教学内容中时政链接、思政智慧版块及学生优秀成果被吸纳入校本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教师也在课程思政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并取得些许成绩。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可以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课程思政本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只有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尝试、创新,才能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Greek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09,2(3):113-119.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 6/t20200603_462437.html.

[3] 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外语界,2022(3):20-27.

[4] 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研究,2021,38(3):52-57,112.

[5] 王骏.“教课文”抑或“用课文教”:“产出导向法”的课文观[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5(1):65-70,91.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教学创新大学英语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