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德育人,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思维和方式,直面学生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维。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班级;德育管理
作者简介:严玲琳(1992—),女,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良好的品德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但其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处于高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发展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环境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这一基本情况下,教师需要在班级内部加强德育管理,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然而,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授,对于德育理念的认知不够深入,导致小学班级德育管理效果不佳。对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德育方法,对德育模式进行整体规划,以学生的基本发展情况为主变量不断调整教学,创设积极、和谐、友好的班级环境,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德育思维
(一)更新德育管理理念,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如果想要在小学班级内部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第一步就是要转变传统德育工作的理念,明确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原则,不断加深对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举措的认知和理解。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具有较强可塑性的阶段,教师需要把握好这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通过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方法,制订现代化、民主化、完备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化、有指导作用的德育环境,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举止,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1]。同时,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提升对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己在德育工作开展方面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学生做好榜样。此外,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融入合适的德育内容,比如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学科教学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新德育思维,使用榜样激励策略
思维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如果想要提升整个班级的综合素养,就需要从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入手,以更加具体、有效的策略促进小学生成长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榜样激励策略。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层面上都尚不成熟,辨别与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仍在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小學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特性进行榜样教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到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理念和行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人充当榜样,比如勤劳又善良的父亲、母亲,乐于帮助他人、诚实热情的同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真诚、有信用的商贩,等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榜样,规范自身行为,培养良好品质,由此将班级整体的道德教育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
二、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深入学习中,如果没有兴趣的加持,学生难以产生长久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在班级德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兴趣倾向,使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使工作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正在不断深入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不仅能够在各个具体学科中起到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作用,同样也可以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帮助教师丰富德育管理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在学习各种知识的时候优先思维是具象化思维,而德育的理论化、抽象化的概念教学与其思维不相适应,学生很难对德育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接受程度也较低。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像、视频、音频和现代化的交互设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德育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日常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教育性比较强的电影或者纪录片,如以《小兵张嘎》《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利用《大国工匠》《河西走廊》等纪录片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历史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相关图片和影片资料,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这样的德育情境当中追求美好的品质,积极参与到树立良好行为和品德规范的行动中去[3]。
(二)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反馈,深化师生间的交流
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学生的想法对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德育工作开展的想法和认识,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平台不断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学生和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打破对于双方角色的刻板印象,实现良性沟通,共建和谐班集体。但是,在传统的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一些教师将德育当成了具体的学科教学,过分主导管理工作,在心理距离上与学生相隔甚远。学生在这样的交流环境之下对教师缺乏信任,师生之间无法达到心灵上的默契,德育班级管理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还有一些教师多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方法,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学生在交流时不敢主动发言,也导致了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低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介入德育工作,以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在这一媒介中,小学生更容易将自己在德育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与不同的看法与教师进行平等自由的沟通;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设计德育学习情况的线上调查问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性、动态性的表达,教师也能够利用信息化平台将这些基本情况和信息进行高效整合,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进而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补充,更好地开展德育,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开展多元活动,加强师生互动
(一)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实践活动
有教育学者指出,如果想要学生积极融入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并从中获得快乐,不仅需要大量的书本、理论知识,同样也需要依靠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提高他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年龄特征,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不同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中。班级活动是开展德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策略。有鉴于此,在日常德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德育理论知识主题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据此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在植树节期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学校内或者到周边的公园开展植树活动。教师可以将保护环境、爱护植物的观念融入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够促使他们积极学习植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将“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铭记心间。又如,教师可以在重阳节时带领学生去爬山,帮助学生树立尊老的理念,等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够促使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和积极开展。
(二)把握学生心理,开展团体竞赛
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一方面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强调以生为本。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好胜心都比较强,且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性格特点都是中性的,如果教師不能正确认识并关注这些特征,就容易使学生陷入消极情绪中。而如果教师对这些中性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重视和积极引导,学生就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努力改正和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实践活动,例如通过不同主题的竞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比赛的气氛当中积极参与德育,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雷锋月”,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好人好事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好人好事积极上报,使其在评选的过程中形成助人为乐、热情待人的意识,进而提升整个班集体的正能量。在国庆节前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爱国知识竞赛,将国家发展的大事件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等设计成具体的问题,使学生在抢答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我国发展历程的认知,增强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班级内部的竞赛活动,一方面能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设一个积极良好的班级环境,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4]。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德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将现代化、创新性的德育思维积极融入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为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肖依.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科学咨询,2021(25):53-54.
张海波.探究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20,27(19):109.
符旺鑫.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融合路径探寻[J].中外交流,2019,26(38):113.
张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分析[J].中外交流,2021,28(3):1345-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