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3-08-04 18:17徐长春魏晓丽
大学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课程思政

徐长春 魏晓丽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个高校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抓好的执教大事。文章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以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深入探析医学免疫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和优势、措施和步骤以及方向和前景,以期为高校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8-0118-03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不光是高校书记、校长(院长)需要研究推进的重要工作,也是每一个高校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抓好的执教大事[1],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医学免疫学是医学发展的基础核心内容,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也是构建当代医学的支柱性学科,体现了当代医学发展的水平和方向[2]。多年来,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一直是医学高等院校全力打造的基础课、主打课和必修课。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对教授医学免疫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但仍存在不少薄弱之处。由此,医学免疫学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值得深入研究。

一、医学免疫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医学免疫学主要孕育产生在西方医学的发展体系中,但中华医学为医学免疫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医学界开始全面学习发展医学免疫学,并不断实现跟跑、并跑,甚至超越。医学免疫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拥有了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一)医学免疫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一是历史基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医学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二是现实基础。医学免疫学的内涵和外延双向渗透,多学科广泛交叉,专业知识不仅涉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法学,还涉及临床医学、药学、微生物学、病原学等,学术范畴几乎涉及当代医学的所有领域。这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打开了资源通道。医学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双向互动,专业知识内容和架构更新较快,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并推广运用于临床实践,对临床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医学免疫学专业性和科学性双向拓展,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健全、完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对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局部免疫与全身免疫、正应答与负应答、免疫抑制与免疫增强等更为全面科学的揭示,推动了医学免疫学专业课程的整合重构。这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带来了体验联系。医学免疫学创新与实践双向支撑,众多医学难题的破解无不与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医学免疫学一系列重大科学难题的突破,与临床实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直接作用于人类疾病发病的机理、诊疗技术、免疫防治措施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为人类健康服务和疾病救治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这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搭建了认知平台。

(二)医学免疫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对于医学免疫学实施课程思政来讲,不但要有好的基础,还要有课程自身的一些优势,使课程思政成为可能,成为现实。一是中华医学的传承给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文化优势;二是医学免疫学知识逐步向社会生活渗透,给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普及优势;三是医学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在临床疾病救治中的实践应用,给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提供了应用优势;四是以非典和新冠疫情为代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给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案例优势;五是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治、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领导,给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政治引领优势。

二、医学免疫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和步骤

(一)认真挖掘整理、用好用足抗击新冠疫情涉及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内容

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其中也包含诸多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内容。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师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紧密结合抗击新冠疫情涉及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内容,把主题鲜明、感染力强、教育性强的思政元素及时穿插运用到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打造课程思政的底色、亮色,提高教育成效,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健康中国”的建设。

如讲解绪论部分关于免疫学的应用时,教师可以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建立群体免疫的不同态度和策略,彰显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越性和民族自豪感。讲解细胞因子章节时,可以列举我国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安危,临危受命奔赴疫区的感人实例,弘扬我国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2021年,在我国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后,疫苗的研发与接种成为抗击新冠疫情的又一主战场。通过引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新冠疫苗研发中的突出贡献以及我国坚定秉持疫苗全球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展示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实力和大国担当精神。

(二)逐步建立现实和网络两个空间的全域性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机制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师要深入貫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注重运用“互联网+”和“+互联网”双向路径,把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向无限的网络教学延伸辐射。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激发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丰富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和突出特色。

如利用微信平台和课程网站,将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思政案例、视频资料整理上传,供师生分享;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思政小课堂、推文活动、寻找光辉足迹等医学免疫学思政活动;发动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上传、汇报世界医学发展史,尤其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中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感人实例、身边的英雄人物,将灌输式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向交互式、思辨式网络课程思政教育转化、拓展。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前十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举办思政小讲座。通过分享,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医者仁心的认识。

(三)积极探索构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3]。“十四五”时期,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师要结合新医科建设、“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金课”建设等教学改革要求,在大力推进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规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考核评价大纲要遵循科学、客观、有效的原则,推进医学免疫学教育评价改革。通过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如将思政要点、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将思政要点对应课程知识点,将价值引领落实到具体面,将立德树人植入人心。此外,在教师教学比赛、课堂优秀教学奖评比的标准中,突出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凸显立德树人的指标,并综合考量教师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效果。

三、医学免疫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前景

目前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课程思政的模式和体系还不成熟、不完善。课程思政要求教师科学把握高校教育的规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通过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起来,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这要求高校教师要承担思政育人的责任,所有课程都要彰显思政育人的功能。

(一)处理医学免疫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关系

从课程思政的要求看,医学免疫学内容对于思政内容来说是主导、承载、引发、印证的关系;思政内容对于医学免疫学内容来说,是辅助、强化、点睛的关系。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师要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向同行、润物无声。要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意识,逐步挖掘与医学免疫学专业相关的思政内容,在整理、加工和利用上下功夫,在课程思政元素承接、浸润、展示和亮化上下功夫。要找准课程思政的角度,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融通共进。

(二)构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师要根据医学免疫学的知识架构、理论体系、专业特点,以及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讲授要求等进行设计,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构建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一是向远处看,在编写医学免疫学学科前沿、学科进展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增加思政元素,使医学免疫学更丰富、更鲜活。二是向高处看,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深度发掘医学免疫学知识背后所隐含的思政内容,并将二者巧妙结合,使医学免疫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三是向内部看,更多地关注中国化、本土化的医学免疫学知识及其育人价值,使医学免疫学更多地体现中国思想、中国精神和中国风格。

(三)实践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

教育教学课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是推进落实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和落脚点[4]。和其他专业课程思政一样,医学免疫学课堂也强调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同堂讲授,交相辉映。一要把握好医学免疫学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结合点。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师要善于拓展思政内容的来源,从医学免疫学的知识节点进行引导。二要把握好医学免疫学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比例,不能本末倒置。医学免疫学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讲好专业内容,又要讲好思政内容,要求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明确专业知识讲授是主导、学时占比高,需要全面准确地讲;思政内容讲授是拓展、学时占比低,需要集中精炼地讲。三要把握好医学免疫学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内化性。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思政课,讲授的最高境界都是入耳、入脑、入心。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无疑也要体现这一特性,即要通过课堂讲授,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医学免疫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专业能力;让思政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并见效于学生的职业角色和社会人生规划塑造。

四、结语

提高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是课程改革创新的要求;实现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5]。对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肩负着国民健康的伟大使命,要不断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 参 考 文 献 ]

[1] 孙雨霞,何津岩,穆德超,等.高等院校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65-66.

[2] 朱可雯,江申,徐林燕,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及相關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0):57-59.

[3]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1-11-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 李海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五维育人模式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21(7):23-26.

[5] 董海涛,张轩萍,郑洁,等.医学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向贯通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3,25(4):343-347.

[责任编辑:黄紧德]

猜你喜欢
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以学生为本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试卷质量分析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