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祯
(辽宁省建平县喀喇沁镇林业服务站 辽宁 建平 122400)
辽宁省建平县具有悠久的南果梨栽植历史,目前建平县南果梨栽培面积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南果梨生产已经成为建平县农民收入中重要的一部分,南果梨产业已经成为建平县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但是建平县的南果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若干问题。笔者对建平县南果梨产业发展情况实施了系统性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平县南果梨产业发展优化的新对策。
1.1 建平县南果梨易遭遇自然灾害。一方面,建平县南果梨建园多以土质较薄的二坡地为主,且该区域配套的灌溉设施尚不完善,导致果树的抗旱性能较低。另一方面,建平县位于辽西低山丘陵地区,冬季不仅漫长且极端气温低,年有效积温较低,光照强且春季干旱,冻灾、旱灾、风灾发生频率高。如2016年春季,建平县发生了倒春寒,低温使南果梨的花芽冻害比较严重,总产量、单产量比正常年份减少35%~40%。而目前建平县在南果梨防寒、防旱等方面的有效技术措施尚未完善。
1.2 管理不到位导致建平县南果梨品相不佳。建平县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和技术,南果梨园的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以梨黑星病、梨木虱为代表的病虫害发生严重,而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以化学防治为主、“轻防重治”的普遍问题。建平县南果梨建园时很少配置授粉树,加之南果梨属于自花授粉品种,人工辅助授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技术环节,但人工授粉所需花粉的采集、运输、贮藏技术仍不够及时和快捷。生长期间的南果梨果实因管理技术不到位,畸形果、腐烂果、虫蛀果比例较大,再加之南果梨采后贮藏配套设备落后,储后极易导致南果梨果实失色,果面光泽锐减,果实腐烂的情况发生较多。
1.3 南果梨产业链条衔接不到位。以农户自行经营管理的小农户生产方式是建平县南果梨生产的主要生产模式,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较大突破。每年进入秋季,南果梨上市初期,建平县相关部门就制定出了建平县南果梨批发调拨的指导性价格。虽然如此,由于部分果农无较开阔的市场眼光,导致封闭自守,自行抬价惜售,待到惊醒时已经为时已晚,错过了比较好的销售黄金期。
1.4 南果梨品牌知名度较低,导致维权力度不够。多年以来,建平县在南果梨方面也有过自我宣传的经历,但是南果梨的真正品牌形象尚未稳固,知名度仅限制在辽宁省省内,在全国尚未形成品牌效应。经调查得知,在果品市场上销售的南果梨75%~85%来自海城、营口、鞍山等地,一些商贩为了赚更多的钱,把内蒙古等地的南果梨运至建平县,冒充建平县本产南果梨来推销,使建平县本来品质优良的南果梨销售受到了排挤。
2.1 完善自然灾害的预防机制。农业与气象等专业部门,要积极制定应对自然灾害发生的预案机制,把一些特殊年份发生的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积极扶持和鼓励果农改进南果梨园的水利基础配套设施等,使南果梨重点梨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搞好中期、长期、短期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组织果农提前做好相应的抗灾防灾措施,尽最大限度保护南果梨的产业效益。
2.2 优化栽培技术,培育优质新品种。南果梨品种的繁育体系建设对于能否巩固和发展南果梨产业极为重要,林业、果树部门应积极推广建平县南果梨标准化栽培技术。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积极发展南果梨试验示范基地,把南果梨新品系建设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大力创新栽培技术并同步推广。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加强土肥水管理及树体结构优化,使树体负载量合理,因园、因树确定合理的产量,保稳产、促丰产,提倡晚采,确保南果梨品相好质量佳。
2.3 将南果梨产业化生产链条衔接到位。根据建平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南果梨产业实施高层次的有机果品开发,在生产上转变以往高产低效的局面。重视采后果品处理,增加南果梨副产品的加工、深加工渠道,并逐步形成一套培育、栽培、销售、贮藏、加工产业化链条。采后对南果梨的果实进行科学贮藏、精细包装、品位加工、安全运输,保障南果梨果应有的优良果品品质。
2.4 积极打造建平县南果梨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建平县现有的南果梨栽植规模优势,对建平县生产的南果梨进行商标注册,提高建平县南果梨品牌的知名度,如建平县榆树林子镇“万禾春”南果梨品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促进建平县南果梨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南果梨生产、加工、销售、贮藏、副产品开发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条,打造建平县南果梨在果品市场中特有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