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梅,赵立付,王 岩,张 硕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 熊岳 115009)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再次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1]。
作为农业科研单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广大科技人员始终牢记农科人的初心,勇担新时代使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用科技创新农业,用科技驱动农业,用科技武装农民,扎扎实实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踏踏实实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2023年,笔者跟随我所梨研究团队对其所承担的乡村振兴项目——“鞍山市海城马风镇祝家村‘南果梨’示范基地建设”进行调研,发现“团队形式”助力乡村振兴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基地的产业升级,并辐射带动鞍山市主栽梨品种的更新换代及‘南果梨’的提质增效。现总结如下。
该项目2019年开始立项,主要执行单位为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研究团队。示范基地位于鞍山市海城马风镇祝家村,其主导产业为‘南果梨’,面积666.7hm2,年产量1000万kg,建有贮存能力300万kg的‘南果梨’冷库。‘南果梨’产业是祝家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基地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农业种植、农业观光、农业康养等,种植的梨品种主要为‘南果梨’‘雪花梨’‘尖把梨’等。近年来,随着树龄的老化及管理技术的不到位,‘南果梨’生产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品质下降、成本增加、效益下滑等。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研究团队与基地的龙头企业海城市祝家庄‘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海城市祝家果业有限公司一起针对实际问题,引进推广3个梨新品种及8项‘南果梨’优质栽培技术,经过3年的努力工作,该基地2022年增收13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也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地区,对海城市甚至整个鞍山地区主栽梨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及 ‘南果梨’的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科研+推广+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直以来,我所梨研究团队的科技人员坚守本职岗位,明确自身定位,丰富调研形式和内容,拓展调研深度和广度,坚持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农户,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认真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梨研究团队的科技人员通过调研发现,‘南果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品质下降。如果肉变粗(石细胞增多),口味变淡,香气不浓,优质果率低。二是售价有逐年下滑趋势,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威胁‘南果梨’产业的发展。三是‘南果梨’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化肥、农药和劳动力的价格日益上涨是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四是尽管梨新品种价格较高,但是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步子缓慢,信心不足,决心不大,有认识问题,也有技术问题。五是进入大型商超难,出口更难。因为市场对果品安全生产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生产是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直至餐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在项目示范基地引进‘南果梨’8 项优质栽培技术,主要为梨高接换头新技术、‘南果梨’高光效整形修剪新技术、疏果与夏剪、采前摘叶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树盘修整配合割草机刈割管理技术、 虫害动态监测及轻简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引进及示范推广为当地‘南果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项目实施以来,由于受新冠疫情防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每年不同程度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开展工作,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变“输血”为“造血”,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成为推动农民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针对果农生产中遇到的相关栽培技术问题,积极组织公司、合作社的果树技术人员和广大果农开展技术培训,全程进行田间技术跟踪指导,并组织相关人员在不同生产季节走进我所试验基地观摩培训,发放技术学习资料,既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又现场进行操作示范,分步骤、分层次手把手地指导栽培管理技术要领,包括修剪、打药、施肥、灌水等各项管理技能,让学员能够快速熟悉、掌握要领、准确运用,助力果园管理科学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实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将先进的技术成果向田间地头延伸,提高科技惠农水平,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3年来,项目团队通过线上形式共开展技术培训或指导20 余次,线下跟踪指导40 余次,培养果树技术员10 余名,指导果农500 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 余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秉持这种理念,我所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特别是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增强果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为调整祝家村梨产业品种结构,重点高接梨研究团队近几年选育的新品种‘南红梨’。该品种着色好于普通‘南果梨’,2022年市场售价也显著高于普通‘南果梨’,梨园批发价7.00~10.00元/kg(普通‘南果梨’售价1.20~2.40元/kg)[2]。同时,大量高接红色梨新品种‘红丰梨’。该品种品质优良,受到果农和商贩的普遍好评,果品供不应求[3];其高接园2022年进入丰产期,优质果率达到85%,市场批发价6.00元/kg,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是普通‘南果梨’的2倍以上。尤其是其采收时间早(8月10日左右),在‘南果梨’产区的推广可以有效解决部分果农早采的习惯(‘南果梨’早采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在果品安全生产中采取绿色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如用捉虫屋诱芯监测精准预测虫害,梨园生草,增施有机肥,多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虫板,树干绑瓦椤纸,清扫果园……,明显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示范区梨的优质果率提高2.5%,达到87.6%;病虫果率低于2%;2022年项目区示范基地喷施农药次数减少到3次,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环境污染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乡村振兴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因地制宜,着眼长远,探索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所广大科技人员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初心不改,砥砺奋进。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盼,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三农”工作水平,进一步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最贴心、最专业、最全面的技术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