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导读: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身心发展面临着质的变化。小学新生入学时可能遇到许多不适应问题,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新生适应能力的主要问题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培养策略,如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等。为了提高小学新生的适应能力,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给予恰当指导和帮助。
幼儿园教育主要基于开展游戏和发展能力,而小学教育主要基于完成作业和学习知识。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需要学生适应,这也是小学新生入学面临的挑战。幼小衔接是早期成长过程的重要转折点,在某种程度上适应入学的能力决定了学生未来生活的态度和情绪,影响着以后的学业和社会成就。帮助小学新生成功适应小学生活是一项重要教育任务,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积极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主动探索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生活。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不成熟,新生普遍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严格的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影响,许多新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应充分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新生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学生顺利转换角色,减少抑郁、厌学、恐惧和焦虑等适应障碍,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新生不适应的表现
(一)学习能力方面
学习是小学新生入学后的主要任务。从幼儿园生活到以听说读写和算术为主的生活,小学新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他们通常能在课内外完成家庭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但在听课、学习习惯养成和积极回答问题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迷,缺乏课堂纪律。许多家长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表现并不理想。个别学生存在学习障碍,如阅读困难、计算困难等。
(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进入小学后,新生独立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弱。许多新生在入学前很少或从不做家务,更遑论整理自己的物品。通过访谈法调查生活自理情况得知,当被问到“您的学生在家是否能整理好个人物品”时,家长的回答如下:“学生在家整理自己的书包时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忙。”当被问到“您的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是否能整理好个人物品和学习用具”时,教师的回答如下:“一些新生没有独立整理书包,不知道每天书包里放什么,也不知道学习用品的分类和放置。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一些废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也乱七八糟。”许多家长认为,学生无法很好地整理自己的物品,需要进一步训练自理能力。
(三)人际交往方面
小学和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不同。刚进入小学,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不熟悉的教师和不知道如何交流的同学。虽然大多数小学新生都能在新的环境中交到朋友并一起玩耍,但一些新生在互动中略显害羞和胆怯,偶尔会与同学发生冲突,无法与教师良好沟通,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课后出现问题时也不敢寻求教师的帮助。究其原因,他们通常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表现出任性、欺骗和不合理的行为,不愿意分擔事务,产生分歧时会选择通过痛苦回避和愤怒对抗来解决问题。所以,他们普遍无法妥善处理同学之间的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四)心理情感方面
小学新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会有一个心理和身体的适应过程。对他们来说,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是陌生的。一方面,校园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学习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时间差距”,即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的差异。在幼儿园,主导活动是五大领域教育,没有太多学习压力。进入小学后,主要活动是学习,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难以承受。
二、影响小学新生适应能力因素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经历着各方面的改变,例如学习环境、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临着挑战,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上不适应
进入小学后,学生迎来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步入新的学习阶段。一些研究发现,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们会感到恐惧和缺乏安全感,对婴幼儿来说尤为明显。由于环境的变化,小学新生面临着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建议家长与学生好好沟通,让学生提前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教师也要提供指导。
(二)对新的环境不适应
对小学新生来说,在小学活动的自由度相较于幼儿园或学前班要大得多。这也就意味着需要熟悉并了解环境,并且自如地找到相应的教室。他们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场所,接触许多陌生的教师和同学。有的学生感到很新奇、显得很兴奋,很想了解新的环境,具备积极的情感,但也有一些学生感到害怕、显得不安,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对学习内容不适应
幼儿园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学生在幼儿园学习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游戏或动手操作,采用“玩”的教学方式。然而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活动。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说,学生听”。所以,小学新生可能不适应学习内容。
(四)人际交往不适应
部分学生刚入学时在和教师的互动中略显羞涩和胆怯,可能与性格特征和成长环境有关。通过访谈发现,在课堂中有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害怕回答问题,在课余休息时间不敢主动与同学交往,存在羞怯等行为。他们性格内向,对新环境表现出恐惧,需要更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和帮助他们。
三、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小学新生适应能力的策略
基于上述情况,小学新生可能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很难适应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和学习状况,还会给教师和家长带来焦虑。笔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通过绘本阅读对学生入学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
(一)绘本主题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对象和心理特征,将能力培养与故事创作相结合,选择主题更明确的绘本。这不仅会让学生爱上绘本阅读,还可以培养他们多方面能力,更好地促进整体发展。同时,挑选绘本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阅读需求和兴趣。例如,绘本《大卫上学去》中大卫这个淘气包上学了,他要开始学习学校里的各种规矩,还要学会和同学相处,懂得尊重别人。在大卫第一次读书经历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学会适应各种问题,知道什么是“可以的”“好的”行为和事情,懂得如何融入学校的环境、如何跟教师和同学们相处。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接纳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二)通过家校合作提高绘本阅读价值
新的同伴关系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从幼儿园过渡到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小学,学生脱离了家长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有纪律的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不适。绘本教学将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绘本有效结合,使用讲故事和游戏的方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适应能力。一方面,家长普遍反馈阅读绘本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绘本教学不仅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还方便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可以将绘本阅读纳入家校合作活动,让家长的陪伴与互动为学生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和方法尤为重要。在许多小学走廊都可以找到绘本,但只是作为课外读物存在。如果能将绘本教学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将对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产生更大帮助。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小学新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低、缺乏纪律等入学适应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幼儿园时,学生的生活相对自由轻松,学习活动大多被嵌入游戏中,所以要及时采取他们更习惯、更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例如,利用绘本《用纸杯做玩具》展开游戏教学,适当增加表演、画画、唱儿歌、讲故事等活动,减少相对枯燥的规则解释时间。
(三)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学生非常有兴趣阅读故事多彩、角色丰富的绘本,教师和家长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第一步是帮助学生做好身体准备。进入小学后,学习是主导活动,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精力投入学习,可以带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如登山、跳绳、打球和骑自行车。身体准备不仅为了拥有一个好的身体,还为了学习体育活动技能。以球类运动为例,从不熟悉球拍到自由挥动球拍,学生需要观察同伴和自己的动作,感知和体验球拍动作与球的运动之间的速度和方向关系,学会控制手部力量并克服困难。学生很乐意计算球拍划动的次数,他们的学习品质,如坚持、观察、专注和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第二步是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包括几个方面:培养上学兴趣;具有初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具备基本的自我照顾能力;愿意与同伴互动;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拥有良好的身体等。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学生培养入学后的勤奋意识,减少挫折感,愉快开始全新阶段的旅程。
(四)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首先,家长应尊重学生,释放他们的主动性,共同商定阅读时间。一是商定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如睡前和散步后,让学生逐渐养成按时、按计划阅读的习惯。二是在每次阅读的持续时间方面达成一致。学生应以30分钟内的“短阅读”为主,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视觉疲劳和损伤。家长每天晚饭后可以花30分钟和学生一起读至少一本书。其次,家长要安排合适的阅读环境。幼儿需要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主要包括阅读场所、阅读氛围、阅读材料等方面。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购买绘本,在光线合适、人员流动性相對较低的地方放置桌子、椅子、小沙发和方便的书架,用美丽舒适的、专门的阅读区域吸引他们,使阅读具吸引力。最后,家长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选择绘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家里触手可及的地方放置适量书籍,涉及亲情、认知、生活技能、习惯养成、生活教育、科普等主题,让学生随时翻阅,获得良好体验,养成阅读习惯。
四、结语
一年级的学习是奠定整个小学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入学之前要给学生一个缓冲期,防止入学焦虑。教师和家长首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时及时给予指导,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产生微妙影响。其次,自觉培养学生各方面习惯,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再次,积极、平等、和谐的亲子沟通有助于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也有助于学生在表达自己时培养语言逻辑。当学生分享感受时,家长应专心倾听、热情回应,而不是简单敷衍和不耐烦。当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时,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强迫他们,避免让表达成为一种负担。最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应以更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评价学生,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放下焦虑陪伴他们,用爱的教育培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同时,在每个学生身上找到不可替代的特点,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利用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让他们对新知识保持好奇,学会如何学习。只要保持活力和热情,学生就会努力提高自己,最终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